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輿論風波
- 直播建造避難所結果真遇上末日
- 十七箏
- 2092字
- 2025-08-27 19:21:00
然而,隨著“遠山堡壘”的名聲逐漸傳開,這片曾經寂靜的邊境之地,也開始泛起層層看不見的漣漪。
當陳遠再次來到貝加爾斯克采購物資時,他坐在那間兼營上網業務的老舊咖啡館里,敏銳地察覺到本地俄語論壇上,有幾個帖子正在持續發酵。
其中一個帖子用一種故作隨意的語氣,打聽鎮外那座“規模驚人的工程”的真實用途。
附上的照片顯然是用長焦鏡頭從數公里外偷拍的——堡壘入口在蒼茫雪原中顯得朦朧而神秘,猶如一頭蟄伏的巨獸。
帖子下面已積累了數十條回復,其中不乏尖銳的質疑。
“為什么一個私人項目需要如此嚴密的安防?”一位用戶寫道,“這看起來根本不像普通住宅?!?
另一條評論更加直白:“中國人跑到這么偏遠的地方建這種東西,很難不讓人懷疑其真實目的?!?
令他稍感寬慰的是,也有當地人站出來說話。
用戶“Siberian_Local”留言說:“這座發射井已經廢棄二十多年了,有人愿意投資改造,總比徹底坍塌好?!?
但這條評論迅速遭到反駁:“問題是他們到底在改造什么?為什么從不對外公開?”
隨后幾天,類似的討論開始蔓延到其他社交平臺。
在一個地區性論壇上,有用戶發起了投票:“你如何看待鎮外的中國改造項目?”
結果顯示,42%的參與者選擇“持懷疑態度,需要更多信息公開”,28%選擇“不予置評”,僅 30%選擇“支持該項目”。
更令人警惕的是,一些頗具影響力的地方媒體也開始關注這一話題。
《貝加爾時報》刊登了一篇報道,標題頗為聳動:《神秘中國項目引發當地居民擔憂》。
文中采訪了幾位居民,其中一位老人表示:“我在這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從沒見過如此神秘的工程。他們自帶安保,很少與當地人交流,只有采購時才會出現在鎮上?!?
在鎮上的柴油供應點,老板伊萬一邊給陳遠的卡車加油,一邊壓低聲音說道:“陳先生,你們這個月的采購量又增加了。不過……最近有些不好的傳言,甚至有人說你們在底下建軍事設施?!彼凵窭锊刂鴵鷳n,“聽說鎮議會下個月可能要開會討論你們的事?!?
真正的輿論風暴是在國內網絡空間被點燃的。
一個名叫“軍事科技觀察”的賬號發布的長文,在24小時內閱讀量突破十萬。
文章通過分析衛星圖像和公開資料,拋出了一連串尖銳質問:“為什么一個私人避難所需要配置如此高級別的通訊設備?采購清單中為何出現大量非民用級別材料?”
盡管文章自稱僅是“技術分析”,但其措辭處處引導讀者聯想至軍事用途。
這篇文章迅速引發連鎖反應。
某知名問答平臺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評價遠山堡壘項目?”
下方匯聚了兩百多個回答,其中最高贊的一條寫道:“無論真實目的是什么,一個中國公民在境外建造這種規模的設施,都應當接受更嚴格的公眾監督?!?
該回答獲贊超過五千。
更棘手的是,國際媒體也開始轉載相關報道。
《西伯利亞時報》英文版發表文章稱:“中國富豪邊境項目引發猜測”,雖措辭相對客觀,卻有意引用了最極端的質疑觀點。
面對愈演愈烈的輿論風波,陳遠團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緊急會議上,陳薇展示了最新的輿情數據:“目前負面聲量已占總討論度的40%,且仍在快速上升。最麻煩的是,一些主流媒體開始轉載這些報道?!?
王大海補充道:“我聯系了幾家熟悉的媒體,但他們都說現在話題太敏感,不敢輕易為我們發聲?!彼麌@了口氣,“甚至連一些贊助商也開始詢問具體情況,擔心品牌受牽連?!?
與此同時,質疑開始向專業領域蔓延。
一個由退役工程師組成的博客發布技術分析,指出項目中多處“不符合民用標準”的設計細節。
報告雖承認“沒有確鑿證據”,但仍強調“這些異常值得進一步調查”。
更嚴峻的是,某環保組織發表聲明,要求公開環境評估報告:“在西伯利亞這類生態脆弱區進行大規模地下工程,必須接受獨立環保評估?!?
當地政界人物也陸續表態。
貝加爾斯克鎮議會議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已要求項目方提供更詳細的說明,確保其完全符合地方法規。必要時不排除舉行聽證會?!?
面對洶涌的質疑,陳遠清楚,必須采取更加主動的應對策略。
他帶領團隊整理了大量證明材料,包括采購記錄、設計圖紙和環保評估。
“我們要主動透明化相關信息,駁斥那些負面言論。”他在內部會議上強調,“但不是通過對抗,而是用事實說話。”
他們首先在當地報紙刊登詳細說明,闡述項目初衷與進展,并邀請居民代表參觀部分區域。
同時,陳薇帶領團隊在社交媒體持續發布建設紀實,以日?;暯钦宫F真實場景。
值得欣慰的是,這些努力逐漸奏效。
一些原本持懷疑態度的當地人轉變了立場。
“我參觀了他們的工地,”一位當地教師在社交平臺上寫道,“雖然仍有不解,但至少能確定他們是在認真做項目,而不是搞什么秘密活動?!?
《現代建筑》雜志最終刊發了實地采訪報道。
記者在文中寫道:“該項目確實存在爭議,但我們親眼所見,是一個技術含量極高的改造工程,而非某些人猜測的軍事設施。”
這篇相對客觀的報道,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輿論風向。
然而,質疑并未完全平息。
某監督組織宣布將持續關注項目進展,并要求定期公開更多信息。
“公眾有權知道真相,”該組織負責人稱,“我們會持續關注直至所有疑問被解答。”
夜幕再次降臨西伯利亞雪原,堡壘控制室內的燈光依舊明亮。
陳遠站在觀測窗前,望向遠處貝加爾斯克的零星燈火。
他心里明白,這場輿論風波僅僅是個開始——在這個信息高度透明的時代,任何項目都難以完全避開公眾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