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輅在洛言房中找到了郁子水的玉璜,上面隱秘地刻了一行篆文——胡不歸。他猛然想起八年前的一樁懸案,京城太學生墜井案。胡不歸是死者的筆名。
黎輅的父母都是農民,八年前,黎輅十二歲,只是村里的一名不識字的放牛娃。一天村里熱熱鬧鬧來了一伙查案的官吏。據說是村東頭的水井里散出了腐臭味。本來眾人以為是散養的鴨子或者小雞掉進井里,都沒在意,想把水井封了,再挖一口??墒?,卻引來了官吏的注意,懷疑是太學生的遺體。于是想鼓動村民幫忙,把井里的東西撈出來。
那井口狹小,沒有人能鉆進去。那時,放牛的黎輅擠來看熱鬧,就踴躍報名,說自己可以下去。眾人看他是個小孩子,身量小,確實可以輕松鉆進井里。
為首的官吏問他:“你的父母呢?”
“在地里干活。”
“把他們找來,他們同意,你才能下去。”
黎輅找來爸媽,兩個樸實的莊稼人,點點頭,就讓兒子下井了。
井深二十米有余,黎輅腰上綁著麻繩,頭朝下放到井里,撲面而來的就是刺鼻的腐臭味,越往下呼吸越困難,腦袋越脹。終于摸到了尸體,果真是一個人。黎輅只感到一陣強烈的惡心,不住干嘔,可是一張嘴,濃濃的腐臭味又涌入口腔,眼淚登時流了出來。沒辦法,自己選擇的。其實麻繩綁到腰上時他就已經后悔了。可是,那么多人看著,爹媽也肯定了自己,哪有臉面說放棄。
黎輅咬咬牙,攥住了尸體的某個部位,大喊一聲“拉!”,上面的大人就用力拉繩子,將他和尸體一同拽出了水井。
驗明正身,果真是失蹤多日的太學生。黎輅看到面目全非,腐敗潰爛的尸體,嚇暈過去,被眾人用冷水潑醒,又是錘肩揉腿,又是送來瓜果點心。每個人都對他笑臉相迎,就連村里輩分最大的老爺爺都對他留有一分敬意。
這件事,徹徹底底地改變了黎輅。他再也不是一個普通的,四六不通的放牛娃,他經歷了一般人無法承受的磨難,做成了一般人無法完成的事情。這件事被當作美談,傳到了廷尉齊云海的耳朵里。齊云海驚嘆鄉間有這般勇氣可嘉的孩子,于是微服私訪,在田間地頭找到了黎輅,問他長大了想干什么。
黎輅說:“平天下!”
齊云海捧腹大笑:“好家伙,連修身齊家治國都省了,小娃娃,你口氣好大?。 ?
黎輅看這位老伯慈眉善目,很是親切,于是說:“那我治國好了。”
齊云海笑得眼睛都沒了,差點折了老腰,摸摸黎輅的腦袋:“你好好識字,我讓你治國平天下!”
黎輅用三年時間學習句讀,由齊云海舉孝廉,十五歲升入太學。
黎輅握著玉璜,陷入回憶。楊選看到黎輅呆住了,問他怎么了。黎輅才從回憶中出來,對楊選說:“這玉璜和太學生墜井案有關,是死者的遺物。如果真的是搶劫殺人,這塊玉璜就是贓物之一,我們可以順藤摸瓜,找到真兇?!?
“可是大人,這都八年了,不知道假手多少次了,很多證人也許都忘了,我們真的有必要查嗎?”
“查查看吧,萬一運氣好呢?學長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