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預判風口:提前押注直播電商
- 重生之我在回到了七年前的互聯網
- 愛吃蛋糕的小朱朱
- 877字
- 2025-08-04 17:58:17
站在2018年這個時間點,直播還只是平臺上的“邊角業務”,大多數人還把它當作一種“打賞式娛樂”來看待,而不是嚴肅的商業渠道。但我知道,在未來——尤其是疫情后的2020年——直播電商會徹底改寫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甚至重構了無數品牌的營銷體系。
所以我決定提前三年,押注這個未來風口。
我開始搭建自己的“直播間”。雖然當時的抖音直播系統還不完善,沒有后來的貨架系統、投流工具那么強大,但我知道,第一波吃螃蟹的人,靠的從來不是工具齊不齊,而是思路敢不敢領先。
我的第一場直播,沒有賣貨,而是“講爆款短視頻的底層邏輯”。我用輕松的語氣,結合觀眾日常刷到的熱門視頻,分析為什么有的短劇好看、有的博主能紅,說穿了是情緒價值、剪輯節奏、反轉機制……這種直播方式在當時屬于“冷門內容”,但反而引起很多視頻創作者和好奇觀眾的圍觀。
隨后,我順勢轉向“帶貨實戰”。一開始我不選價格高的產品,而是從最容易打動人的“生活類小物”入手。什么五元包郵的衣架、十塊的萬能去污布、不到二十的手持小風扇……每一件我都用視頻腳本級的方式演繹一遍,再加上一些“未來式”話術,比如:
>“你們現在不買,三年后這玩意在直播間都要翻三倍還搶不到貨。”
這種話術帶著“預言”意味,又有點調侃未來,居然讓直播間觀眾覺得既搞笑又可信,于是迅速形成了信任。
接著,我把我們團隊在短視頻里做過的“場景劇”,融合到直播里。比如賣一條毛巾,就配合一段搞笑劇情:“男主角洗臉時突然感慨:這毛巾我三年后還在用。”——場景感和代入感拉滿,轉化率暴漲。
每場直播我都會復盤,優化節奏,設計提詞,控制直播節奏在最舒適的“節奏—轉折—互動—下單”循環里。一場場下來,我發現了一個規律:
>直播最核心的不是賣貨,是制造決定性瞬間。
我將這個理論寫成了內部培訓文檔,團隊每個人都開始參與直播創意和執行,我們的小直播間,逐漸吸引了商家主動找上門合作。
在2025年早已成熟的直播玩法,此刻在2018年還沒有形成行業標準。我正好趁這個空白期,用“內容感”+“信任感”構建屬于自己的直播邏輯。
而我始終知道,這只是個開始。三年后所有人都會擠進這條賽道,但到那時,我們已經跑在了最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