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滿朝皆驚,他才是這盤棋的執子人!
- 我,最強皇孫,開局預判七國之亂
- 作家VWfB6l
- 1846字
- 2025-08-10 10:14:10
當劉武身著嶄新的“平亂軍咨祭酒”官服,在一眾羽林衛的簇擁下踏入宣室殿時,整個大殿的嘈雜與恐慌,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
滿朝文武,數百雙眼睛,齊刷刷地聚焦在了這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身上。
他們的眼神復雜到了極點。有驚疑,有不解,有輕蔑,有嫉妒,但更多的是一種面對未知時的茫然。
“平亂軍咨祭酒?”
“這是什么官?為何從未聽過?”
“陛下瘋了嗎?國難當頭,竟讓一個黃口小兒登堂入室!”
竊竊私語聲如同蚊蠅般嗡嗡作響。
劉武卻對這一切充耳不聞。他目不斜視,一步一步,從那些品階遠高于他的王公九卿身旁走過,徑直來到了大殿的最前方,僅次于御座之下的位置。
他在這里,看到了一個熟人——梁王劉武的叔叔,也就是當今竇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竇嬰。
此刻的竇嬰,正滿臉焦急地對著御座上的景帝拱手:“陛下!為今之計,只有壯士斷腕!吳王所求,不過晁錯一人。只要陛下將晁錯斬首,傳首七國,或可兵不血刃,化解這場干戈啊!”
竇嬰此言一出,立刻有不少文官附和。
“竇侯所言極是!為晁錯一人,陷天下于戰火,不值啊!”
“請陛下三思,以社稷為重!”
景帝的臉色鐵青,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晁錯(晁錯被從天牢里提來,正是要當眾定罪),又看了看下面這群還沒開打就想著投降的臣子,心中怒火翻騰,卻又無計可施。
就在這時,劉武動了。
他緩緩上前一步,清朗而冰冷的聲音響徹大殿,瞬間壓過了所有的雜音。
“敢問魏其侯一句,今日吳王以‘誅晁錯’為名,我朝便斬晁錯。那明日,吳王若是以‘誅丞相、誅太尉’為名,我們是不是也要將滿朝公卿都殺了,送去給他一個交代?”
此言一出,滿場皆寂!
竇嬰愕然回頭,看著這個膽敢當眾駁斥自己的少年,怒道:“豎子!你懂什么!此乃權宜之計!你可知刀兵一起,要死多少人,流多少血嗎?”
“我當然知道!”劉武的聲音陡然拔高,氣勢上竟完全不輸這位久經官場的侯爺,“但我也知道,退讓,換不來和平,只能換來得寸進尺!”
他轉向御座上的景帝,朗聲說道:“陛下!晁錯有罪,其罪在于急功近利,禍亂朝綱,當殺!但絕非現在!絕不能在叛軍的逼迫下殺!”
“現在殺他,等于向天下宣告,我大漢朝廷,懼怕叛軍!等于告訴所有諸侯王,只要聯合起來,就能逼迫天子就范!屆時,國法何在?天子威嚴何在?!”
“今日他們能為晁錯而來,明日就能為皇位而來!此例絕不可開!”
劉武的每一句話,都如同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之前那些主張求和的文官,個個面紅耳赤,不敢再言。
景帝看著劉武,眼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這些話,正是他心中所想,卻又無法宣之于口的!劉武替他說了出來,說得如此酣暢淋漓!
“好!”景帝猛地一拍龍椅,“說得好!咨祭酒,那你認為,此戰,該當如何打?”
終于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劉武深吸一口氣,走到了大殿中央懸掛的巨大地圖前。他拿起一根長桿,目光如電,掃過全場。
“諸位請看!吳楚七國,號稱五十萬大軍,聲勢浩大,銳不可當。若我軍與其在正面戰場決一死戰,勝負難料,且即便慘勝,我大漢也將元氣大傷,屆時北方的匈奴,必將趁虛而入!”
殿內的將軍們紛紛點頭,這正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
“所以,”劉武的長桿重重地點在了地圖上的一個位置,“此戰關鍵,不在于殺敵,而在于一個‘拖’字!”
“吳楚聯軍,看似強大,實則外強中干!他們糧草補給線漫長,橫跨數千里,此乃其一。七國各懷鬼胎,并非真心同盟,時間一長,必生內亂,此乃其二!”
“因此,我軍戰略,便是八個字——堅壁清野,斷其糧道!”
“我們無需主動出擊,只需死守兩處戰略要地!一為洛陽,拱衛京師長安;二為梁國!”
地圖上的長桿,指向了位于吳楚大軍西進咽喉要道的梁國。
“梁國乃陛下的親弟弟梁王所在,是叛軍西進必經之路。只要梁國能死死拖住叛軍主力,為我軍爭取時間。我軍便可派出一支奇兵,繞到敵后,直取滎陽、敖倉,焚毀其所有糧草!”
“大軍無糧,不出三月,七國聯軍縱有五十萬大軍,亦將不戰自潰!”
一番話說完,整個宣室殿,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被劉武這清晰、宏大而又狠辣的戰略構想給震住了!在他們還在為打或降而爭吵不休時,這個少年,已經將整場戰爭的脈絡看得一清二楚!
竇嬰張了張嘴,卻發現自己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御座之上的景帝,更是激動得雙手都在顫抖!他仿佛已經看到了叛軍在饑餓和絕望中土崩瓦解的景象!
“好!好一個‘斷其糧道’!”景帝大聲贊嘆,他急切地問道:“依你之見,誰可為將,擔此重任?”
劉武收回長桿,轉身,目光掃過一眾躍躍欲試的將軍,最后,他說出了那個讓所有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名字。
“能行此策者,非百戰猛將,而需是能忍辱負重、堅韌如山的‘壁壘’之將!”
“臣,舉薦一人!”
“條侯,周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