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三皇同盟

弗朗茨無法將精力投入殖民地,歐洲的事情夠他忙了。

俾斯麥策劃了一場結盟,由德俄奧地利三大帝國組成。

初步的接觸是在1872年奧地利老太后的葬禮上,之后三國外交人員具體溝通過。今年終于以三位皇帝帶著首相一起訪問柏林,進行親自會晤后,達成了最終協議。

弗朗茨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配角,甚至三個皇帝都是配角,俾斯麥是唯一的主角。他也不太在乎,如今德國想要什么,他都需要配合,德國需要什么其實就是俾斯麥想要什么。一場普法戰爭,讓俾斯麥成神了。按照英國政治大佬本杰明·迪斯雷利評價過:“奧托·馮·俾斯麥高高在上……在柏林,他是十足的磚制者。自上而下的普魯士人和所有外交人士見他皺眉就發抖,難得見他微笑。”

俾斯麥策劃的外交關系,三位皇帝都得配合,因為他總有辦法讓別人配合,沒人知道他的桌子下面,到底藏著多少張外交底牌。

達成的協議是,維持歐洲現狀,協同解決東南歐的糾紛。

內容很簡略,釋放出來的信息卻很多。維持歐洲現狀,意味著三方都對歐洲現狀滿意。德國剛剛擊敗法國,吞并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得到了50億法郎賠款,統一了除奧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地區。俄國未必對歐洲現狀滿意,但不想歐洲發生將自己卷入其中的混亂,比如法國人又大革命了,所以才在普法戰爭中始終沒有干涉,因為普魯士攻擊的是一個共和國。

奧地利嗎,不重要了,現在的奧地利帝國只是一個弟弟。雖然從賬面上看,還有兩千多萬人口,可實際上500多萬的意大利人和波西米亞人基本是不能打的,能打的只有800萬德意志人和500萬加利西亞人。

只是別的國家未必這么想,有些事情不上稱永遠不知道斤兩,就像歷史上的奧匈帝國,一戰之前誰會不把他當成一個強國,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強,威逼塞爾維亞的時候,塞爾維亞幾乎屈辱的接受了一切,可開戰之后發現,竟然打不過塞爾維亞人。現在奧地利就靠虛胖的體量和哈布斯堡歷史上帶領不同民族打出的戰績撐著一個大國地位。

弗朗茨可不敢讓這種泡沫被戳破,所以打完普法戰爭之后,他基本方針是保持長期和平,直到德國崩潰,然后吞并南德意志,提高德意志人口數量。

所以他積極配合俾斯麥的政策和沙皇的要求。

其中俾斯麥的目的很值得猜測,沙皇的圖謀也很值得琢磨。維持歐洲現狀這條,是符合德國利益的,而解決南歐糾紛,就是沙皇的圖謀了。

弗朗茨不由看向了巴爾干方向,原來此時沙皇已經盯著那地方,只等一個時機了。那個地方確實值得沙皇開拓,因為他們最好的出海口在那個位置,百分之八十的小麥出口是通過黑海的港口,而小麥出口又是俄國的經濟支柱,所以黑海關系著俄國的經濟命脈。

如果他是沙皇,也會將戰略方向轉向黑海地區,并長期在那里突破。相比溫暖的黑海,圣彼得堡面對的冰冷的波羅的海根本不值一提,除了靠近西北歐這一個好處外,每年半年的結冰期讓建設這里的經濟價值大大降低。

黑海方向的對手只有一個奧斯曼帝國,已經日薄西山,可以說這個時代正是俄國等來的巨大國運窗口期,把握得好,君士坦丁堡必然成為沙皇格勒。

這個三皇同盟,剛好能夠讓德奧支持沙皇,至少是不干涉俄國在黑海方向的突破,要知道上次俄國人努力突破黑海,遭遇了英法的迎頭痛擊,可最后不是奧地利的背刺,沙皇甚至都不想放棄。現在法國殘了,英國孤掌難鳴,且一直是不干涉主義的格拉斯通當政,這么好的機會,俄國只需要抓住時機,百萬大軍吼一聲烏拉,就能沖進地中海。

只是俾斯麥的意圖,弗朗茨覺得自己又猜錯了,他以為德國會滿足于維持現狀,可幾個月之后,毛奇元帥訪問了莫斯科,跟沙皇簽訂軍事協定:締約一方被歐洲任何一國進攻時,另一方應出兵20萬相助。

一個月后,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和首相戈爾恰科夫親王訪問維也納,跟奧皇簽訂了協定:遇有第三國侵略危及歐洲和平時,兩國應立即商討共同的行動方針。同年德皇也加入協定,協定有效期至1875年,史稱第一次三皇同盟。

弗朗茨憤憤,明明是俾斯麥有意推動,到了最后德國最后一個加入,顯得好像是俄奧兩國主導的一般。

三國間的活動,讓一個國家十分恐慌,不是法國。

匈牙利首相兼外交大臣安德拉希伯爵,用盡了一切關系,見到了弗朗茨。

匈牙利如今是一個共和國,只獲得了兩個國家承認,一個奧斯曼帝國,一個美國。奧斯曼帝國肯承認匈牙利共和國,是因為作出廢黜弗朗茨王位的科蘇特那群人,當初在被俄軍鎮壓之前,一個個越過了匈牙利邊界逃到了奧斯曼帝國,在奧地利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施壓之下,奧斯曼蘇丹也沒有屈服;美國則是因為自身是一個共和國,科蘇特還在流亡期間在美國訪問了很久,得到了美國很多政要的友誼。

現在匈牙利人已經得到了一個共和國,國際關系卻搞的很糟糕。

跟奧地利帝國的矛盾,來源于奧地利皇帝對克羅地亞的支持。奧匈帝國時期,克羅地亞王國是匈牙利王國內的一個王國,權力來源于曾經一場聯姻,克羅地亞國王娶了匈牙利國王的妹妹,可是國王意外被暗殺,王位空懸,妹妹請來了匈牙利國王的哥哥幫忙,雙方簽訂了一個聯盟條約,匈牙利國王自動成為克羅地亞國王,雙方結成了一個君主聯合國。這場聯合從1102年的聯盟條約簽署開始,直到今天,過去了七百多年。

這么長時間的一場聯姻,如果某方文化足夠強勢的話,早就融合成一個民族了,可惜歐洲似乎缺乏這樣的強勢文化,導致兩國民族文化迥然不同,語言都不互通,并在大革命沖擊下誕生了現代民族主義意識。這么長一場聯姻,如果不能融合的話,勢必會在歷史中留下太多的齟齬。所以克羅地亞人不止一次試圖擺脫這場聯姻,恢復自己的自由。

奧匈帝國成立后,這種情緒就更強烈了。但匈牙利對待克羅地亞的態度,就是奧地利帝國對待波西米亞王國的態度,堅決壓制,絕不放棄。在克羅地亞議會和政府的抗爭下,匈牙利王國選擇跟克羅地亞也簽訂了一份《折中協定》,只是其中的內容絕對沒有奧地利帝國給匈牙利的折中協定那么寬容。克羅地亞只爭取到了在自己國內有自己的法律,可以使用本民族的語言,以及500多人規模的匈牙利王國議會中有40個固定席位,并且只有在討論關于克羅地亞問題時,克羅地亞議員才能出席。可以說,克羅地亞幾乎被剝奪了全部外交權力,對匈牙利王國只有義務。

在奧匈帝國框架下,匈牙利王國還能壓制得住克羅地亞,匈牙利成了獨立王國,還能靠著君主聯合的形式拖住克羅地亞,可匈牙利直接共和了,克羅地亞憑什么忍著?在匈牙利宣布共和的消息一傳到克羅地亞,克羅地亞議會就宣布匈牙利王國已經解散,匈牙利國王曾經對克羅地亞擁有的一切權力廢黜,克羅地亞自由了,并召開議會熱烈討論克羅地亞將采取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繼續維持王國傳統,選擇一位國王,還是干脆像匈牙利一樣,搞個時髦洋氣的共和制。

沒高興的討論出任何結果,匈牙利人先不干了,王國時期,克羅地亞是匈牙利的領土,共和了,還得是匈牙利的領土。這個小霸王開始用武力威脅,當奧匈切割完成,匈牙利軍隊馬上陳兵邊界,威脅克羅地亞王國。

此舉對匈牙利共和國形象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而作為對立面的奧地利帝國皇帝,則因克制和寬容,一度受到了贊揚。認為他選擇了和平。

除了奧地利帝國的民族主義者中的大民族沙文主義者和大國沙文主義者之外,只有俾斯麥對此表達了批評意見,沙文主義者覺得皇帝太軟弱了,根本無法接受皇帝放棄匈牙利的統治權,俾斯麥則覺得南歐應該有一個奧匈帝國,否則將無法得到和平。

沙文主義者都是鍵盤俠,影響不到真正的國際格局,俾斯麥的態度卻代表新生的德意志帝國,很能影響一些國家。因此歐洲國家普遍都在觀望,沒有第一時間承認匈牙利共和國,萬一這個國家又政變了,新政府又選擇了奧地利帝國呢,那樣跳出來承認匈牙利共和國,豈不是變成了小丑,同時得罪德國和奧地利帝國,歐洲還沒有一個國家敢于無視這兩個帝國的態度,即便是英國和俄國都不行。所以連法國都沒考慮承認匈牙利共和國,哪怕法國也是一個共和國,誰讓德奧的軍隊還沒完全從法國撤出去呢。

在這種不利的外交環境下,突然發生了克羅地亞事件,瞬間將匈牙利的國際形象打入了深淵。

一邊是一個老牌皇帝,為了匈牙利的和平,忍辱負重,接受匈牙利人打落他的王冠,博取了大量同情;而對匈牙利的印象,雖然不能說差,以君主國為主的國家,大都也會覺得不近人情,皇帝都讓匈牙利君主立憲了,交出了所有權力,竟然連這最后的體面都不給的嘛。

但此時大家還談不上對匈牙利的抵制,不至于站在對立面去,因為匈牙利人是在為自己爭取自由,是通過議會投票的方式廢黜的王權;就在這時候,克羅地亞人宣布她們也自由了,也是通過議會投票的方式,這時候匈牙利卻表現的怒不可遏,絕對無法接受,這不是雙標嗎,不是又當又立嗎。頓時國際社會就充滿了對匈牙利的惡感,報紙上大肆批評。

眼看著匈牙利即將暴力鎮壓克羅地亞,國際社會甚至呼吁奧地利帝國應該擔負起責任,出兵阻止匈牙利的侵略行為。

這種形勢下,德俄奧三國頻繁會晤,匈牙利共和國立刻以為是沖著自己的,匈牙利輿論對哈布斯堡皇帝充滿了惡意,科蘇特等高官直言不諱,克羅地亞人就是因為陰險的哈布斯堡家族挑唆才會起來反抗自己的匈牙利兄弟,克羅地亞人和匈牙利人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哈布斯堡家族的殘酷統治,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不過克羅地亞人顯然不想聽匈牙利人教他們什么是自由,他們也武裝了起來。全名征兵的制度,讓各民族都不缺乏有軍事經驗的軍官和士兵,剛剛經歷過普法戰爭的洗禮,克羅地亞也有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士兵,此時一聲號召,紛紛站在了自己的議會和政府一邊。

只是克羅地亞和匈牙利的實力差距太大,匈牙利人口超過五百萬,克羅地亞才一百三世萬人。能動員的兵力連對方三分之一都沒有,一旦開戰,必死無疑。

于是克羅地亞一邊動員軍隊,一邊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宣布繼續維持王國體制,并繼續承認哈布斯堡家族為克羅地亞國王,派出代表到維也納談判,希望能得到類似波西米亞和當初的匈牙利那樣的一場加冕禮,確定克羅地亞王國的地位。

出于復雜的局勢,弗朗茨謹慎的沒有選擇接受也沒有立刻回絕。可匈牙利人毫不懷疑,哈布斯堡家族肯定會火中取栗,趁著匈牙利共和國內亂,將克羅地亞奪走,國內群情激憤,對哈布斯堡家族痛恨到了極點。

受這種輿論影響,匈牙利人毫不懷疑德俄奧三國的會晤,就是沖著匈牙利共和國來的,畢竟奧地利帝國在這里有難以割舍的權力,德國首相俾斯麥又頻頻表態支持恢復奧匈帝國,俄國曾經幫助奧地利鎮壓過匈牙利革命,這三個惡魔的會晤,怎么可能不是沖著匈牙利呢。

面對極端不利環境,匈牙利人中還是有一些清醒和理智的人存在的,比如議會中的費倫茨,比如政府中的安德拉希伯爵,他們堅持希望進行談判,而不是使用武力。兩人終于說服了科蘇特派遣安德拉希伯爵前往維也納進行活動。

聽完安德拉希伯爵的陳述,弗朗茨不由覺得想笑。誰給匈牙利人的自信,讓他們覺得德俄奧三大帝國的同盟,會是為了針對他們?不管腦子好使不好使,這份自信也是沒誰了,而這正是這個民族的性格。

弗朗茨客氣又冷漠的表態:“三皇同盟不針對任何國家。只要匈牙利軍隊不越過德拉瓦河,奧地利就不會采取對匈牙利不利的行動。”

“如果我們過河,奧地利就會出兵,我可以這么理解嗎,陛下!”

“問題很復雜,我很難直接回答你。未來會發生什么,我自己都不確定。不過我可以很誠懇的告訴你,如今的歐洲,沒有一個國家希望在南歐發生一場戰爭。所以我希望你們雙方能坐下來好好談談,維也納可以為和平提供任何方便。”

在弗朗茨的態度下,安德拉希伯爵接受跟克羅地亞進行和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陇南市| 合阳县| 北海市| 儋州市| 平果县| 南郑县| 拜泉县| 蒙阴县| 攀枝花市| 深水埗区| 景宁| 同德县| 太原市| 乌兰察布市| 慈利县| 阿瓦提县| 黄龙县| 崇州市| 宜章县| 太谷县| 仪陇县| 临湘市| 平潭县| 河津市| 新津县| 南宫市| 桂平市| 大连市| 武定县| 江西省| 鹤壁市| 白银市| 正阳县| 香港| 台山市| 志丹县| 绥德县| 桑日县| 和静县|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