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黃粱夢景,玄奘問樂
- 西游:從拯救涇河龍王開始
- 牧大長長青
- 2101字
- 2025-08-21 08:00:00
殷溫嬌向鐘衍欠身行禮,詢問道:“仙長,不知妾身該如何進入夢境,喚醒我兒?”
鐘衍將手中的茶水置放在石桌之上,講道:“此乃真人特制的入夢茶水,名曰昏睡紅茶,飲一杯即可入夢?!?
殷溫嬌又環(huán)顧了四周,有些遲疑道:“就在這兒嗎?這荒郊野嶺的,若是入夢,有路過的歹人行那不良,可又當如何?”
“夫人放心,真人已施展大神通,將此處屏蔽。游人看不見,鬼神尋不著,慈光垂佑,不會有事的?!?
殷溫嬌點頭,旋即端起茶杯,一飲而盡。
不一會兒,便在涼亭上的靠椅上,偏著頭顱,后靠亭柱,沉沉入夢。
鐘衍亦是如此。
此刻的玄奘仍在太醫(yī)院里,被頂尖的大夫,僧道高人反復研究。
甚至這些修行的高人發(fā)現(xiàn)玄奘體凈無垢,不生塵,不長發(fā),不用飲食,亦不用拉撒,將其斷為仙佛遺蛻。
在發(fā)現(xiàn)喚醒的可能幾乎為零之時,這些僧道常打著研究喚醒之法的名頭,招來門內(nèi)的師友,打量玄奘,感悟造化之機。
這幾日里,李世民來探查過一次,也只是頗為好奇,并沒有更深入探究的意思。
畢竟,這幾日間的事情太多,皇帝很忙。
玄奘的根腳早就被查清,也有人通傳了金山寺。
但金山寺僧也只能圍觀,不可靠近,暫時也無法將其迎回去。
哪怕住持四方活動,都沒能將玄奘從太醫(yī)院里帶走。那住持見玄奘入睡,不生不滅,當夜都笑得合不攏嘴了,次日便四處打點關(guān)系,希望迎回玄奘,放入寺中分出一間寮房,將其好生供養(yǎng)。
只需稍稍宣傳一下,這香火必然能是長安之最。
可惜,未能如愿。
只怕菩薩也未曾料想到,為玄奘施展的護身咒法,施展的黃粱夢術(shù),竟讓玄奘成了人間一群僧道巫醫(yī)爭名奪利的風暴眼。
紅塵濁氣,貪嗔交雜,癡愚不休。菩薩神通無邊,自然是可以高高在上,一念便救度眾生,又怎么會去想這一層的事情呢?
更何況,護持鞏固玄奘的禪心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
靈山近前也在準備動作,金蟬子醒轉(zhuǎn)亦不遠。
鎖骨觀音一事,雖然掀起了些浪花,但終究需要為西行大計讓位。
玄奘醒來的日子也快了。
這幾日被那憑空出現(xiàn)的山童道人與鎖骨觀音鬧得天翻地覆,佛主在確認東來佛祖確實沒有派人去南贍部洲后,又得聞真武會見那外道的無生元君。
盡管六大神通瞧不出長安的端倪,但還是偏向采信了觀音菩薩的判詞。
又因這一樁案子確實蹊蹺,是以,如來與彌勒,佛門的現(xiàn)世與未來佛皆決定親自前往長安,判斷局勢,為西行東渡之計,掃除邪障。
恐怕再要不了幾天,將各方事務處置完備,這兩尊大佛便會駕臨長安了。
鐘陵雖不知情,但也根據(jù)先前的風聞做出了一些籌備,這也是他為什么一直鼓動李世民舉行佛道大會的原因。
在殷溫嬌與鐘衍入睡以后,陵真人的法身又在李世民處顯靈,提點其太子與一些世家的重臣,欲效仿玄武門之變,給出了一些關(guān)鍵證據(jù)的地址讓他自己去處理。
辦完這些瑣事,鐘陵再回護國真人金身里,開始牽引沉眠的鐘衍與殷溫嬌前往玄奘之夢。
殷溫嬌感覺身體輕飄飄的,隨著護國真人的捧劍童子在一條灰霧彌漫,上無日月,下無土地的奇異空間里,行走了不知多久。
這一行,仿佛身死燈滅,魂魄出體,往三途川去,向望鄉(xiāng)臺行。
她辨不清方向,隨著鐘衍一直向前行走,直到前方霧靄朦朧處,有點點燭光。
豁然間,光華大亮。
殷溫嬌才恍然驚覺,自己竟搖身一變,成了一貴婦人,與鐘衍并排端坐在一席位。
此間好似西域某國的宮殿之中,金盞琉璃,明珠四壁,麝香撲鼻,香華氤氳,豪奢之至。
正殿之中,這些宮娥個個身姿曼妙,膚如凝脂,雪白光華。她們的衣著也很簡短,只遮擋住了一些該遮擋的地方,輕紗籠袖,若隱若現(xiàn)。
再一旁,胡琴奏著輕快的小調(diào),宮娥們舞姿誘人,席間一眾貴族裝扮的人士,皆目不轉(zhuǎn)睛,離不開宮娥舞姬們的身子。
殷溫嬌只輕掃了周遭一眼,或許是母子血脈相連,便確認了場間這么多人,哪一個是自己的兒子。
玄奘正坐在一個頂戴王冠的男子身邊,雙手合十,雙腿盤起,閉目念誦著什么。
在這場夢里,玄奘是國王最寵愛的兒子。
吃的是滿盤珍饈,穿的是絲綢玉帶,凡出行,前呼后擁,萬人參拜。
地位,金錢,美人,對他而言不過唾手可得。
國王一紙令下,編上幾個小故事,他便受萬民愛戴。
似乎一切美滿。
但玄奘總感覺哪里有所不對,也不知此前的夢境里經(jīng)歷了什么,這時的玄奘一直在參禪打坐,雙目緊閉。
他沒有看那美貌的舞姬,也無心享受動聽的奏樂。
使得國王問他:“玄奘,是餐食無味,舞姿不美,胡琴無悅嗎?何故雙目緊閉,盤腿枯坐呢?”
玄奘睜開眼,看向國王回答:“稟父王,都不是。是孩兒在想,好聽的音樂聽久了會枯燥,好看的看久了會無感,似乎人得到了快樂,很快就會失去快樂,那么,如何永樂呢?”
國王大笑:“我兒聰慧,我來為你解惑,再悅耳的琴音,聽久了都會枯燥,那便換一曲琴音再聆。正如宮外的流水,潺潺不息,滔滔不絕,要快樂,就需要追尋鮮活,常行鮮活,自得永樂?!?
玄奘若有所思,旋即搖頭道:“不,不對。”
“哦?我兒有何高見?”
“圖鮮而樂,可是人力有限,哪里能一直尋求到新鮮的快樂呢?”玄奘想到這里,忽的站起身,走近舞姬,“你快樂嗎?”
那舞姬被嚇得跪伏在地,沒有作答。
玄奘卻已經(jīng)知道了答案。
他又走向樂師,詢問道:“你快樂嗎?”
胡琴的弦斷,樂師也跪伏在地,沒有作答。
玄奘又走向席間的觀眾,詢問他們因何而樂,問了幾個之后,便轉(zhuǎn)身對國王說:“父王,為什么舞姬不覺樂,樂師不覺樂,我們卻因此而樂呢?有沒有眾人皆樂的事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