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初見佳人
- 東漢末年創業錄
- 車公先生
- 2027字
- 2025-08-17 23:56:50
一路無話,隨著天氣越來越干旱,植被越來越貧瘠,終于來到了傳說中的西涼之地。
馬騰部當前駐軍在隴西郡的治所襄武,也就是后世的甘肅臨洮附近,說是西涼,其實更靠近關中,因為馬騰老家就是扶風茂陵的。
歷史上對馬騰的評價很復雜,一方面具有軍閥那種特有的狡猾和兇殘,同時也有敦厚、仗義的一面。加之所處的地界正好可以抵抗西羌南氐等少數民族的騷擾,所以官聲民望都不錯。
但是去年想去長安找李傕、郭汜借糧,意圖在朝廷身上撈一把的馬、韓聯軍,功敗垂成,不僅貶官降職,連駐地都變更了歸屬,也就是之前屬于涼州的隴西、金城,現在被李傕劃到了雍州的治下。雖然對馬騰他們的實際生活沒有太多影響,但是這樣一來李傕就占據了大義,以后想攻打你,隨時都有理由。
不過常年周旋于各種武裝實力,逐漸成長起來的馬騰其政治智慧也相當出眾,遠不是武力見長的馬超能比的。他知道怎么樣順應時事,而不只是一股腦的意氣用事。表面上一直歸順朝廷,實質上利益導向,縱橫捭闔,一切為了亂世之中的生存。
而縱觀馬超一生,其成就遠遠趕不上父親,馬騰死后,馬超像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撞,聽起來很能打,但實際上啥地盤都沒有打下來,到處被人利用、當槍使,越混越差,最后到了劉備帳下,也是長期被冷落,郁郁而終。
劉錚很欣賞馬超的性格,直爽的西北漢子!所以從一開始,就對他表示親近,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更大的舞臺供他發揮。
見到馬騰,還是那么有范,劉錚趕緊施以晚輩全禮。
馬騰用手攏了一下胡須,微笑道:“當初就覺得子美乃人中翹楚,卻想不到成長這么快,才一年時間,都封侯拜將了?!?
劉錚趕緊表示不敢當,都是皇上垂愛,天恩浩蕩。
馬騰道:“聽聞子美小小年紀,就著書立說,尤其擅長內政,把漢中治理的日新月異,蒸蒸日上,不如幫伯父參考一下,這隴西大地該怎么發展。”
劉錚趕緊裝作不勝惶恐的樣子說道:“伯父著實過譽了,漢中只是稍微有點起色,但也是諸位同僚給力,子美不敢居功。”
隴西大地地廣人稀,土地貧瘠,還戰亂不休,短期內發展潛力肯定比不上漢中的,何況即使發展起來,都不夠別人搶的。但不能潑人家涼水,劉錚斟酌著說:“一路上看到莊稼都被旱的干枯,估計今年又不是一個好收成。如果只是依靠土地產出來養活兵馬,確實艱難?!?
“賢侄有何高見?”馬騰問道。
“伯父有沒有想過交易?比如西涼盛產優質戰馬,如果把戰馬賣給關東諸侯的話,恐怕能換來不少糧食”,劉錚建議道。
馬騰笑笑道:“你是不是也打著我戰馬的主意?這一晃都一年了,龐德還沒有歸建,感情是不打算還我了吧?”
劉錚見有戲,便說道:“伯父看得出來,晚侄手下確實缺兵少將的,又四處用兵,所以懇請伯父能把令明長期留在晚侄身邊,晚侄一定知恩圖報。”
馬騰若有深意的望了劉錚一眼,示意劉錚繼續說下去。
劉錚道:“如果伯父允許孟起兄另起一支兵馬,我們可以合力再弄一筆糧食回來,到時候跟伯父平分,只請伯父垂憐,額外送我一批戰馬應急。”
馬騰思索了一下,指了指南方問道:“是那邊?”
劉錚點點頭。
馬騰說道:“山高路險,關隘重重,恐怕損兵折將也未必能夠有多少斬獲?!?
劉錚道:“我們不是去真打,而是威嚇,只要把大軍開到葭萌關,自然有人會乖乖的把糧食送出來?!?
“賢侄有幾成把握?”馬騰嚴肅的問道。
“八成”,劉錚道。
“投入產出如何?”馬騰又問。
“孟起兄只需率本部騎兵,其他兵力由我來出,到時候至少可以詐出來十萬石軍糧,”劉錚合計道。
“如此甚好,如果此計成功,不僅以后令明跟你,再送你兩千精騎,到時候只希望和賢侄守望相助,患難與共,”馬騰大喜道。
劉錚道:“本來就是親戚,和伯父攻守同盟是天經地義?!?
馬騰和藹的拍拍劉錚的肩膀說道:“你和云祿年齡都不小了,待來年就擇日完婚吧!”
這場翁婿之間的聊天,表面上是馬騰在掌控,其實暗地里劉錚一直在引導。
劉錚知道馬騰目前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以利饗之,以勢誘之。有這么一支潛力股在身邊,相信以馬騰的政治眼光,一定會想方設法的拉攏的。
當天聊完基本上就沒劉錚什么事了。剩下的無非是雙方的長輩代表交換一下生辰八字,推算一下命理,以便選擇后面的良辰吉日。
劉錚這次有帶專門相馬,買馬的隨從人員,就尋思著能否從周圍的少數民族部落買到一批好馬。
但是四處出擊了一圈,仍然收效甚微,估計在這個戰亂不休的年代里大家都把戰馬看的比較重,戰馬的交易不光涉及到錢財,還包含了政治因素的博弈。
正當劉錚遺憾的時候,部下告訴劉錚一個曾經熟悉的消息,就是祁連山區的野馬。
劉錚找馬騰求證,馬騰微笑著說:“這個事我也知道,馬的質量沒得說,但是恐怕不好找,即使能找到,也未必抓得住,即使能抓住幾匹,也未必能馴服,但是你可以去試試運氣,不過要快去快回,不要耽誤正事?!?
聽到馬騰這么說,劉錚徹底涼了。想想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留給自己呢,也只好釋然了。
但是到了傍晚,有侍女來請劉錚,說有人找。
出得門來,才看見一個身著鵝黃色絲裙的高挑少女,面若桃花,眼含秋水,正亭亭玉立地站在一棵垂柳下靜候。
劉錚欣喜的走上前問道:“敢問姑娘.....嗯哼,我們是不是在哪兒見過?姑娘怎么看著這么面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