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麥芽
- 末日求生:我靠農場系統堆滿糧倉
- 秦了明明
- 2543字
- 2025-08-27 12:00:00
張梅拎著小木桶往東側地塊走時,桶沿晃蕩的水聲“嘩啦”響,濺在褲腳上涼絲絲的。
她走得格外慢,每一步都盯著腳下的碎石——上次腐行者撞塌籬笆時,就是這截路,她眼睜睜看著大半麥芽被踩得莖斷葉碎,只剩這六株歪歪扭扭的苗…
盡管這些天盡心的照顧,可麥芽還是沒精神,葉片黃得像被曬透的舊紙,葉尖卷成小筒,連風一吹都蔫蔫地耷拉著,碰一下都怕碎成渣。
蹲在土埂邊,張梅先把木桶放在旁邊,指尖輕輕蹭過最外側那株麥芽的葉片——干澀的觸感像摸在枯草上,讓她心里一緊。
她小心翼翼扒開根部的土,指甲摳下去時,碰到硬邦邦的土塊,疼得指尖發麻。
表層的土是濕的,往下兩指就結成了硬塊,細白的根須裹在硬土里,連舒展的縫隙都沒有,只有根尖隱約泛著點黑。
“怎么還這樣……”她咬著下唇,聲音壓得低低的,眼眶有點熱。
上次麥芽被踩爛時她沒哭,可看著這幾株苗遲遲不活,心里的慌勁兒卻止不住。
剛要再扒點土,身后傳來腳步聲,是林硯和蘇野檢查完電網回來了。
“怎么了?”林硯走過來蹲下身,指尖剛碰到結塊的土壤,虛空中的系統提示就清晰跳亮:
【作物:麥芽生長異常拆解中】
【1.土壤板結(孔隙度僅10%,根系缺氧導致呼吸受阻,根須蜷縮率40%)】
【2.輕度根腐(根尖發黑感染率18%,因頻繁澆水后土壤不透氣,腐菌滋生)】
【3.鉀元素匱乏(土壤鉀含量0.25g/kg,遠低于麥芽生長所需0.5g/kg,葉片葉綠素合成受阻,呈現失綠發黃)。】
【解決方案生成中】
【1.淺層松土(深度嚴格控制在3-5cm,使用細齒耙子,避免損傷主根)+草木灰精準撒施(需精準用量)】
【2.根部澆灌稀釋艾草水(艾草煮水后冷卻至30℃,按1:5比例兌水,含天然抑菌成分,緩解根腐)】
【3.搭建簡易遮陰棚(采用細竹枝+塑料布,遮陰率50%,避免正午強光加劇葉片蒸騰失水)。】
林硯收回手,指尖捻了點土搓成碎末,語氣穩得讓人安心:“土太硬了,根悶得沒法呼吸,還有點爛根。蘇野,你去柴房把上次剩下的草木灰篩細,記得用細布濾掉硬渣;等會我用灶房的小鍋煮點艾草水;張梅,咱們去廢墟找幾根細竹枝,要沒腐壞的,截成半尺長,搭個小棚子擋太陽。”
陳溪剛從灶房出來,手里還拿著剛洗好的野菜,聽見動靜也湊過來。
蹲下身瞅了瞅麥芽根部,果然見根尖泛著黑,立刻點頭:“艾草水交給我吧!以前在老家種麥子,根腐就是這么治的!艾草水殺得死土里頭的壞菌,草木灰能補勁兒,這倆搭著用,不出三天準能緩過來。”
“行,那麻煩你用灶房的小鍋煮點艾草水,水開后再煮十分鐘,晾到溫乎就行,別太濃”
蘇野沒多話,轉身往柴房走,路過灶房時還順手拿了塊洗干凈的粗布——之前篩草木灰用的,布眼細,能濾掉沒燒透的木炭塊,免得扎到麥芽根。
張梅則跟著林硯往廢墟走,斷墻后爬滿了帶刺的藤蔓,走兩步就勾住袖口。
林硯走在前面,用軍刀輕輕割開擋路的藤蔓,還順手摘了幾片新鮮的艾草葉:“這個比曬干的勁兒足,煮水剛好。”
兩人在斷墻根翻了半天,終于找到幾根粗細均勻的細竹,竹身沒腐壞,只是沾了點泥。
林硯用軍刀把竹枝截成半尺長的小段,每截都削得平整,怕竹刺扎到麥芽葉;張梅則蹲在旁邊,把截好的竹枝一根根抱在懷里放好。
回去時,蘇野已經把草木灰篩好了,細粉裝在干凈的布兜里,沒燒透的木炭塊挑出來堆在柴堆旁,以作備用。
陳溪的艾草水也煮好了,淺褐色的水裝在瓦罐里,飄著淡淡的草藥香。
林硯從工具堆里翻出那把細齒小耙子——是上次在廢墟農具房找到的,也剛好松土了。
她蹲在麥芽地旁,左手輕輕扶住麥芽莖稈,右手握著小耙子,一點點扒開根部周圍的硬土。
動作慢得像在拆易碎的瓷器,每扒一下都要停一停,看看有沒有碰到根須。
硬邦邦的土塊被耙齒挑開,碎成細小的顆粒,露出下面細白的根須——只有根尖沾了點黑,不算嚴重,還有救。
張梅蹲在旁邊,手里捧著篩好的草木灰,每次林硯松完一株,她就小心翼翼抓一點灰,圍著根撒成薄薄的一圈,剛好能蓋住根須,不多不少:“林硯姐,這樣夠不夠?會不會太少了?”
“剛好,”林硯抬頭笑了笑,“多了會燒根,這樣剛好能補肥,還能殺菌。”
陳溪端著瓦罐走過來,手里拿了個小瓢,舀起半勺艾草水,順著麥芽根慢慢澆下去。
水順著松土滲下去,帶著草木灰的細粉,剛好裹住根須,沒在表面積著,連土壤都好像變得松軟了些。
蘇野站在旁邊,指尖的藍光輕輕掃過土面,藍光碰到土壤時微微亮了亮,她才開口:“土的透氣性好了,艾草水的抑菌成分也滲到根須了,應該能控制住根腐。”
搭遮陰棚時,張梅把之前撿的破塑料布鋪在竹枝搭的小架子上,邊角用小石子壓住,還特意在塑料布上戳了幾個小孔:“陳溪姐說這樣能通風,麥芽不會悶。”
陳溪在旁邊看著,幫她把歪了的竹枝扶直,還教她調整塑料布的角度:“往西邊挪一點,正午的太陽從南邊來,這樣擋得更嚴實。”
蘇野則在棚子周圍撒了點薄荷末——之前曬干的,能驅小蟲子,免得蟲子啃麥芽葉。
處理完麥芽,張梅還舍不得走,蹲在棚子旁邊盯著看,時不時伸手碰一下塑料布,感受里面的溫度:“這樣麥芽就不熱了吧?”
林硯點頭,剛要說話,就聽見陳溪在旁邊“呀”了一聲——她打開裝種子的布包,倒出來一看,小半袋薺菜種子長了層綠霉,黏糊糊的,沾在手上都甩不掉。
“這可怎么辦啊?”張梅跑過去看,臉都皺成了一團,手指輕輕碰了碰發霉的種子,立刻縮回來,“就這么點種子,還壞了一半,以后怎么種啊?”
陳溪也急了,手里捏著沒發霉的種子,翻來覆去看:“之前明明放在干燥的地方了,怎么還會發霉……”
林硯走過來,拿起沒發霉的種子放在手心看了看,系統提示又跳了出來:
【正在檢測種子霉變原因】
【地窖儲存濕度超標(78%),導致霉菌滋生;剩余65%種子活力正常(胚率80%)】
【系統建議】
【1.陽光暴曬2小時(紫外線殺菌,降低霉菌殘留)】
【2. 5%濃度鹽水浸泡30分鐘(好種子密度大沉底,空殼/霉變種子漂浮,同時二次殺菌),修復后發芽率可達85%。】
“還有救,”林硯把發霉的種子挑出來扔進柴堆,“剩下的種子先曬曬太陽,殺殺霉菌,再用鹽水泡一泡,好種子會沉底,壞的會漂起來,能選出不少好的。”
陳溪一聽,立刻松了口氣,拍了拍胸口。
蘇野找了塊干凈的塑料布鋪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塑料布是之前在供銷社找到的,沒破,曬東西剛好。
張梅把沒發霉的種子倒在塑料布上,攤得薄薄的,還時不時用手翻一下,怕曬不均:“得曬得干干的,不然還會發霉。”
陳溪則在灶房調鹽水,用小半碗粗鹽兌了一盆溫水,一邊攪一邊嘗:“咸度剛好,不淡不濃,剛好能把壞種子漂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