第11章 遠距離的考驗
書名: 朝九晚五與星辰大海作者名: 拾娢本章字數: 5130字更新時間: 2025-08-08 16:01:57
春節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許沐晴推開文旅局辦公室的門,同事們紛紛圍上來詢問春節見聞。她展示了兩家人在民宿前的合影,引來一片羨慕的贊嘆。
“這是訂婚了嗎?“蘇雯眼尖地注意到許沐晴和周尋手上的對戒。
“算是...正式確定關系吧。“許沐晴輕描淡寫地說,但嘴角的笑意藏不住。
正當她準備詳細講述春節聚會時,王科長走進辦公室,臉色凝重:“小許,來我辦公室一下。“
關上門,王科長推過來一份文件:“省文旅廳要借調兩名干部參與'非遺數字化'項目,為期半年。我推薦了你。“
許沐晴翻開文件,心跳加速——這是她專業領域內的重點項目,參與意味著職業發展的重要機會。但借調地點在省城,距離杭州兩小時車程。
“謝謝王科長的信任。“她謹慎地回答,“我需要考慮一下個人安排...“
“理解。“王科長點點頭,“明天給我答復。機會難得,別輕易放棄。“
下班后,許沐晴直接去了周尋的辦公室。他正在批改學生論文,見她進來,立刻放下紅筆:“怎么了?臉色這么嚴肅。“
許沐晴將借調文件遞給他,簡要說明了情況。周尋仔細閱讀后,抬頭問道:“你想去嗎?“
“專業上當然想。“許沐晴坐在他對面的椅子上,“但省城那么遠,半年時間...“
“兩小時高鐵而已。“周尋推了推眼鏡,“周末我可以去看你。“
許沐晴驚訝于他的平靜:“你...不介意?“
“為什么要介意?“周尋繞過桌子,靠坐在她面前的桌沿上,“這是你的職業發展機會。我只會支持。“
這個回答讓許沐晴心頭一熱。她站起身,雙手環住他的腰,臉貼在他胸前:“我還擔心你會不高興...“
周尋的手指輕輕梳理她的長發:“許沐晴,我愛你不是因為你能隨時陪在我身邊,而是因為你是你——有才華、有追求的你。“
這句話擊中了許沐晴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她仰頭看他,發現他鏡片后的眼睛清澈而堅定,沒有一絲勉強。
“我還沒決定。“她小聲說,“想先和你商量...“
“去吧。“周尋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我們可以處理好距離。“
當晚,他們詳細討論了借調的各種可能性。周尋甚至幫她分析了項目前景和對職業生涯的幫助,完全從她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
“周教授,你太完美了。“臨睡前,許沐晴靠在他肩頭感嘆,“我都開始懷疑你是不是機器人偽裝的。“
周尋輕笑出聲:“我只是相信我們。“他握住她的手,“而且...我可能也有個消息要告訴你。“
“什么?“
“還不確定,等正式通知下來再說。“周尋神秘地笑了笑,“睡吧,明天你還要給王科長答復呢。“
第二天,許沐晴正式接受了借調安排。接下來的一周,她忙著交接工作和準備搬家。雖然省城不遠,但頻繁往返不現實,她決定工作日住那邊,周末回杭州。
周五晚上,周尋幫她整理行李時,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許沐晴注意到他的表情從驚訝到嚴肅,最后是掩飾不住的興奮。
“好的,非常感謝。我會盡快確認。“掛斷電話后,周尋轉向許沐晴,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記得我說過的消息嗎?“
許沐晴放下手中的衣服:“快說!“
“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邀請我去做三個月訪問學者。“周尋的聲音異常平靜,但手指微微顫抖,“參與量子計算的新項目。“
“劍橋?英國?“許沐晴瞪大眼睛,“什么時候?“
“四月到六月。“周尋坐到她身邊,“正好是你借調期間。“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同時意識到這個時間點的巧合——他們將面臨真正的遠距離戀愛,不僅跨城市,還將跨國。
“你應該去。“最終,許沐晴先開口,“那可是劍橋啊!“
周尋注視著她的眼睛:“但這樣一來,我們會有三個月見不到面。你剛去新環境,也需要支持...“
“我們會視頻啊。“許沐晴強作輕松地說,“現在科技這么發達,跟住隔壁沒區別。“
周尋沒有立即回應,只是將她拉入懷中,緊緊擁抱。許沐晴能感覺到他的矛盾——職業機遇與感情責任的拉扯。這一刻,她無比確定自己該做什么。
“周尋,聽我說。“她退出他的懷抱,雙手捧住他的臉,“這個機會太重要了,你不能因為我放棄。我會生氣的,真的。“
周尋的喉結滾動了一下:“我只是...不想讓你一個人面對新環境的挑戰。“
“我又不是小孩子。“許沐晴故作輕松地笑了,“再說,你在英國,我在省城,我們各自開拓新天地,多酷啊!“
最終,周尋被她說服,接受了邀請。接下來的兩個月,兩人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和出國準備。許沐晴的借調從三月開始,而周尋則定于四月初飛往英國。
三月的第一個周一,許沐晴拖著行李箱來到省城。借調單位安排了單身公寓,雖然不大,但干凈整潔。她拍了幾張照片發給周尋,然后開始布置這個臨時小家。
工作方面,項目組對她的加入表示熱烈歡迎。負責人劉處長是位干練的中年女性,對非遺數字化有獨到見解。許沐晴很快投入工作,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周末回杭州時,周尋去車站接她。兩人緊緊相擁,仿佛分離了一世紀而非五天。周尋的公寓里,許沐晴發現他已經開始整理行李,書桌上堆滿了英文資料。
“進度如何?“她拿起一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公式和圖表。
“實驗方案基本確定了。“周尋從背后環住她的腰,下巴擱在她肩上,“但還有很多準備工作...“
許沐晴轉身面對他:“你會很忙的,對吧?“
“嗯。“周尋誠實地點頭,“但我保證每天至少一條消息,每周至少一次視頻。“
“足夠了。“許沐晴吻了吻他的嘴角,“我也不會閑著。“
接下來的幾周,兩人珍惜著共處的每一刻。周尋的航班定在四月五日,清明假期后的第一天。許沐晴特意請了假,送他去上海浦東機場。
安檢口前,周尋緊緊抱著許沐晴,久久不愿松開。“我會想你的。“他在她耳邊低語,聲音有些哽咽。
許沐晴強忍淚水,擠出一個微笑:“好好工作,別給中國學者丟臉。“
“到了給你消息。“周尋最后吻了吻她的額頭,然后拖著行李箱轉身離去,幾次回頭揮手。
直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在人群中,許沐晴才讓淚水流下來。她站在機場巨大的玻璃窗前,看著一架架飛機起降,不知道哪一架會載走她的愛人。
回杭州的高鐵上,許沐晴收到周尋的消息:“登機了。座位靠窗,能看到云海。想你。“
她回復:“一路平安。記得想我。“
配圖是她在機場偷偷拍下的周尋背影——挺拔如松,堅定地邁向他的夢想。
最初的日子最難熬。許沐晴回到空蕩蕩的公寓,每一個角落都提醒著她周尋的缺席。床頭他常看的書,廚房他喜歡的杯子,浴室他用的剃須刀...所有這些日常物品突然變得珍貴起來。
好在工作很快填滿了她的時間。非遺數字化項目比她想象的更復雜,涉及大量文獻掃描、3D建模和數據庫建設。許沐晴負責協調各方資源,每天會議不斷。
周尋那邊似乎也很忙碌。劍橋的古老校園和先進實驗室形成奇妙對比,他在郵件中描述了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歷史與創新,字里行間透著興奮。兩人保持著每天簡短的問候和每周一次的視頻通話,但由于時差,常常是一個剛起床,另一個準備睡覺。
四月中旬的一個周五晚上,許沐晴突發奇想:“周尋,我們視頻做飯吧!你做你的英式早餐,我做我的晚飯,就像在一起吃飯一樣。“
這個創意得到了熱烈響應。第二天早晨(英國的周五晚上),他們通過視頻連線,各自在廚房忙碌。周尋笨拙地煎著培根和雞蛋,許沐晴則做了簡單的炒飯。雖然食物無法共享,但這種“共進餐“的方式奇妙地縮短了距離。
“下次我們可以同步看同一部電影。“掛斷前,周尋提議,“數一二三同時按播放鍵。“
就這樣,他們發展出了一套遠距離戀愛的“儀式“——視頻早餐、同步電影、睡前語音...科技讓地理距離變得不再那么難以忍受。
五月,許沐晴的項目進入關鍵階段。她負責的非遺傳承人訪談系列遇到了麻煩——幾位老藝人不愿配合數字化記錄,擔心傳統技藝被濫用。
“他們不理解數據庫的意義。“項目例會上,許沐晴沮喪地匯報,“尤其是一些秘不外傳的工藝,更是不愿展示。“
劉處長皺眉:“必須想辦法突破。這個系列是項目的核心內容。“
會后,許沐晴翻遍通訊錄,想找相關專家咨詢,卻一無所獲。晚上與周尋視頻時,她強打精神,沒有提及工作困境。
“你今天看起來有點累。“周尋敏銳地注意到她的黑眼圈。
“還好,就是項目有點卡殼。“許沐晴輕描淡寫地帶過,“你那邊進展如何?“
周尋立刻興奮起來:“突破性進展!我們可能找到了量子比特穩定性的新方法。導師說這值得發一篇Nature。“
“太棒了!“許沐晴真心為他高興,“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掛斷視頻后,許沐晴盯著電腦屏幕發呆。周尋在劍橋取得重大突破,而她卻連基本工作都推進不了。這種反差讓她不愿用自己的煩惱打擾他的興奮時刻。
接下來的幾天,許沐晴嘗試各種方法說服老藝人們。她親自登門拜訪,耐心解釋數字存檔的意義和保護傳統工藝的緊迫性。然而收效甚微,幾位關鍵傳承人依然拒絕配合。
周五晚上,許沐晴獨自在公寓里喝悶酒,手機突然響起。是林妍的視頻請求。
“美女,好久不見!“林妍的大臉占據整個屏幕,“聽說你一個人在省城孤苦伶仃?“
許沐晴勉強笑了笑:“工作忙死了,哪有時間孤苦。“
“得了吧,黑眼圈都快掉到嘴邊了。“林妍犀利地指出,“周尋知道你這么憔悴嗎?“
“他在劍橋很忙,剛有重要突破...“
“所以你就瞞著自己的困難?“林妍翻了個白眼,“許沐晴,戀愛是互相扶持,不是單方面逞強。“
許沐晴沉默了。林妍的話戳中了她內心深處的顧慮——她不想成為周尋的負擔,尤其是在他職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聽姐一句勸,“林妍的語氣柔和下來,“真正的強者不是永遠不示弱,而是敢于在愛人面前展現脆弱。周尋那性格,你不說他反而更擔心。“
掛斷電話后,許沐晴盯著與周尋的聊天界面看了很久。最終,她只發了一條簡短的消息:“項目遇到些困難,有點想你了。“
出乎意料的是,周尋立刻回復:“具體什么困難?“緊接著又發來一條:“我一直在這里。“
這簡單的幾個字擊潰了許沐晴的防線。她撥通視頻電話,將面臨的挑戰一一道來。周尋認真傾聽,不時提出問題。
“我記得劍橋有位人類學教授研究過類似問題。“他思考了一會兒,“明天我去圖書館查查資料,看有沒有可借鑒的案例。“
“不用麻煩你...“
“許沐晴,“周尋打斷她,聲音異常堅定,“我們是一個團隊,記得嗎?無論相隔多遠。“
這句話讓許沐晴的眼眶濕潤了。屏幕那頭的周尋穿著她熟悉的格子睡衣,背景是劍橋宿舍的簡陋書桌,看起來既遙遠又親近。
“謝謝。“她輕聲說,“我只是不想影響你的工作...“
“你的成功就是我的快樂。“周尋簡單地說,“就像你為我的成就高興一樣。“
這次坦誠交流后,許沐晴感覺肩上的重擔輕了一半。第二天,周尋果然發來幾篇相關論文和案例參考。更令她驚喜的是,他還聯系了國內一位專攻非遺保護的老同學,對方愿意提供專業咨詢。
有了這些支持,許沐晴重新調整了工作策略。她不再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與傳承人們建立信任。一周后,突破終于到來——最德高望重的青瓷大師陳老被她的真誠打動,同意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小姑娘,我看你是真心為傳統工藝著想。“陳老在簽約儀式上說,“我這把老骨頭就信你一回。“
這個轉折點帶動了其他傳承人的參與。項目終于步入正軌,許沐晴松了一口氣,第一時間與周尋分享了喜悅。
“我就知道你能做到。“視頻那頭,周尋的笑容溫暖而自豪,“對了,我有個驚喜要告訴你。“
“什么?“
“導師同意我提前兩周完成研究。“周尋難掩興奮,“六月十五日就能回國了!“
許沐晴驚喜地捂住嘴:“真的嗎?不是說三個月嗎?“
“進展比預期順利,剩下的工作可以遠程完成。“周尋推了推眼鏡,“我想...早點見到你。“
這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許沐晴高興得整晚睡不著。她開始倒計時,在日歷上畫下一個又一個紅圈,仿佛這樣時間會過得更快些。
六月初,許沐晴的項目進入收官階段。她忙著準備中期匯報,希望能在周尋回國前完成主要工作,好好陪他。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意外消息打亂了所有計劃——省文旅廳領導決定擴大項目規模,邀請她延長借調期,甚至暗示可能提供正式職位。
“這個機會很難得。“劉處長私下告訴她,“廳里缺你這樣既懂專業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考慮一下吧。“
許沐晴陷入兩難。省廳的平臺確實更大,發展空間更廣闊,但意味著長期異地分居。周尋即將回國,他們好不容易熬過了分離,難道又要面臨新的挑戰?
她沒有立即回復劉處長,決定先等周尋回來再商量。然而,這個未決事項像一塊石頭壓在她心頭,連周尋即將歸來的喜悅都蒙上了陰影。
六月十日晚上,許沐晴與周尋視頻時,他注意到她的心不在焉。
“有什么心事嗎?“他直截了當地問。
許沐晴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坦白:“省廳想讓我延長借調,可能...提供正式職位。“
屏幕上的周尋明顯愣了一下,然后恢復平靜:“你怎么想?“
“我不知道。“許沐晴苦惱地說,“職業上是個好機會,但...“
“但意味著我們要繼續異地。“周尋接上她的話,聲音異常平靜,“還有五天我就回來了,我們當面詳細討論,好嗎?“
許沐晴點點頭,心中既感激他的理解,又擔憂未來的抉擇。掛斷視頻后,她站在公寓窗前,望著省城的萬家燈火,第一次對自己的職業選擇產生了動搖。
愛情與事業,這個永恒的難題如今真實地擺在她面前。無論選擇哪條路,似乎都必須有所犧牲。而周尋會怎么想?他會再次支持她的決定,還是這次會有所保留?
窗外,夏夜的微風輕拂樹梢,如同她此刻無法平靜的心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