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陪都重慶賦

  • 霖筆康喬烈夫
  • 745字
  • 2025-08-10 14:11:50

陪都重慶賦

選自:《禹雨之期》

作者:霖筆?康喬烈夫

時間:二〇二五年八月八日

地點:CQ市馬桑溪長江大橋東岸

巴山聳翠,渝水湯湯。當民國之季,值烽煙之揚。倭寇鐵蹄,踏碎江南春夢;國民西徙,擇此險地為防。1937年秋,中樞移駐;1940年夏,明令定邦。遂成陪都,撐半壁之乾坤;暫作根本,系九州之肝腸。

觀其形勝,天造地設。大巴山橫其北,武陵山障其東。長江萬里奔來,挾雷霆之勢;嘉陵千峰環抱,含溫潤之風。兩江匯處,半島如浮;四圍巖岫,城郭若融。巖洞藏于崖壁,戰時為避彈之窟;石階盤于坡陀,尋常是往來之蹤。歌樂山幽,曾駐元戎之帳;南山秀,猶存故時之松。霧鎖江面,似藏千軍之影;日照峰巒,暫舒百憂之容。此誠天設之屏障,非人力所易攻。

論其文心,兼容并蓄。內遷賢才,聚于此地;南渡文脈,續于斯時。中央大學藏于林麓,弦歌不輟;《大公報》設于巷陌,筆伐群夷。老舍寫《四世同堂》,訴盡家國之痛;巴金著《寒夜》篇,道盡離亂之悲。川劇高腔,穿云裂石,唱古今之興衰;話劇新聲,振聾發聵,喚民眾之奮蹄。西餐廳與小面攤相鄰,洋裝與布褂相值。巴渝舊韻未消,沿海新風又至。墨香與煙火交織,鼓點共號聲齊馳。斯乃文化之熔爐,映抗戰之旌旗。

察其人情,耿直熱腸。碼頭風氣,傳之已久;戰時患難,更顯其常。內遷難民至,挑夫助其行;空襲余燼冷,鄰里補其墻。巷口竹椅排,搖扇話家常:或罵倭奴惡,或嘆生計忙,轉頭分糖塊,笑語透籬墻。紅油小面辣,暖腹亦暖心;老茶粗瓷碗,解乏更解慌。防空洞外,擺開龍門陣;石板路上,踏碎歲月長。此乃生民之韌性,筑不屈之脊梁。

今觀故跡,猶見當年。石板凹痕,印往來之足跡;殘墻標語,記烽火之遺言。防空洞改茶館,笑語替悲嘆;老院留舊影,滄桑入塵煙。巴山依舊,渝水長流;陪都故事,已入史篇。唯其兼容之韻,堅韌之魂,仍融于山城風骨,代代相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齐河县| 米泉市| 健康| 陵川县| 牡丹江市| 德清县| 鹤峰县| 华宁县| 曲松县| 肥东县| 永泰县| 阿拉善左旗| 都匀市| 江山市| 宁陵县| 报价| 白城市| 龙井市| 平乡县| 嘉祥县| 察雅县| 丁青县| 神农架林区| 威信县| 景泰县| 盐山县| 平舆县| 高密市| 吉首市| 海门市| 新丰县| 大丰市| 台南县| 砀山县| 仁化县| 辽宁省| 廊坊市| 建德市| 咸宁市|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