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李存勖掃平燕國 一
- 西域與匈奴
- 洪劉華
- 3121字
- 2025-08-28 18:12:27
第101章 李存勖掃平燕國 一
卻說周德威率兵來到龍頭崗下列陣,單廷圭下令點號炮迎戰。
兩軍列陣,只見單廷圭頭戴青銅豹子盔,身披鎖子大片荷葉甲 ,跨下坐騎乃是一匹漠北回龍金絲駝,手中一把長柄黑虎銅錘,好生威風。單廷圭叫道:“來將莫不是黑臉周陽五嗎?”
陽五是周德威的小名,周德威答道:“正是在下,足下莫非‘柱天神’單廷圭?”
單廷圭哈哈笑道:“汝既知本將威名,何不早降,免得血光生災!”
周德威的兒子聞言對父親說道:“父帥休與此賊費舌,待孩兒斬其首級獻與麾下!”說完舉槍罵道:“周光輔在此,特取汝首級!”
單廷圭舉錘叫道:“娃娃拿命來!”,二人戰至一處,未過五個回合,只見單廷圭劈頭一錘,周光輔橫槍相迎,“哐!”的一聲砸在槍柄之上,周光輔只覺虎口震裂,兩臂發麻,難有復擊之力。周德威急令鳴金收兵。
回到中軍,周光輔道:“單廷圭武藝平平,但力大無窮,不敢輕視。”
張承業道:“周都督武藝高強,人言周鎮遠有 ‘挑馬錐’絕技,明日何不錐挑金絲駝,誅殺此人。”
“事已至此,吾也只能用此辦法了。”周德威道。
次日拂曉,周德威再擺戰陣,叫陣單廷圭。單廷圭正眼都不看周德威一眼,對左右吹噓道:“今日我把那個周陽五捉來,以謝三軍!”說完催馬出戰。二人交戰一團,殺得難解難分。周德威看他力大無比,于是虛晃一錐駁馬便回。單廷圭策馬來追。
周德威猛勒馬絲韁,用三皇透甲錐橫掃單廷圭跨下金絲駝,這匹駱駝頃刻跪倒在地,單廷圭滑倒在周德威懷中,周德威順勢夾住單廷圭的脖子,腳磕馬腹硬將單廷圭夾回陣中。單廷圭身高體壯,周德微恐夾不住這大漢,愈加使勁。擒回陣中大喊道:“爾等拿下!”有校尉答道:“此人恐怕已被夾死了。”周德威一看單廷圭,果然口角冒血而死,不覺仰天大笑。龍頭崗其余將士畏懼周德威之神力,紛紛跪地求降。
另一路兵馬乃是李嗣源所帶。李嗣源將兵馬扎營大安山下,自己觀望敵寨。副將石紹雄道:“今觀此寨,多有巨石壘筑,足見已經營多年。”
李嗣源嘆道:“我觀此寨,強攻必不能下,需誘敵而出。”
參軍郭崇韜獻策道:“將軍何不命后隊推運糧草,過山誘其出戰。”
“妙哉!”李嗣源道:“安時之計必能誘敵而出。”又對石紹雄道:“石將軍可打我旗號,伏與東面林中,我打將軍旗號親自押糧,倘遇燕兵大將就地殺之。”眾人商議而定,便分作前后兩隊押糧過山。
山北大寨副將名叫高行周,字尚質,生于媯州懷戎軍雕窠里(今河北懷來),其父就是有"白馬銀槍"美譽的五代名槍高思繼。出身于這樣的家庭,高行周從小習武練槍、打熬身體。后來高思繼硬撼王彥章,死于回馬槍下。高行周秒變孤兒,劉仁恭露出一幅假慈悲的模樣,刻意拉攏小高兄弟。高行周于是隨著堂兄高行珪一起進入劉仁恭軍中,在戰爭的熔爐里迅速成長。高行珪生猛有余、城府不足,而且貪鄙不法、濫殺無辜。不過高行周很會討劉仁恭喜歡,常侍其左右,一干就是十幾年,后來劉守光殺兄囚父,成為燕地的新主,高行周兄弟仍在燕軍中效力。
公元911年,劉守光稱帝建立政權,晉王李存勖立時就不好了。本來李克用遺命李存勖討伐劉仁恭,李存勖覺得老爹與劉仁恭有仇,自己又不認識劉守光,可以放他一馬。哪知劉守光精蟲上腦非要稱帝,如果不打他不僅不孝,而且政治上也不正確,因此李存勖不顧朱梁的威脅,以"僭逆不道"的罪名攻打幽州。
卻說高行周巡視山北大寨,忽見晉軍糧車欲過山坡,趕忙令人報之大將元行欽,元行欽到寨頭觀看后拍腿喜道:“此時由坡而下必敗晉兵,傳令點兵出寨。”
元行欽與高行周各領三千兵馬分馳而下,一路襲劫隊首,一路襲劫隊尾。李嗣源正在隊尾慢行等候燕兵。忽聞戰鼓急擂,喊殺震天,李嗣源對左右士卒喊道:“燕兵出寨,爾等抽刀!”只見晉兵將士將押糧車內草席掀開,然后揮刀躍出殺向燕兵。來襲隊尾之人正是元行欽。李嗣源喝道:“燕將認得李嗣源否?!”元行欽不容分說揮動金鋒槍催馬殺來。李嗣源并未把元行欽放在眼中,元行欽也不認得李嗣源,二人打得難解難分,交戰五十回合未分勝負。
燕兵未想晉兵藏于糧車之中,反中了埋伏,被殺得節節敗退。酣戰中的元行欽見糧草隊有埋伏,自知中計,虛晃一槍便領兵敗退。李嗣源率兵直追山寨,奈何寨頭之上有弓弩防備,晉兵紛紛退回。
李嗣源雖斬殺不少燕兵,卻未勝過元行欽,只得回營。碰巧石紹雄也領兵回營,李嗣源問道:“石將軍此戰勝負如何?”
石紹雄答道:“未想這山中大營有一年輕武將槍法了得,旗號為‘高’,與其大戰六十回合險些被他殺敗。”
李嗣源道:“我亦如此,元行欽今日交戰五十回合難分勝負。”二人無果而歸。
第二天,李嗣源又在山下擺開陣勢,元行欽前番交戰對李嗣源有所見識,便令高行周留守大營,自己率兵下山交戰。兩軍陣前,李嗣源喊道:“元行欽!汝敢大戰三百合否?”
元行欽答道:“李嗣源,今日正欲取汝人頭獻于陛下。”說著催馬出槍直取李嗣源。李嗣源橫槍相迎,兩人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戰鼓連擂五通未決雌雄。
元行欽難勝李嗣源,于是調轉馬頭向東跑去,李嗣源緊隨其后一路追殺。二人也不知跑了多遠。李嗣源搭弓上箭,“嗖!”的一箭正中元行欽右臂,元行欽緩過勁來反射一箭,正巧射中李嗣源大腿。李嗣源痛叫一聲墜落馬下。元行欽見李嗣源落馬,調轉馬頭翻身下馬,拔出寶劍與其步戰,李嗣源一瘸一拐的抽出寶劍相迎,一個傷腿,一個傷臂,二人又是一場惡斗。
又戰了六七十回合,元行欽的寶劍被李嗣源的長歌劍砍斷,元行欽只得撿樹枝應戰,李嗣源看后哈哈大笑,也仍掉寶劍以馬鞭為兵器大戰樹枝。二人酣戰之時,只聽遠處傳來馬蹄行軍之聲,定睛一看原來是郭崇韜率一千馬步軍前來捉拿元行欽。晉兵將二人包圍其中,元行欽累得筋疲力盡,坐在地上認輸。郭崇韜道:“左右將元行欽拿下!”
“慢!”李嗣源喊道:“放元將軍回營。”眾人大驚,只得讓開一條退路。李嗣源一瘸一拐地走到元行欽近前,將自己的馬鞭交與他。元行欽無奈接過馬鞭,抱拳還禮上馬離去。
李嗣源被士卒架上戰馬,郭崇韜問道:“將軍因何放他離去?”
李嗣源答道:“方才我已箭傷其臂,此人還我一箭傷我腿,卻不忍傷我性命。我墜落馬下,他也下馬。如此武藝高強忠義之士,我不忍仗兵多擒之。”
郭崇韜道:“將軍之意,莫非欲以大義招降此人?”
李嗣源不覺笑道:“知我者安時也。”二人說笑而回。
元行欽回至山寨大營,高行周問道:“今日將軍與李嗣源交戰如何?”
元行欽道:“久聞李嗣源武藝高強,上有威名,下得軍心,今日交鋒乃真英雄也。我本當被擒,卻被李嗣源釋放而回,日后怎有臉面再去叫戰?”
高行周問道:“那將軍之意……”
元行欽道:“我欲率眾歸降,以報李嗣源放我回營之恩。”
高行周道:“我等跟隨將軍北阻契丹,南拒晉兵,倘若將軍率眾歸降,我等至死追隨。”
元行欽道:“行周忠義之士令我欽佩,若有此心明日共赴晉營請降。”
“我意也是如此。”高行周道。二人商榷已定歸降晉王。
次日清晨,元行欽令一萬八千幽燕將士列隊山下,李嗣源腿傷未愈不想出戰,后來聽說燕軍請降,乃大喜道:“諸公隨我去迎。”
李嗣源、郭崇韜、石紹雄率左右將官來至大營門外,只見元行欽與高行周二將下馬單膝跪倒,元行欽道:“罪將元行欽率一萬八千將士前來請降。”
李嗣源一瘸一拐將元行欽、高行周扶起說道:“請將軍上馬。”二人心中納悶。李嗣源拉住二人韁繩,親自牽馬引路。
來到中軍大帳,石紹雄認出跟在元行欽身后的高行周,便對李嗣源說道:“正是這位小將軍與我大戰六十回合未分勝負。”
李嗣源問道:“此乃何人?”
元行欽道:“此人是我手下副將高行周,其父乃是昔日大名鼎鼎的幽州神槍將高思繼。”
李嗣源嘆道:“昔日曾聞高思繼與鐵槍王彥章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今日小將軍槍法勇冠三軍。令人欽佩。”高行周趕忙向李嗣源還禮。正是:
從來不打不成交,
只恨英雄多飄搖。
交戰豈止比武藝,
還觀誰家品德高。
相逢沙場三百合,
一朝歸附成摯交。
義比流云隨風去,
情同大浪入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