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原創動力
- 重生2003文娛帝國
- 活活盆栽
- 2157字
- 2025-08-24 12:00:00
“動畫片?”李陽略感意外,搖了搖頭,“暫時沒納入規劃。怎么突然提起這個?”
“是這樣,”張振國解釋道,“我在珠海這段時間參加了好幾個應酬飯局。有次飯局上,珠海電視臺的幾位領導也在。最后結賬時,是個挺年輕的小伙子搶著買的單。
后來了解到,他是想托關系讓他們團隊做的一部動畫片能在電視臺播出。我們團隊里的小王,平時就喜歡看動畫片,飯后出于好奇,就加了那小伙子的聯系方式,說想看看他們的作品。估計那小伙子也是有點走投無路了,沒過兩天,還真發了兩集樣片給小王。”
“小王看完怎么說?”李陽有了點興趣。
“小王說跟他平時愛看的日本動漫風格不太一樣,”張振國回憶道,“不過他覺得挺有意思,挺搞笑的。
后來我也抽空看了看,感覺……確實有點意思,笑點挺獨特,節奏也快,我琢磨著,說不定有火的潛力。”
“既然有潛力,珠海臺那邊沒考慮買下來播嗎?”李陽追問。
“我讓小王側面打聽了一下,”張振國語氣帶著點無奈,“他們現在還是個工作室,連正式公司都沒注冊成立,最關鍵的是沒有國家頒發的動畫片發行許可證,這屬于無證制作。
電視臺想播這種片子,要么是自己投資制作的,要么得找有牌照的正規制作公司掛靠合作。他們這種三無產品,珠海臺買下也要幫他們找掛靠公司,認為太麻煩就拒絕了。”
李陽的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擊著,張振國描述的這個困境,他并不陌生。
國內對影視內容,尤其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動畫內容的制作和播出,有著嚴格的準入和審查制度。一個沒有“名分”的工作室,作品再好也難以登堂入室。
“樣片在你那兒嗎?叫什么名字?”李陽側過頭,看向張振國,眼神里多了幾分認真。
張振國口中有火的潛力絕非虛言,這位老將在體制內摸爬滾打多年,對市場嗅覺和內容判斷有著相當的水準。能讓他覺得有意思,還主動提出來,本身就值得重視。
“在我筆記本里存著呢,名字叫《寶貝女兒好媽媽》。”張振國邊說邊從隨身的公文包里取出筆記本電腦,快速點開一個文件夾,“名字聽著挺家常的,但內容真不是那種說教或者低齡化的東西,就是講普通家庭里母女之間那些溫馨又搞笑的日常瑣事,特別真實,有點像情景喜劇動畫版。”他找到文件,將屏幕轉向李陽,“要不要現在看看?”
《寶貝女兒好媽媽》?
這個名字在李陽腦中激起一陣強烈的熟悉感!
他好像看過這個動畫片,如果沒記錯的話前世在今年下半年回家時因為無聊,曾在BJ某個臺的看過幾集。
他強壓下心頭的確認感,聲音沉穩:“好,打開我看看。”他身體坐正,目光聚焦在張振國的電腦屏幕上。
畫面展開,熟悉的人物形象和場景躍然眼前。
沒錯,就是這部動畫片。
一邊看,李陽一邊繼續向張振國詢問:“那個工作室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原創動力。”
“原創動力?”李陽低聲重復,這個名字隱約有些印象,但一時想不起具體關聯。
然而,這份熟悉感本身就傳遞了重要信息,在前世能被自己記住名字的動畫公司,結合眼前這部質量扎實、潛力不俗的作品,足以證明其價值。
短暫的思考后,李陽果斷下達指令:“這樣,你立刻安排人,去接觸一下這個原創動力工作室。核心訴求是探討他們接受收購的可能性。”
他語速清晰,帶著決策者的篤定,“考慮到對方是創業團隊,如果對完全收購有顧慮,我們也可以考慮戰略投資入股,幫助他們解決牌照和資金問題。當然,最優方案還是全資收購,收購完成后,我們可以給予核心團隊一定比例的股權激勵,確保他們能繼續主導創作。”
“明白!”張振國立刻應道,“我親自跟進。您看讓小王也參與進去如何?他對動畫有熱情,又已經和對方有過初步接觸。”
“可以,”李陽點頭認可,“小王熟悉情況,正好作為溝通的橋梁。這事抓緊辦,盡快摸清對方的核心訴求和底細。”李陽對這類挖掘潛力資產的事向來雷厲風行,機會稍縱即逝。
飛回BJ后,李陽立刻投入處理積壓的事務。
隨著珠海收購案塵埃落定,寶貴的院線牌照順利到手。他迅速行動,將這張牌照從影院運營實體中剝離出來,正式成立了獨立的“星光院線有限公司”。
至此,僅院線和影院業務,李陽旗下便已擁有四家公司,分別是:
星空院線有限公司(高端院線品牌)
星空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高端“星空影院”的運營)
星光院線有限公司(平價院線品牌)
星光影城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平價“星光影城”以及加盟影院的運營)
再加上原有的星空發行有限公司和不久前成立的星引力廣告有限公司,李陽直接掌控的公司數量達到了六家。
為整合資源、明確架構并支撐未來的擴張野心,李陽將這六家公司進行了重組,成立了一家新的控股主體——星海集團。
他的短期目標非常清晰,將星海集團打造成為中國本土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
審視他當前的布局,星海已初步構建了發行、宣傳、終端渠道三大板塊。雖然各板塊都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尚小,但框架已然搭起。
目前唯一缺失的核心環節,便是上游的影視內容制作。
直接從頭組建一個具備競爭力的制片廠耗時費力,李陽心里更傾向于收購一家成熟的標的。他心中早已鎖定了目標——香港影壇曾經的巨頭嘉禾娛樂。
然而,在他查看港股行情后,發現嘉禾當前市值依然堅挺在20億港元以上,這遠超李陽此刻能動用的資金儲備,所以只能選擇暫時按兵不動。
況且,李陽內心也承認,在2004年的中國市場,單純依靠影視制作盈利極其困難。
他之所以優先布局院線,也是因為影院作為實體產業早起擴張成本相對可控,越晚成本越高。
要知道,2004年中國全年的電影總票房,加起來可能都趕不上他在北美一部《電鋸驚魂》的全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