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半地穴窯
- 開局一群原始人,卻要我創造文明
- 風云之勢
- 2085字
- 2025-08-27 18:00:00
次日清晨,太陽才剛剛升起,晨光像一層薄紗,輕輕覆在荷花部落的聚居地上,氣溫還沒有太過炎熱。
昨夜李鶴看完新解鎖的政策,不知道怎么的,自己就稀里糊涂的睡著了,沒想到今天竟然起得這么早。
深吸一口沒有任何污染的新鮮空氣,美好的一天從一根烤蓮藕開始。
李鶴走到篝火旁,拿起一塊烤得溫熱的蓮藕,這是清晨剛從荷花池里采來的,外皮烤得微微發焦,咬一口下去,粉糯的藕肉帶著清甜,還有淡淡的炭火香
李鶴一邊啃著烤蓮藕,一邊想著今天要做的事,部落里的各項工作已經步入正軌,李黑的狩獵隊,李瘦的巡邏隊,林智的制造部,還有昨天剛建立李松木的醫療部。
這些都已經不需要李鶴自己再親力親為了。
眼下他自己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幾天前陰干的陶胚燒制成陶器,來解決目前部落中缺少容器的問題。
想好今天的主要任務后,李鶴吃完早飯,隨手抹了一把嘴唇就當是擦嘴了。
隨后點了幾名部落成員,李鶴沿著小溪來到布置捕魚陷阱的水塘旁,說實話他好像有幾天沒來到這里。
水塘上的那個捕魚陷阱李鶴已經叫人先用樹枝給封上了,這么做的原因倒不是因為捕魚陷阱沒用了。
主要就是這個水塘里的魚太少,他就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大個水塘里的魚居然這么少,而且這些魚還都不大,只有巴掌的大小。
捕魚陷阱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幾乎每天都有不少的魚兒中招,不過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片水塘中的魚都快要銷聲匿跡,快見不到魚影了。
所以李鶴就派人趕緊讓人把捕魚陷阱先封住,先暫時讓水塘里的魚繁衍一陣。
而且就這水塘里的所有魚兒,已經不足以滿足現在部落中的食物需求了,偶爾嘗一下鮮美的魚湯還行,但大頭食物還是要看蓮藕和李黑他們狩獵到的動物。
想著,李鶴走到幾天前他用來陰干陶胚的地方,與之前的情況不同,這片專門用于陰干陶胚的地盤擴大了不少。
就連陶胚也多了許多,地上整齊地碼著一排排陶胚,除開一小部分是李鶴幾天前帶人制作的陶胚,剩下的都是林智帶著制造部的成員制作的陶胚。
只不過林智帶人制作的陶胚表面還泛著淡淡的潮氣,顯然沒到火候,還沒陰干完全。
只有李鶴幾天制作的那一批陶胚才陰干好了。
李鶴俯下身,仔細看著陰干完的陶胚,沒陰干前陶胚呈現為深褐色,摸起來黏糊糊的感覺。
如今卻變成了淺黃褐色,表面干爽光滑,李鶴用指節輕輕敲擊陰干完陶胚的外壁,發出陣陣清脆的響聲,證明陶胚已經徹底干透整體。
不過在其陶胚的外壁上還有不少,因為陰干而開裂的縫隙,但只要不是裂縫太大都沒啥問題,若真的很在意美觀,用黏土修補上就行。
不過李鶴更在意實用性,只要裂縫不大,不影響裝東西就行,至于美觀這玩意隨意就好了。
他數了數地上陰干好的陶胚,不多不少正好十個,李鶴帶了四名部落成員,剛好一人一只手拿一個。
拿著陶胚,李鶴帶著人回到部落聚居地,回來的路途中花費了不少的時間,主要是走路時要小心一點,注意不要摔倒了,不然把好不容易陰干好的陶胚給摔壞,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回來所需的時間就長了一些。
李鶴選了一處剛開拓好的空地,將陶胚輕輕放下,再仔細檢查了一遍,還好沒有出現問題。
燒制陶器這項步驟,雖然耗費的時間沒有陰干步驟的多,但是卻是制陶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步驟最復雜的一步。
一個沒弄好就有可能直接將陶胚燒毀,之前的所有付出就全部打水漂了,所以到燒制陶器這一步,李鶴可不敢大意,必須要仔細些。
結合現在的情況和條件,李鶴能用到的燒制方式就只有兩種,露天堆燒或者是簡易窯燒。
其中露天堆燒步驟最簡單,適合燒制小型陶器。
直接在地面上挖出一個直徑為一到兩米,深二十厘米左右的圓形淺坑,至于為什么是圓形,原因有兩個,一是防止火焰擴散,二是集中熱量。
下一步就是,在挖好的圓形淺坑底部鋪上一層干燥的草或者是小樹枝,作為引火層。
之后就是將陰干好的陶胚,倒扣或者是側放在引火層上,注意每個陶胚之間要空出一段距離。
最后用木柴將陶胚完全覆蓋,木柴要層層堆疊,確保均勻最后封頂的時候鋪上一層草,方便引火。
這種燒制的方法倒是挺簡單,但缺點就是只能燒制小型陶器,而且數量有限。
李鶴所燒制的陶器肯定不是小型陶器,而且以后肯定會燒制大量的陶器,所以這種只能燒制少量小型陶器的露天堆燒方法,就不在李鶴的考慮中。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一種選擇了,簡易窯燒。
其中李鶴選擇建造一種半地穴窯,用來燒制陶器。
半地穴窯的好處是能大量燒制陶器,而且不論大中小型,只不過步驟對比露天堆燒的方法,就稍顯復雜。
不過李鶴倒不嫌棄麻煩,畢竟大量燒制陶器肯定是離不開窯燒,與其這次偷懶,不如就一步到位。
說干就干,如此想著,李鶴隨即找來了一些部落成員,準備動工。
半地穴窯,顧名思義肯定是要有一處穴窯,首先用石鏟挖出一個半地穴式的窯室,深度大約在七八十厘米左右,直徑兩米,坑壁還要再用濕黏土抹平一遍,以來防止坍塌。
而后在坑壁的一側挖出一個十厘米寬的火道,窯室底部再鋪上一塊塊石板,石板不用太大,但石板之間要留出空隙,主要是讓火焰和熱氣流通。
將陶器放在窯床上,用木柴鋪滿,不要留下太多空隙,如此半地穴窯的地下部分就算是完成了。
之后就是地面上的部分,用黏土覆蓋出厚厚的一層作為密封蓋,僅在火道處留個開口,以便點火還有控制進氧量。
最后在室頂部用樹枝和高草搭建出一座棚頂,如此一座半地穴窯就算是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