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開車,下雨、下雪的天氣,稍稍不注意,輪胎就會打滑失控,所以雪地駕駛往往需要添加防滑鏈。
這就是最為常見的輪胎抓地力下降現象。
而在方程式賽車里,這種對抓地力的要求被成倍放大,即使是在干燥的地面上,抓地力依舊是影響賽車速度與穩定性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如果輪胎抓不住地面,時速三百公里的賽車可能就像脫軌的火箭一樣失去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每一種賽車輪胎都有一個理想的工作溫度區間,在這個溫度下,橡膠和賽道的摩擦力達到最佳狀態,車輛的操控性和加速性能也最出色。
如果溫度太低,輪胎如同打瞌睡,抓不住地面;如果溫度太高,輪胎會迅速老化,甚至起泡脫層,性能也會急劇下滑。
輪胎工作溫度的曲線為一個梯形,第一階段緩緩攀升進入工作溫度,第二階段進入平穩運轉的工作區,第三階段溫度過高輪胎開始急劇耗損。
如果依舊不及時更換輪胎,輪胎性能可能斷崖式下跌到徹底喪失抓地力。
所以,一名頂尖車手需要學會管理輪胎,尋找輪胎的工作溫度、延長輪胎在黃金區間的持續時間。
尤其是當車手進入“推進模式”,輪胎溫度會快速飆升,管理失當就會導致輪胎直接進入衰退期。
正是因為如此,比賽開始前、更換輪胎前,可以看到P房里的輪胎全部蓋著一層加熱毯,和電熱毯原理一樣,盡可能保證輪胎保持在工作溫度區間;正式進入比賽前,還有一圈暖胎圈,車手們不斷左右轉向,增加摩擦力、提升輪胎溫度。
即使如此,在比賽開始后的前幾圈,尤其是使用硬胎或者賽道溫度較低的時候,輪胎很難進入工作區間。
此時,賽車抓地力不足,車手需要小心控制油門和轉向,在有限抓地力中保持節奏,在這樣的不確定階段,才能夠窺見車手對賽車的掌控力和敏銳度。
眼前,就是如此。
起跑階段,四名車手的輪胎都半斤八兩,沒有完全進入工作溫度,尤其是菲奧拉諾賽道只有不到三公里,一圈暖胎遠遠不夠,在欠缺抓地力的情況下,車身都顯得有些飄,此時,走線就至關重要了。
啪!
信號燈熄滅的剎那,陸之洲幾乎是條件反射地松離合、踩油門,熱血沸騰、全神貫注,完美配合。
輪胎尖叫著抓住地面,紅色賽車彈射而出,甚至沒有來得及眨眼,陸之洲已經飛快迫近周冠宇的尾巴——
菲奧拉諾賽道的發車區,一號位在右、二號位在左,所以四號位的陸之洲在周冠宇身后發車。
此時,可以明顯察覺到周冠宇發車反應速度稍稍慢于陸之洲,以至于陸之洲眼看著就要追尾撞車。
然而,陸之洲非常冷靜,眼觀六路,正在尋找左右兩側的空間。
第一個彎角是往右的直角彎,所以正常行車線在右側,賽道比較干凈;左側則積累一些灰塵和雜物,那些瑣碎的東西都是可能損壞輪胎、傷害抓地力的干擾,通常來說,選擇右側才是正常的狀態。
尤其是比賽開始階段,輪胎抓地力不足,任何一次方向盤誤差或者剎車控制偏差都可能導致打滑。
不過,陸之洲想要走左側。
的確,左側存在雜物,但恰恰因為如此,阿姆斯特朗、周冠宇、阿萊西三個人應該都想要搶內側提前進入彎道,外側反而會留下空間;陸之洲不準備和他們扎堆,而是依靠走線,從外側完成超車。
但陸之洲馬上注意到了細節——
周冠宇的車頭沒有往右側轉擠壓阿萊西的行車線,而是筆直筆直前行,這意味著……英雄所見略同,周冠宇也準備從左側外線強行超越阿萊西。
激進,強硬,大膽。
平時看起來軟軟糯糯的周冠宇,在賽道上卻是進攻犀利的車手。
電光火石之間,陸之洲馬上意識到,自己和周冠宇走線重復,他的前路被阻擋,要么他和周冠宇撞車同歸于盡,要么他緊急剎車輪胎打滑沖出賽道。
也就是千分之一秒的閃光里,陸之洲輕點剎車階梯式地控制輪胎,車頭切向右側,險之又險地避開周冠宇的尾翼,切入中路,準備從周冠宇和阿萊西之間的空檔超越,接下來就看誰的走線更加精準。
下一秒,輪對輪!
右側,輪胎已經迫近,可以看見近在咫尺的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的起跑反應速度非常出色,只是稍稍比陸之洲慢了一絲絲,這位年輕的新西蘭人展現出自己學院派出身的風范,第一時間切入中路,早早瞄準了一號位和二號位之間的空檔準備破墻而出。
一邊是阿姆斯特朗提前占據線路,但反應速度稍稍慢了些許。
一邊則是反應速度占據優勢的陸之洲,卻臨時改變線路。
結果,陸之洲的右前輪稍稍領先阿姆斯特朗的左前輪,并駕齊驅,眼看著兩輛賽車就要碰撞在一起。
陸之洲不退,阿姆斯特朗也不退,輪胎的摩擦和氣流的洶涌強強絞殺在一起。
然而,就在此時,一個障礙物橫亙現身——
阿萊西。
阿萊西希望依靠桿位發車的優勢拉開差距,一騎絕塵地跑到底,但他不是白癡,他也知道輪胎抓地力不足,起跑階段的走線可能讓自己滿盤皆輸,所以他一直在警惕其他三位對手。
一開始,阿萊西死死守住內線,試圖搶先入彎,如同一堵紅色磚墻阻隔周冠宇和彎心團聚的鵲橋。
但隨即,阿萊西注意到周冠宇和陸之洲試圖搶外線走大圓環強行超車的意圖,馬上方向盤往左一拐,車頭往外一擠,蠻不講理地和周冠宇輪對輪。
周冠宇還沒有來得及從甩開陸之洲的壓迫感里擺脫,緊接著就看到阿萊西的橫插一桿,方向盤下意識地一擺,把整個行車線的弧度進一步拉大,半個車身騎上路肩。
一片混亂!
此時,阿姆斯特朗的稚嫩還是暴露出來,盡管經驗不少,但終究年輕;并且,這是典型的學院派出身乖寶寶,陽光、開朗、正派,他的身上完全看不到街頭的野性和粗暴。
阿姆斯特朗試圖走中路,結果看到阿萊西橫插一桿,在撞車和打滑之間,阿姆斯特朗還是選擇了后者——
收油。
阿姆斯特朗沒有急剎車但還是松開油門。
落在陸之洲眼睛里,右側輪對輪的車頭徐徐退了下去,密不透風的混亂局面里撕開一道小小的縫隙。
宛若撥云見日。
機會!
毫不猶豫地,陸之洲往內掖,抓住這個被高強度駕駛忽略的空檔,橫插進入阿姆斯特朗和阿萊西之間的縫隙,切入右側——
阿姆斯特朗:???
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蠻不講理行事卻又匪夷所思抓住空檔橫亙在自己身前的賽車,簡直不敢相信眼睛。
下意識地,阿姆斯特朗踩了一腳剎車,此時,不想剎車也不行了。
然后,阿姆斯特朗眼睜睜地看著陸之洲切入自己右側,再進一步切入阿萊西內側,第一時間抱住彎心。
剎車!
陸之洲已經將剎車點推向極致,幾乎站在懸崖邊上搖搖欲墜岌岌可危這才剎車,驚險入彎,輪胎邊緣狠狠吃住紅白路肩,依靠完美走線,以和阿萊西并駕齊驅的姿態切入直角。
阿萊西一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