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戲志才
- 三國:我張角,大漢忠良
- 君長風
- 2027字
- 2025-08-25 00:05:00
不多時。
張角跟隨著孩童,來到一處坑洼不平的小巷子。
小巷子兩側住宅的夯土圍墻都已倒塌,沒有一家是完整的。
倒塌的夯土墻隨著春風吹起,陣陣塵土在空中飄蕩。
殘破的院木門搖搖晃晃的掛在門柱上,仿佛隨時都要掉落一般。
隨著眾人腳步走向小巷深處,一座滿是裂痕的院圍墻。
還有兩扇用木板修補過的院門,映入眼簾。
“先生到了!”
“戲先生就居住在此處!”
孩童見到身穿文士袍的都叫做先生,他覺得文士打扮的人肯定都是學識淵博的,也不分是不是大儒。
張角聞聲點了點頭。
“要一起進去嗎?”
孩童想了片刻,還是搖了搖頭。
隨后學著見到的貴族們,學著躬身行了一禮。
“小的便不進去了......”
說罷,轉身就快步跑開了......
波才望著孩童奔跑的背影,語氣帶著些許沉重:“明師,吾等會不會被騙了......”
張角搖了搖頭,來到波才身邊。
望著孩童奔跑的背影。
意味深長的說道:“最起碼這些銅錢夠這孩子生活一陣子了。”
“莫要忘了吾等的初心。”
話落,拍了拍波才的肩膀。
波才聽后,轉頭向張角躬身行了一禮:“弟子受教了!”
他的關注點在這個孩童是不是騙他們,而張角的關注點是這些銅錢可以讓這個孩子生活一陣子......
“吾去敲門!”
張角說著便向著臺階走去。
“咚!咚咚!”
一陣響亮的敲門聲響起。
過了一會。
院內傳來一個年輕的聲音:“誰呀?要代謝書信嗎?”
“嗯!是要寫書信!”
張角聲音平淡,內心卻充滿了期待。
話音未落,院中響起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著,老舊的木門伴隨著“吱....呀....”聲音緩緩打開。
一個身穿淡青色的文士袍,袍服上還有著一塊補丁和些許褪色。
面色泛著蒼白,體型清瘦的年輕人。
站在木門一側,微微躬身。
“貴人請進!”
張角點頭示意,便邁步進入了院中。
波才和文丑緊隨其后。
青年見到三人入院。
這位身著土黃色文士袍的人,身后還跟隨著兩位壯漢,微微有些詫異。
隨后也沒有多想。
引領著三人坐在院中的木桌凳上。
腳步匆匆進入屋中,取出一塊白色絹布和一個深黑色的硯臺,還有一支竹木為桿,只剩下少許兔毫為頭的毛筆。
放在了木桌上。
坐在木凳上的張角,環顧四周,只見院中除了這副桌椅再無其他。
在院中一側,有著剛才青年取筆墨的一間草土房屋,老舊的木窗在春風中,發著呀呀作響的聲音。
文士見張角看著院中的一切,略微自嘲道:“讓貴人見笑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張角引用后世的詞句,來評價著青年和其住所。
青年聞言微微一怔,正在研磨的一停。
目光中泛著驚詫,看向張角。
“不知先生名諱?”
張角聲線輕柔,面色平靜的詢問著青年。
聽到張角的問詢,青年回過神來,拱了拱手,行了一禮:“戲忠!戲志才!”
“吾觀貴人有此等學識,恐不需要找人代謝書信吧!”
戲志才聽到張角評價自己住所的二十四個字,就感覺此人有著不匪的學識,定然不是不會寫字的人。
張角聽聞青年的姓名,心頭一緊,嘴角略微有些抽搐。
雙眼泛著精光:“書信吾自當會寫,但有一句話吾寫不明白,還請戲先生動筆斟酌!”
話落,戲志才再度開始研起手中的墨條來。
“不知貴人說的是哪句話,吾定會替貴人好生斟酌。”
畢竟有人請自己代筆,還能有些報酬,至于斟酌詞句,戲志才自認還是可以的。
說著,戲志才,自行坐在木桌的一側,拿起兔毫毛筆,沾著墨水。
“先生請說!”
“清!”
張角說完,戲志才就在絹布上動筆,寫下一個“清”字。
“君!”
戲志才沾了沾墨水,又在絹布上寫了一個“君”字。
“側!”
聽到第三個字,戲志才心頭一緊,手中的動作也戛然而止。
任由筆尖的黑色墨水滴落在白色絹布上。
這一刻,時間仿佛停止了。
院中只有春風拂過老舊的木窗和木門,發出的吱呀作響的聲音。
過了一會,戲志才緩緩抬頭,看向張角。
眼神中無比的震驚。
“貴...貴人....汝.....”
戲志才斷斷續續的說出幾個字。
如今的他還只是潁川城中一個幫人代謝書信的文士,這三個字,不是他能寫的。
見狀,張角緩緩起身,雙手抱拳,微微躬身,向著戲志才行了一禮。
“貧道張角,見過戲先生!”
此時的戲志才,雙目圓睜,嘴唇微張。
臉上帶著驚懼之色。
喉嚨上下滾動:“張....張...大...賢.....良師!”
張角是何人,戲志才一清二楚,如今他的清君側檄文已經明發天下。
并且在冀州全殲了董卓的朝廷軍,其手下波才,擊潰朱儁部,迫使朱儁與皇甫嵩退往長社。
張角如今聯九州百萬眾,聚中原震洛陽。
可以說是光和七年的第一狠人......
“戲先生如此大才,身居市井,此朝廷之過也!”
“不知戲先生,可否為天下流民百姓,博取一絲活下去的機會?”
張角聲音平淡,但在戲志才聽來,卻是如同炸雷一般。
戲志才定了定心神,起身回了一禮:“吾只是一代謝書信求食之人,不敢耽誤大賢良師的大業!”
戲志才雖然胸中有韜略,但也知道張角此事的做法極其危險。
若朝廷真的決心平叛,恐怕尋月就被滅掉。
之所以現在朝廷還沒有讓地方全部征兵平叛,是因為張角的檄文,直接聲援了朝中的士人。
要求誅殺宦官。
這讓朝中分成了好幾個派別,爭端不停,無法達成統一戰線。
這才讓這些黃巾起義軍在中原大地喘息。
并且若張角真想借此機會推翻大漢,更是不可能。
漢室雖然傾頹,但四百年的余威仍在,他不確定張角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也不敢隨便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