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新電影項目
- 重生2003文娛帝國
- 活活盆栽
- 2045字
- 2025-08-25 18:00:00
伊萊·羅斯同意簽署三部條約的一個重要條件,便是希望公司在影片完成后能夠支持他自己構思已久的一個恐怖片項目。
李陽在評估伊萊提交的項目大綱時,一眼就認出這正是后者未來那部代表作《人皮客棧》的雛形。
看清項目潛力后,李陽幾乎沒有猶豫,當即表示了同意,并將其正式納入公司的開發(fā)日程中。
在李陽找到溫子仁和杰瑞米后,三人在公司的休息區(qū)閑聊了片刻。
溫子仁放下手中的咖啡,神色認真地說道:“陽,關于《電鋸驚魂3》,我可能不會親自執(zhí)導了。”
“怎么了?是最近太累,需要休息一段時間嗎?”李陽關切地問道,語氣中帶著理解。
雖然他與溫子仁簽有三部電影的導演合約,但他并未因對方可能的違約而生氣,畢竟彼此之間的合作早已讓他們成為相互信任的伙伴。
“倒不是因為累,”溫子仁搖了搖頭,眼神中流露出創(chuàng)作人特有的興奮,“你知道,我雖然是華裔,但在澳大利亞長大,一直以來都對東方文化中的恐怖美學很著迷。最近我深入研究了一些東亞的民間傳說和恐怖敘事,尤其是那些基于夢境、潛意識和心理入侵的概念,有了一個全新的靈感。我想把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重心轉移到這個方向上來。《電鋸驚魂》系列我可以繼續(xù)以監(jiān)制的身份參與,確保風格的統(tǒng)一。”
李陽專注地聽著溫子仁的描述——夢境、心理恐懼、現(xiàn)實與虛幻的邊界……這些關鍵詞在他腦中迅速串聯(lián)起來。
他幾乎是瞬間就意識到了溫子仁所說的新項目是什么:那正是未來會大獲成功、開創(chuàng)出一個新穎恐怖類型的系列開端——《潛伏》。
“所以,”李陽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的光芒,“你是想從物理性的恐怖轉向更心理層面的恐懼?一個關于夢境被入侵、現(xiàn)實與超自然邊界模糊的故事?”
溫子仁略顯驚訝,隨即笑了起來:“你總是能精準地抓住核心。我初步構想的就是一個基于惡靈附身和潛意識探索的故事,側重心理壓迫感和超自然氛圍的營造,而不是依賴血腥場面。”
“這個設定聽起來和《危笑》的基調有些相似之處。”李陽評論道。
“確實受到《危笑》的一些啟發(fā),”溫子仁點頭承認,隨即詳細解釋道,“不過兩者在本質上有所不同。《潛伏》我構想的是有具體形態(tài)的惡靈實體,而《危笑》的故事核心更接近于一種無形的心靈詛咒。”作為看過《危笑》完整劇本的導演,他對兩個項目的區(qū)別了然于心。
李陽若有所思,一個創(chuàng)新的想法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形:“既然如此,你覺得我們是否可以考慮調整《危笑》后續(xù)劇本的設定?將那種無形的詛咒轉化為某種惡靈實體的操控。這樣或許能夠將兩個電影的世界觀進行統(tǒng)一。”
這個提議讓溫子仁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他稍作思考,隨即興奮地回應:“這個想法很有意思!如果我們能夠在保持《危笑》核心概念的前提下,將其與《潛伏》的惡靈設定產生關聯(lián),不僅能夠增強故事的深度,還能為未來可能的跨界合作埋下伏筆。”
在一旁聆聽的杰瑞米也加入了討論:“從商業(yè)角度來看,建立一個共享宇宙確實具有顯著優(yōu)勢。統(tǒng)一的世界觀能夠促進系列作品之間的相互帶動,提升整體品牌價值,同時在衍生品開發(fā)和市場營銷方面也能產生協(xié)同效應。”
李陽點了點頭,心中已然有數(shù)。
“那就這么定了。詹姆斯,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和雷來負責,與編劇團隊深入研究這個方向的可行性。我們需要確保這種世界觀的融合既自然又不破壞各自故事的獨立性。”
溫子仁沒過一會便離開了,開始著手調整《潛伏》的初期設定,同時與《危笑》的團隊保持密切溝通,確保兩個項目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時,又能為未來的跨界互動做好鋪墊。
李陽和杰瑞米見溫子仁離開后,一同回到了辦公室。
李陽關上門,隨口閑聊道:“杰瑞米,你在哈佛有認識的人嗎?”
“確實有幾位朋友在那里,怎么了?”杰瑞米好奇地反問。
李陽打開辦公室的電腦,熟練地登錄了一個簡潔的社交網(wǎng)站頁面,轉向杰瑞米。“聽說過這個嗎?”
“Facebook?當然知道。”杰瑞米湊近屏幕看了一眼,“上周我回南加大參加畢業(yè)典禮時,還聽到不少同學在討論這個網(wǎng)站,據(jù)說他們正在搞一個校園辣妹評選活動,在哈佛和一些高校挺火的。”
“等等,畢業(yè)典禮?”李陽顯得十分驚訝。
“是啊,尊敬的Boss,”杰瑞米帶著調侃的笑容,“您該不會是忘了,我當初可是以一個大四實習生的身份,被您慧眼識珠招進來,然后被你壓榨了一整年吧?”
“是嗎?哈哈哈...”李陽輕咳兩聲掩飾尷尬,隨即正色道:“說回正題。我認為Facebook這個項目潛力巨大,聽說創(chuàng)始團隊都是哈佛的學生。想問問你在哈佛有沒有可靠的人脈,可以幫忙引薦一下創(chuàng)始團隊。”
“那你可問對人了,”杰瑞米露出神秘的微笑,“我認識的人正好是他們最初的核心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
“這你都能認識?”李陽難掩驚訝之情。
自從認識杰瑞米以來,李陽就一直覺得他仿佛有什么特殊的社交手段。
這個才剛畢業(yè)的年輕CFO似乎擁有非凡的人脈網(wǎng)絡:當初負責《電鋸驚魂》的商業(yè)運營時,他總能找到合適的專業(yè)人士來幫助他;YouTube創(chuàng)立初期,他能從畢業(yè)的學長那里搞到廉價的二手服務器;而現(xiàn)在,他居然連哈佛校內剛剛崛起的Facebook創(chuàng)始團隊都有直接人脈。
李陽心中暗自稱奇,前世怎么沒在行業(yè)內聽過這號人物,難不成前前世杰瑞米始終專注于傳統(tǒng)財務領域,曾獲得合適的平臺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
但不管怎么樣,現(xiàn)在已經是他手下的高級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