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假設科技擁有自主意識

一間寬敞的教室內,教室如活體腔室般開始舒張。曲面墻壁滲出柔光,地磚縫隙鉆出不易察覺的磁感線,呈現出如同浩瀚銀河般絢麗的場景。

凡爾納先生站在略高于地面的講臺上,面前是一群略顯青澀的學生。看著眼前充滿青春活力的學們,他總會忍不住嘆息,總會想起自己當年也是這么的年輕。

“各位,讓我們開始這次課程。我將會帶領你們充分領悟生命科技的獨特魅力。同時我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次的課程中有所收獲!”凡爾納輕快的聲音講道。

接著凡爾納深吸了口氣,雖然沒多大必要,但他但還是伸出右手,從容地在他與學生之間釋放出一幅巨型光屏。它和全晰投影相似,猶如失去重力般隨意飄浮著。

上面顯示著復雜的基因序列螺旋圖,三維粒子在緩緩旋轉。旁邊則是正播著的全息宇宙膨脹演示動態,遙遠的星云在被扭曲拉扯著。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去,身前則出現一張張透明的光屏。

“好了,現在各位同學能否說說你們對生命科學技術的理解了?不用很全面,最深刻的印象就好。”講臺上凡爾納先生的聲音通過微型傳聲器傳入同學們的耳朵(盡管凡爾納的聲音較小),同時后者身前的光屏上也出現了這一問題。

“生命科技,也被稱為生命科學技術,是一門以分子遺傳學為核心的綜合性科學技術。它主要研究生命現象,探索生命活動的現象和本質,以及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離凡爾納先生最近的一位學生快速答道。

同時凡爾納先生隨即具現出那位學生的答案。“很好!回答很全面,”凡爾納答著回應,并接著補充道:“當然,在現實生活當中它不僅能為新藥研發提供基礎,也能用于改良作物品種,幫助解決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甚至涉及基因工程、細胞治療、生物材料等前沿技術。”

接著凡爾納先生在全晰投影的光屏上具現出了另外幾幅畫面:其中一幅是2035年研發的納米材料,它相較于之前更加環保。旁邊還附帶了研究時的幾張圖片。另一幅是2039年基因編輯精準化與普及化及后續技術的研究報告,后續報告指出治療遺傳病并沒有成為實,“增強”人類。不過卻實現定制化器官移植,解決了器官短缺問題。

“這些都是十幾年和二十幾年前的研究成果了,相信各位對此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學習中應該有所接觸。”凡爾納先生繼續講解道。

另一邊的虛擬屏則屏顯示是2045實現的意念控制設備(如“電子眼”、“電子耳”性能超過生物感官)甚至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思維共享”或“記憶存儲/輸”。還在角落上順便放附帶了2048年的后續研究報。

“自2051年以來仿生人機械協同智能增強,它讓AI不再僅僅是工具,而是認知能力的延伸。腦機接口允許人與AI進行更直接的思維融合與協作,拓展人類在計算、記憶、創造力等方面的極限。 AI成為理解大腦工作原理、意識起源、以及極端復雜的生物網絡(如細胞信號傳導、生態系統)的關鍵工具。”

接著凡爾納將一張張照片投入光屏,那是智能仿生與生物混合機器人照片。“近些年來人們將結合生物材料(肌肉、神經組織)與人造智能系統和機械結構的機器人將相結合,讓仿生機械擁有更強的環境適應性、自我修復能力和類人感知/運動能力。”

“而后續人工智能的持續發展,甚至可能創造出在認知能力上媲美甚至超越人類的非生物智能體。它們將擁有自我意識、學習能力和自主目標設定能力(其地位和權利將成為社會核心議題),當然,機器生命與生物共生體也許在未來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共生,復雜的智能機器在廣義上可視為一種“人工生命”。探索生物系統與機器系統如何相互依賴、協同進化的新生態系統。”

“各位,請大家能仔細閱讀以上出示的科技成果與相應的研究報告,你們可以向我提出問題。我會選擇其實中最有必要的給你們進行一定解答。”凡爾納先生看著前懵逼看的學生們忍住笑意著說道。

“教授,請問人工生命持續發展人類身份正在重構中嗎?您覺得生命的意義在生物增強、還是科技擁有自主意識相當于正在擁有‘生命’?”幾位學生率先展示自己的問題。

“如何在全球范圍內有效監管這些快速發展的技術,避免濫用?”緊接著一位十分英俊的男生也提出疑惑,并在虛擬光屏上發表感想。“教授,這有些偏題,但您認為先進技術的發展是否能真正解決氣候變化、資源匱乏等根本問題?其本身的能源和資源消耗是否可持續?”

………

教授看了看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深思了幾分鐘后笑著用古代學者般的口氣說道:“在回答前我們要認定一件事實,人類對科技的控制從來不是絕對的,更像騎手與馬的關系——馬能載人也能摔人。”

“我很開心你們還具備求知精神,我希望你們能夠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不要太過習慣這個世界,要始終擁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欲的心靈……哦,我扯遠了。說這么多的重點在于人類運用他們本身的探索欲試圖用新科技來掌控局面和應對挑戰。科技同時塑造著人類的需求和可能性,二者并不沖突。”

“而科技生命發展是一條通往“后人類時代”的道路。其核心特征是生物性、智能性和數字性的深度融合與相互拓展。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拓展認知、創造新生命形式、甚至超越生物限制。但同時,它也將深刻地挑戰我們對生命本質、人類身份、社會結構和倫理道德的基本認知,并伴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

“科技生命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如何以智慧、倫理和遠見來引導這些強大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我們需要主動思考、提前布局、制定合理的倫理規范和政策框架,比如這幾年出臺的《機械生命與生物共生體合約》和《機械新生命的管理法典》。前者一般是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后者則更多是對數字機械生命的約束。確保科技生命的發展服務于人類的整體福祉、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避免滑向失控或被少數人壟斷利用的深淵。當然這不僅是科學家的挑戰,更是整個社會需要共同面對和塑造的偉大命題。最終的勝者,可能是那些懂得在技術力量和人性價值間取得微妙平衡的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随州市| 定结县| 靖安县| 禄丰县| 绍兴市| 黔西县| 辽中县| 富顺县| 子长县| 中牟县| 托里县| 德昌县| 元谋县| 论坛| 民县| 司法| 舟曲县| 九江市| 南康市| 眉山市| 高平市| 临猗县| 九龙城区| 裕民县| 革吉县| 策勒县| 永仁县| 合山市| 乐安县| 乌兰浩特市| 东至县| 沅江市| 利川市| 铜鼓县| 介休市| 林芝县| 新巴尔虎右旗| 白朗县| 佛冈县| 望城县|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