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長安密碼(求收藏)
- 大唐政變王:玄武門繼承法
- 尼莫點下的虎鯨
- 2072字
- 2025-08-20 12:00:00
李重福呷了一口茶,對論弓仁說:
“陛下還算有點腦子,答應了吐蕃使節的第二條但是沒有答應第三條。畢竟金城公主是皇家女子,多派幾個人照顧保護也是應該應有之意。”
論弓仁知道后說:“恐怕想增派人手沒那么容易吧?”
李重福坦言道:
“這就是現在朝廷頭疼的問題,誰都知道跟隨公主出嫁等同于流放,洋蔥沒有人愿意跟隨金城公主去吐蕃,因此陛下也在愁如何湊夠人數?,F在連宮里的小太監都在給上官昭容行賄,避免被發配到吐蕃去?!?
”而且?!袄钪馗;叵肓艘幌職v史,“當年漢朝公主和親,為了完任務直接塞了個中行悅去匈奴,結果中行悅背叛漢朝成為國之大患,現在陛下既愁和親使的人選,又不敢隨便選個二五仔去重蹈覆轍,因此頭疼不已?!?
“那么殿下之意是...”
“我想派個我們的人去吐蕃?!?
“去吐蕃?”論弓仁反問道。
“沒錯。”李重福堅定的說:“我現在雖然還只是皇子,但是也該為將來登上帝位作準備,金城公主入藏,正是向吐蕃派出探子最好的機會,這種機會可能幾十年一次,錯過了就沒有了。
而且現在這個和親使者是個燙手山芋,韋后和姑母她們應該也不會想著去爭搶這種職位,咱們不插一筆,豈不可惜?!?
論弓仁想了想,提出一個嚴峻的問題:
“那么殿下派誰去呢?能夠承擔這種任務的,必須能力絕對出類拔萃,忠誠度容不得半點瑕疵,還要能吃苦耐勞在雪域高原呆得足夠久,這樣的人怕是不好找?。 ?
李重福惆悵的說道:
“我也在頭疼這件事,我剛剛看了看我的幕僚,沒有一個能勝任的,郡王長年和吐蕃突厥打交道,不知有沒有推薦人選?!?
聽完李重福的話,論弓仁思索良久,最后擠出一句話:
“如果殿下不棄,我倒是有一個人選,小兒論舊久心思縝密,熟悉漢番突厥多國文字,正好適合承擔此重任?!?
李重福知道論弓仁一家子基因好,但是人才這么多還是出乎他的預料。
“郡王倒挺舍得?你就不怕你的兒子此去吐蕃出什么事嗎?”
論弓仁把弄著胡須:
“所謂風浪越大魚越貴,要想讓子嗣們成長,天天躺在長安城里面睡覺可不行。多多歷練總是好事,至于兒子嘛!我論弓仁十幾個兒子,死兩個也不心疼?!闭摴室彩翘拐\,言語間好似自己的兒子都是地里面的韭菜,割完一茬還有一茬。
“而且論某仔細想了想,派過去的探子要想在吐蕃扎下根來,必須得有番人樣貌,熟悉番人作風,才能完美融入,要不然派個連吐蕃話都不會說的漢人去,除了天天陪金城公主講故事還能干什么?”
李重福覺得論弓仁所言有理,便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我這個兒子,雖然出生在長安,但是從小教他吐蕃話,語言文字不成問題,而且他和城節一樣,從來沒有在朝中擔任過任何官職,別說是吐蕃使節,就是很多朝中大臣都沒見過,給他換個身份,當作和親使,毫無破綻?!?
“不過嘛!”論弓仁眼神里露出憂慮,“殿下,論某擔心的不是舊久能不能在吐蕃潛伏下去,論某擔心的是如何保持和他的通信?!?
李重福也反應了過來:
“從長安到吐蕃千里之遙,如果沒有官方渠道只靠商人傳遞信件太過不穩定,但是官方渠道的話,像他這種和親使者信件必然會被嚴加盤查,要想傳遞消息十分不易?!?
論弓仁嘆氣道:
“這正是我所擔心的。”
李重福動了動腦子,想到一個辦法。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使用密語?!?
“密語?”
唐代人們普遍還沒有密碼學這一概念,基本上無論唐朝還是吐蕃都用的是明文寫信,因此采用密語代替文字這一招吐蕃方面就算把信件翻看一百遍也看不出問題來。
而靠著這招,論舊久完全可以將機密信件偽裝成正常的家信,通過官道大搖大擺送到長安來,哪怕途中被截獲,沒有密碼本的敵人也無法獲得任何情報。
聽完李重福的計策,論弓仁心里的石頭落了地,然后兩人還給這道傳遞加了一條保險,那就是用突厥文作為傳播載體。
突厥文如尼文是一種字母文字,總共四十個字母,事先預定好對應字母表,甚至不用帶密碼本光靠記就能解決書寫問題。
而且突厥文還有一個很坑爹的地方,就是由于突厥屢興屢滅,因此其文字體系十分混亂,可能后突厥人寫的東西拿給西突厥人就搞不懂了,不同地區的突厥文字母頻率也有很大差別,換句話說,哪怕是密碼學始祖郝伯特再世,要想從這亂七八糟的字母中破譯出來信息難度也很大。
而且論舊久跟隨論弓仁在北境呆了多年,沒少和各路突厥部落打交道,這文字培訓的功夫都省了,直接上手就行。
達成一致意見之后,李重福和論弓仁開始了雙線操作。
首先是李重福主動上梳,把論舊久說成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吐蕃奴婢,這次想借著這個機會回吐蕃,本來正在頭疼和親使團人選的李顯見有人主動送上門來,十分高興,就任命論舊久為和親使團首領,帶了幾十名工匠,十幾名陪嫁侍女去吐蕃。
論弓仁則是設計了一整套的密碼傳遞規則,按照突厥文字母表每個字母往后挪四位的順序書寫信件,然后所有情報一律偽裝成家信送回來,為了把戲做真,論弓仁還給論舊久設計了一套新身份。
論舊久自稱阿史那杜度,背景為受降城前線投降唐朝的突厥人后裔,家信如果被吐蕃人問起來就說是某個突厥小部落的“專用文字”,反正吐蕃人也沒有那個本事去漠北一個一個部落的查。
論舊久走后,論弓仁府上裝模作樣搞了一頓喪事,長安城中很快就知道論府上一個叫論舊久的公子急病去世了,從此長安城中少了一位叫論舊久的貴族公子,吐蕃邊陲多了一個叫阿史那杜度的和親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