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僧樵再論大乘法
- 西游:從拯救涇河龍王開始
- 牧大長長青
- 2079字
- 2025-08-26 18:00:00
皇帝親巡,陳光蕊一家自然隨行。
江州免不了要被殺得人頭滾滾。
那劉洪的首級已被摘下,腌好,裝到了盒子里。
這一日在江南道地界休整,玄奘獨(dú)自一人在林間悟禪。
自打面圣認(rèn)親以來,乃至得了李世民的封賜,他卻越發(fā)的少言寡語。
夢中歷經(jīng)百世萬年的輪回,哪怕他不去想寂空之理,只迷惑于彌勒六經(jīng),但那些如同完整經(jīng)歷的人生,也使得對世俗的財(cái)富權(quán)位,看淡了很多。
大夢在人間,人間亦如夢。
哪怕貴如帝王,也免不了走上酆曹,重墮輪回。
因此,他并非沒有明悟寂空之理,惟將萬緣皆罷,了性悟空。行功打坐,證得圓覺妙理,自然能長壽解脫。
可是這般,好像離那大乘彌勒經(jīng)法上的大道理,還差一點(diǎn)點(diǎn)。
畢竟長存極樂,乃是小乘解脫。
如舟筏能將小我渡至彼岸,卻無法使眾生萬姓解脫。
該苦楚的,永在苦楚。業(yè)報(bào)輪回不息,又如何得悟大乘呢?
玄奘對此很是迷惑。
但他沒有向外人說起,大概也是因?yàn)檫@黃粱夢景里的百世經(jīng)歷,終歸還是沾染了一些世俗積習(xí),他明白了什么時候該說,什么時候不該說。
一言一行,便是一因一果。
而菩薩畏因,是以低眉垂目,清凈身口意三業(yè),不然濁障。
所以,玄奘以為,如今的自己尚未有力自渡時,便不會因?yàn)榇蟪私?jīng)法的理念,去觸怒帝王,使得沙門也受牽累。
這彌勒大乘求的是共樂共解。
可是,該如何踐行呢?
他在林間迷思時,又聽到了一道熟悉的聲音。
“小法師,小法師,我們又見面了。”卻是一個樵夫背著柴禾,笑吟吟的走上前,“多日不見,沒想到你已經(jīng)成了總綱天下僧人的佛魁了,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玄奘有些疑惑,他只覺得有些眼熟,卻一時沒有想起來哪里見過這個樵夫。
樵夫自然還是鐘陵所化,與當(dāng)日的形容是一模一樣。
只是這些時日玄奘經(jīng)歷太多,畢竟是個肉體凡胎,一時間想不起來也正常。
鐘陵所化的樵夫便笑著打趣道:“法師還真是貴人多忘事,可還記得前些時日,你初聞大乘的那個晌午?那時雨流如注,而你為我講經(jīng)說法,以樹葉作傘,以魚鳥為眾,真是歡喜啊?!?
玄奘這才回過神來,雙手合十還禮道:“原來是施主,真是有緣?!?
“是啊,不知這些時日里,法師對大乘佛法的感悟如何呀?”鐘陵所化的樵夫又問道,“我聞得經(jīng)法,勤心作善,團(tuán)結(jié)鄰里,把那欺壓鄉(xiāng)鄰的員外給告到牢里去了,這大乘妙經(jīng),確實(shí)讓我日子更好了哩~”
玄奘聞言,合十稽首說:“善哉善哉,施主如此竟有如此緣法。倒是小僧,真是慚愧,仍舊一無所獲?!?
“哈哈哈,那是法師你的書讀多啦?!遍苑蛐Φ溃澳愕闹R多,見識廣,明辨了是非,便處處以為是非是準(zhǔn)繩。畏因畏果,看遍世情,處處通透,卻無法踐行。我這個樵夫卻不一樣,我讀書少,便一根筋。認(rèn)為對的,便去做了,哪怕敗了,也不過爛命一條也,左右都不會虧。”
玄奘低眉,又向樵夫行了一禮,只口誦了一聲佛號,便沒再說話。從神情上看來,似乎是若有所思。
樵夫又道:“小法師,你好像對大乘的佛法有了疑惑,不妨說給我這個樵夫聽一聽?我等再參詳一番,如何?”
玄奘沉思了一番,將黃粱夢景中的苦樂之辨又拋了出來,還補(bǔ)充詢問道:“施主,既然欲樂僅一時,而大乘求的是眾生永樂,這又該如何做到呢?”
“法師,你著相啦。”樵夫笑道,“一時的歡喜,永遠(yuǎn)是小樂。小樂自人欲間生,而人欲起自無名,蘊(yùn)化于三業(yè),執(zhí)于小欲,種種牽纏,是以永不得樂。縱有一時,也如曇花一現(xiàn),難成正果。即便是小乘佛法里,也不會執(zhí)著于此。怎的大小乘妙理一沖突,你卻執(zhí)著于欲了?”
玄奘聞言,似有所悟,對著樵夫行禮,又說道:“愿聞施主高見。”
“人間大樂,在于平等?!辩娏晁拈苑蛴值?,“使尊卑無別,心各有志。俗話說窮生奸計(jì),富長良心。人之所患,無非吃不飽穿不暖,此欲足,則又生錦衣美人之欲。無有解也,惟妙法互助,以正合德,方有所解?!?
“該當(dāng)何解?”玄奘又問。
“以力護(hù)道,以身行道。護(hù)道之力要能移山填海,行道之身要如播種老農(nóng)?!遍苑蛴值?,“使人知來處,知去處,固有貪嗔三業(yè),亦無畏也。正如孔圣人曾言管子不知禮而有仁。而小乘教法,常教私德,固終有大患,不得解脫。又如關(guān)圣帝君,是天庭的元帥,佛門的伽藍(lán)。是因?yàn)樗降聼o缺,還是善德功業(yè)?”
玄奘又問道:“敢問施主,貧僧又該如何做呢?”
“你仍有惑,先入世踐行罷。”樵夫笑道,“看看眾生的苦欲,皆自何而來。看看帝王是如何治理的,看看人間的繁華與落后,使兵知戰(zhàn),使官知德,使人之志。廣開民智,則大乘妙法自然流布,功行有望,正果可期也?!?
樵夫說完,再次起身沒入林間,只再留下了一句話:“莫要惘,莫要惘,但使眾生安樂處,人間處處皆大乘。”
鐘陵渾然不顧自己的言行理論前后有些許的矛盾,但這也無礙。
這天命取經(jīng)人倒是深陷了進(jìn)去,日后想來是要打算深入民間,體察民情了。
他還悄悄的再給玄奘的識海下了一道禁錮,以防日后菩薩佛陀們發(fā)現(xiàn)玄奘的禪心完全變樣,用神通斬滅這段記憶,也好有個備份,使其智慧再行開發(fā)。
于是,在經(jīng)歷了一番熱切的論大乘佛理之后,玄奘下定了決心,要向皇帝辭行,游歷民間,領(lǐng)悟大乘佛法。
李世民應(yīng)允,還賜了一個紫金缽,配備了三個隨行的護(hù)衛(wèi)幫助他。
離別之時,殷溫嬌又止不住的涕淚,依依不舍的送別。
天子南下江州,可以預(yù)見的人頭滾滾。
圣僧游歷江湖,也不知會見什么風(fēng)浪。
但長安的護(hù)國真人廟里,這時卻來了兩尊大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