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撿漏
- 重生76下鄉,從支援三線開始
- 酸菜魚的菜
- 2472字
- 2025-08-23 08:23:58
這年頭都是將布票積攢著一起買。
李紅旗的量有些大,但也沒有太惹眼。
買了東西,他這才抱著布出去,將東西放起來重新回來。
花了32塊錢和工業券,買了一件白色羊絨衫。
自己身上穿的還是毛線褲。
重得要死,還勒人。
沒有買太多,剩下的錢他還需要去買一些工業品。
還是和之前差不多的日用品。
一圈下來,手里的錢只有百十塊錢,工業券都用完了。
確定沒什么買的,他這才出了商店。
看了看時間,感覺還來得及,他決定去附近的文物商店看看情況。
文物商店在四九城有很多的營業部,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琉璃廠文化街,那里有榮寶齋等幾家有名的老字號文物商店。
不過那里太遠,本來有自行車的話還能跑一趟。
現在只能去長安街對面的前門大街。
那里也有幾家文物商店。
最有名的自然是BJ信托公司前門大街信托營業部。
所謂的信托商店,其實是替老百姓代賣東西的地方,例如舊衣服、家具之類的。
同時這里也是文物局首批市屬具有文物經營權的國有文物商店。
地址就在王府井斜對面,只有幾百米。
將東西找個地方收起來,向著馬路對面走去。
前門大街,作為曾經四九城的商業中心之一,這里存在著不少的老字號。
專門做醬菜的六必居、月盛齋的醬牛肉、全聚德最早的店鋪,便宜房的烤鴨。
稻香村的糕點、治病救人的同仁堂。
賣茶葉的張一元。
清朝、民國時期流傳著一句話: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
能弄一套這些店的衣服,都不是普通老百姓。
馬聚源的帽子、內聯升的鞋,八大祥則是八家帶祥字號的衣服店。
大部分的店鋪都是在前門大街。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有名的老字號。
這里也是一個旅游勝地,自然是赫赫有名的大柵欄,很多外國人來到這里基本上都會逛一下大柵欄。
李紅旗來到地方,看著不少的行人。
也是在那里回味著。
還是以前的味道?。?
月盛齋。
來到門口,李紅旗直接進去了。
現在城里商店里買肉不要票,只不過價格會很高。
9毛一斤的生牛肉,這里要賣到2塊3毛錢一斤,因為牛肉縮水厲害,加上老字號所以價格很貴。
這個價格可不是所有人都買的起。
普通人一天的工資也就1塊錢左右。
就好比3000塊錢的月工資,買一斤牛肉要用到230塊錢,不是買不起,而是真的舍不得吃。
時間有限,快速地買了不少東西,醬牛肉、豬頭肉、醬肘子。
全部用油紙打包。
在店員狐疑的眼神中離開了這里。
稻花香的糕點、大白兔奶糖、張一元的茶葉、六必居的干黃醬和二八醬、便宜坊的烤鴨。
買了一大堆。
烤鴨吃什么全聚德啊!
便宜坊一樣好吃,價格還親民。
快速地買完了以后,他這才來到了信托商店。
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高大古建筑,一共兩層樓,旁邊則是一家家具店。
李紅旗趕時間,直接走了進去。
進來以后是賣各種舊貨的地方。
舊衣服、舊書,還有很多舊的日用品,鍋碗瓢盆、手表、鬧鐘基本上都能看到。
邊上還有不少的舊家具。
舊衣服、舊書他沒有去看。
能在這里賣的舊書,都是市面上允許賣的,對他來說沒什么大的用處。
他這次的目的地是川渝。
如果他要上大學的話,考試的教材是川渝那邊出的,到時候去了那邊再去弄。
溜達了一圈直接來到了賣家具的地方。
能拿到這里來賣的家具,雖然都是舊的,但是基本上都是沒有壞的,成色都是相當不錯。
大部分都是好木料。
其中有不少都是紅木,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紅木,但是也不乏一些黃檀、紫檀之類的好東西。
李紅旗在那里看著。
很多雖然是紅木,但是很多在后世也不是特別值錢。
“咦!”
來到角落這邊,看到了一張暗黃色的官帽椅。
上輩子90年代的時候有一股古董熱,他自然也是投入了其中。
不說是大佬,但是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
面前的幾把官帽椅一看樣式就是明代的官帽椅。
明朝的官帽椅分為南方官帽椅和四出頭官帽椅。
而面前的幾把椅子的搭腦兩端、左右扶手的前端出頭,背板多為“S”形,而且用一塊整板制成。
明顯是四出頭官帽椅。
拿起來仔細看了看,確定是黃花梨的料子。
表面因為長時間使用,表面的清漆已經形成了一層包漿。
好東西。
黃花梨在古代,不是普通人能買得起的。
官帽椅6把為一堂。
這里正好6把,能湊齊一堂。
看著上面貼著5塊錢一把,李紅旗笑了出來。
就這質量,將來大幾十萬一把那真的是隨便賣。
沒著急去買,而是繼續看著。
順帶又找了幾個茶幾。
不是現代的茶幾,而是放在官帽椅旁邊用來放茶杯、果盤的方形大茶幾。
可惜,好東西有不少,特別值錢的不是特別多。
最后還是決定放棄了。
直接來到了最邊上賣工藝品的地方。
至于二樓上不去。
這里的博古架上放著許多東西,分為新舊。
新的基本上都是現代工藝品,舊的則是老物件。
而人最多的地方,反而是現代工業品這里。
不過也不奇怪。
這時代的老百姓還沒有古玩的概念,有這個腦子的現在日子都不是很好過,也沒這個精力和膽子。
而外國人則是喜歡看外觀。
樣式一樣,舊的哪有新的受歡迎。
特產嘛!
李紅旗來到古董舊貨攤這邊稍微看了看。
7塊錢一對清乾隆時期的蓮花青花盤。
35塊錢的一個清道光粉彩大賞瓶。
類似的產品實在是太多了,還有很多名人名畫。
相對來說,字畫要貴一些,動輒一兩百。
其中還看到了齊白石的畫。
售價80元一副。
其實齊白石最多的畫不在這里,而是在榮寶齋,以及國家博物館外匯商店里。
80年代初,一位港商以20萬港幣的價格,包下了齊白石以及一些近代畫家的所有的字畫。
張大千的一副畫售價30元。
看著這么多的好東西,李紅旗流口水了。
不著急,還有機會。
現在沒什么錢,等有錢了過來大采購。
“好東西!”
李紅旗拿著一個天青色帶著紅色的小碗。
只見底部寫著:元代,鈞窯紅斑紋,價格:180元。
元代鈞窯以“窯變”釉色著稱,其中自然形成的紅斑尤為珍貴。
從元代就有一個說法:“鈞窯一點紅,萬世吃不窮!”
這種紅色需在高溫燒制時與青釉融合,工藝難度極高,成品率極低。后世知道的,全球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完整元代鈞窯紅斑器不足200件。
價格都是在千萬起步。
就這東西,哪怕是放在民國,也是價值不菲。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變相的撿漏了。
看了看兜里的幾個子,最后還是只選擇了這一款元代鈞窯。
至于齊白石的字畫,榮寶齋還有很多,到時候有錢了再來買。
不說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哪怕是八大山人、“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畫也就一兩千一副。
經過后世的他,自然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
也知道現在沒什么人買。
而且好東西這么多,自己也不可能一下就把所有好東西都給包攬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