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孫權(quán):倘若我有十萬兵馬
- 三國:穿越呂布,開局迎娶蔡文姬
- 我愛大螃蟹
- 2221字
- 2025-08-25 16:01:00
“母親意下如何?”
孫策把情況跟吳夫人說了,然后問道。
吳夫人坐在榻上,面露喜色道:“呂使君賞識,這是吾兒建功立業(yè)的機會。”
“唉!”吳夫人忽又哀嘆一聲,“可惜你父親死的早,要是你父親還在,只怕你此刻已是軍中統(tǒng)兵將領(lǐng)了。”
“你已經(jīng)長大,是否要回去輔佐呂使君討賊除逆,你自己作主吧!”
吳夫人讓孫策自己作決定。
長兄如父,事實上,這些年來,很多事情都是由孫策作主。
“母親!”孫策上前兩步,靠近吳夫人,壓低聲音道,“父親的仇一定要報!我想回去先幫呂使君討伐賊寇,趁機召募兵馬,然后向袁公要回父親余眾,再向呂使君借些兵馬,攻討黃祖,為父親報仇雪恨!”
“黃祖若亡,吾得江夏,可再攻取荊州,占據(jù)荊州之地,進可匡輔漢室,退可守州為王,以成父親遺志!”
吳夫人微微點頭。
“既然你心中已有想法,自然可為。只不過,你對使君呂布了解多少?”
“呂使君誅殺董卓,可見其忠,棄長安而走揚州,可知其志。人們都說呂使君反復(fù)無常,忘恩負義,急功近利,殊不知,使君乃暗懷忠義,深謀遠慮之人!”
孫策接著說道:“呂使君武勇難敵,我不與他爭江東之地,他占江東,我據(jù)荊州,彼此可以相援。”
“嗯。”吳夫人輕輕應(yīng)道,“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
孫策大喜:“好,我這就出去與劉別駕說。”
“去吧。”
孫策出到大堂,聽見孫權(quán)在說:“倘若我有十萬兵馬……”
“你有十萬兵馬又能如何?”孫策笑著走到劉曄面前。
“兄長,我在與劉別駕推演兵戰(zhàn),假若,假若啊,我有十萬兵馬,呂使君讓厲鋒校尉張文遠守合肥……”
“好了好了,說得你好像真的有十萬兵馬一樣,去玩吧。”
“我會有十萬兵馬的!”
孫權(quán)得意的笑了笑,向劉曄示禮,轉(zhuǎn)身回了內(nèi)屋。
“舍弟自大,趙括之輩爾,讓別駕見笑了。”
孫策微笑坐下,與劉曄相對。
因為去留已有決定,孫策心中豁朗,面上喜形于色。
劉曄雖不統(tǒng)兵,但也讀過一些兵書,剛才聽孫權(quán)所說,他不能贊同,又不好與一個小兒辯論,只能坐著聽對方滔滔不絕的說。
現(xiàn)在孫策出來,自己的耳朵終于能清靜了。
“令弟聰穎大度,他日必成功業(yè)。”劉曄客氣的稱贊一句,緊接又問,“令堂是何想法?”
“家母讓我自己作主。”
“那足下是何決定?”劉曄急問。
實際上他已經(jīng)從孫策臉上的神色看出來了,對方應(yīng)該會答應(yīng)回去,接受使君的校尉之職。
“呂使君如此抬愛,我若拒絕,豈非辜負了使君厚望!我愿意回去,與使君一起討賊除寇。”孫策大義凜然道。
“哈哈哈,好啊!”劉曄大喜笑道,“孫郎歸郡統(tǒng)兵,必可蕩平吳郡諸賊!”
孫策回去當了校尉,等于是增強了州府中揚州本土派的實力,劉曄當然高興。
自己不負使君所托,請回孫策,完成使命,同樣值得高興。
“別駕可以先回江東,策有家母與弟妹在,還要收拾東西,三日后方可上路。”孫策說道。
“無妨,我先讓人回去稟告使君,我留在此處等你,三日后一起上路。”
劉曄擔(dān)心自己走了,孫策卻又變卦,不肯回去,因此留下來等對方一起。
只有三日,自己等得起。
“也好,我先讓人收拾東西。”
孫策讓仆人收拾家當,劉曄則派人趕回吳縣向呂布稟報。
呂布聞訊大喜,心里想著應(yīng)該要怎么去找機會除掉孫策。
兩日后,明日即將啟程。
孫策想起自己在江都這些日子,常去拜訪縣中士人張紘。
現(xiàn)在要離開江都,應(yīng)該去與對方告別。
孫策跟母親吳夫人說了一聲,又跟劉曄說自己要去與友人辭別,然后帶著孫權(quán),來到張紘家中。
之前孫策帶著孫權(quán)來過幾次,張紘還夸孫權(quán)有好學(xué)之心。
“張君,我明日要離開江都,回吳郡去了。”
孫策兄弟二人與張紘相對而坐。
張紘年紀四十一歲,比孫堅還要年長兩歲。
“唔,”張紘微微點頭,“落葉歸根,人總是要回家的!”
“張君聽說江東最近發(fā)生的事了嗎?”
孫策知道對方誤解了自己的意思,以為自己是要回鄉(xiāng)。
“什么事?”
張紘不知道對方所指何事。
“揚州牧呂奉先遷治丹陽,先殺丹陽太守周昕,又殺吳郡太守許貢。”孫策說道。
“不知時務(wù)者非為俊杰!周昕許貢之流,不知大勢,螳臂當車。呂奉先舍棄長安,牧守揚州,又棄壽春而治丹陽,所為者不過占據(jù)江東之地罷了。欲占江東,必先誅除異己,周昕許貢,以郡相抗,以弱敵強,焉能不死!”
“張君以為,呂奉先此人如何?”
孫策贊同張紘所言,想要聽聽對方對呂布的評價。
“救蔡公而離長安,薦都尉而舍溫侯,此人有勇有謀,善治人心啊!”
張紘微微一嘆,接著又說:“先殺陳瑀,又殺周昕,再殺許貢,呂鎮(zhèn)東初到揚州,卻已連殺三位刺史太守,可見此人狠厲果斷。斬鄭寶,降祖郎,嚴令軍士不傷百姓,可見此人以仁治民。”
“此人倘若心懷忠念,則大漢之福,若心懷異志,只怕是大漢之禍了!”
張紘對呂布既褒又貶,讓孫策心里沒底,覺得呂布似乎是個很深沉復(fù)雜的人。
“不瞞張君,呂使君讓別駕劉子揚來訪,說要表拜我為討逆校尉,讓我歸郡助他討賊,我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明日即行。”
“表拜你為討逆校尉?還讓別駕親自來請你回去?”
張紘臉上的神色一下子嚴肅起來。
“是。”孫策應(yīng)道。
“呂將軍帳下有幾個校尉?”張紘突然問道。
孫策一下子怔住,自己并不知道呂布帳下到底有幾個校尉。
“一個厲鋒校尉,名叫張遼,字文遠,并州人,兼領(lǐng)丹陽太守;兩個司馬,一個名叫高順,字伯平,并州人;另一個名叫魯肅,字子敬,下邳東城人。十三個軍候,哦,還有兩個水督,名叫蔣欽與周泰,兩個都尉,丹陽都尉徐晃與吳郡都尉甘寧……”
孫權(quán)坐在旁邊如數(shù)家珍一般,幾乎把呂布帳下所有將領(lǐng)的名字官職與籍貫都說了出來。
孫策頓時驚呆了,不知道自己這個弟弟怎么會知道這么多。
張紘滿意的點了點頭,對孫策說道:“伯符,呂將軍帳下只有一個校尉,可見校尉之難得。你如此年少,又未建寸功,他為何要表拜你為討逆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