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飛揚跋扈 一
公元885年,韓建護駕回返長安,順勢在潼關落腳,高高興興地當上了朝廷委任的潼關防御使兼華州刺史。后來朝廷在華州、商州增設鎮國軍節度使,韓建順利當選,成為雄視一方的封疆大吏。
韓建在華州期間,打敗了秦宗權的將領程景思、張琢等,確保了安定的環境;又披荊斬棘招徠流民,以自己年輕時從事農業的經驗督導生產建設,并訪求民間疾苦,數年之間,華州大治,軍民充實,在晚唐與割據荊州的郭禹(成汭)均以保境安民聞名于世,人稱“北韓南郭”。
890年,唐廷和當年的救星李克用翻臉,在朱溫等地方實力派的慫恿下,以宰相張浚為河東行營都招討,準備起兵圍殺河東。護駕有功的韓建同學自帶干糧參戰,被任命為北方面軍的主將。沒想到河東軍的點子硬,一個照面就將韓建的北軍打得稀里嘩啦。韓建不服,老子怎么也是天子的親軍,讓地方軍閥打敗還怎么混?
于是韓建從軍中挑選出三百名壯士,讓他們夜襲趙城。不想夜襲隊遇上了五代第一猛人李存孝,三百人還不夠他塞牙縫!李存孝打了一陣后猛然省悟,真要俘虜了當朝宰相,反倒多了個燙手山芋,所以故意撤圍,放張浚和韓建逃出升天。
韓建覺得唐昭宗不好擺布,就想廢黜他,擁立其兄吉王李保。此時傳來李克用起兵勤王的消息。患有恐李癥的韓建害怕了,忙留下精兵宿衛京師,自己回到本鎮華州。
李克用不依不饒,當年七月率軍渡過黃河進圍華州。韓建登城對李克用說:“我未嘗失禮于河東,為何被攻打?”李克用道:“你身為人臣,逼天子殺大臣,無禮至甚!如果你是有禮者,那誰是無禮者呢?”
韓建深得華州軍民擁戴,他們不肯向李克用屈服。李克用得知李茂貞和王行瑜試圖劫持昭宗,遂將兵鋒轉向王行瑜。
王行瑜很快敗亡,李克用一不做二不休,請求唐昭宗同意他消滅李茂貞。哪知道昭宗怕李克用做大,堅決不予批準。李克用擔心河東有失見好就收。韓、李二人故態復萌,又變得傲慢起來。
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河北蠡縣人,當時此地歸屬深州博野。
宋文通生于公元856年,此時正是唐宣宗勵精圖治,企圖挽救大唐危局的時候。
那時大唐的形勢越來越嚴峻,軍人成為一個比較有希望的職業。少年宋文通和眾多同鄉一起參加了鎮州成德軍,由于作戰勇敢,他被選入了藩帥的牙軍,還因功升為隊正。
不久宋文通隨軍帥一起到奉天駐防。這個奉天不是后來的沈陽,而是長安附近的乾縣。這時大唐余威猶在,藩鎮軍要為天子服役。
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入長安,曾經讓四夷賓服的大唐天子又一次當起了寓公。逃亡中的天子命令各地藩鎮勤王,宋文通所在部隊奉旨出兵。
來自河朔三鎮的鎮州軍可不是被宦官們玩壞了的神策軍,一個突襲,就將志得意滿的黃巢首將尚讓打得沒了脾氣。
這一仗宋文通打得可圈可點。戰后論功行賞,宋文通被封為神策軍指揮使。讓他去指揮一幫濫竽充數的軟蛋神策軍,也不知上面怎么想的。
此后數年,羽翼未豐的李茂貞一邊埋頭治理自己的地盤,一邊繼續為天子保駕護航,這讓受夠了亂世之苦的唐室很滿意,剛剛上臺兩年的唐昭宗大氣地封他為隴西郡王兼鳳翔節度使。隴西是李唐皇室的郡望,隴西郡王這個封號輕易不會與人的,可如今卻封給了一個賜姓之人,確實有點高看李茂貞了。
李茂貞四處用兵拓展地盤,先后攻占鳳州、洋州和涇原三地。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他開始對朝政關心起來,言語當中經常有不恭敬之詞,一些大臣認為他指手畫腳,眼中沒有君主,唐昭宗也很生氣,下詔命李茂貞調任山南西道節度使,鳳翔節度使由宰相徐彥若來接替。李茂貞拒絕上任。
楊復恭擅權的時候,昭宗任命自己的舅舅王瓌出任黔南節度使,楊復恭派人將王瓌所乘的船弄沉,王瓌一家及仆人全部淹死。昭宗貴為天子,卻保護不了舅舅,也除不掉楊復恭。最終干掉楊復恭的,還是人家李茂貞!
因此李茂貞上奏章說: “陛下貴為萬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尊極九州,不能戮復恭之一豎!”
李茂貞接著又說:軍情易變,戎馬難羈,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
意思你以后打了敗仗逃出長安,能逃到哪里去呢?
心中本就憋屈的唐昭宗忍無可忍,給宰相杜讓能下令準備出兵討伐李茂貞。
杜宰相聽了大驚,心想禁軍剛剛河東大敗,戰斗力尚未恢復,此時若與近在咫尺的李茂貞交戰,贏了還好說;要是輸了,那就不只是西漢七國之亂時誅晁錯那么簡單了。
面對杜讓能的勸諫,唐昭宗不為所動,他理直氣壯地說:
“吾不能孱孱坐受凌弱!”
為了出這口惡氣,唐昭宗與李茂貞掐起來了。
公元893年,頭腦發熱的唐昭宗正式出兵討伐李茂貞,希望在李茂貞身上收獲殺雞儆猴的奇效。
可惜事與愿違,此時的唐朝早就是一艘四面漏風的破船,平靜駕駛也許還能茍延幾年,一但將其駛入軍閥混戰的濁流,分分鐘就有傾覆的危險。
果然,早就士無戰心的唐軍根本不是李茂貞的敵手。李茂貞打敗了前來問罪的中央軍后,不依不饒地領兵進京討說法。
昨天還氣勢洶洶的唐昭宗立馬慫了,害怕引火燒身的他趕忙殺死兩個主戰的樞密使,然后指天誓地地說,都是這兩個倒霉蛋搞的鬼,自己是受蒙蔽的。
李茂貞并不買賬,直接陳兵臨皋驛,要求朝廷殺死杜讓能。雖然這次討伐杜讓能是反對派;但李茂貞覺得杜讓能留下來早晚是個禍害,不如借機除去。
杜讓能倒也是條漢子,他朗聲道:"我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果。既然李茂貞非要我死,那我又何惜以死紓難!"一席話說得唐昭宗滿面羞愧,一個勁兒地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