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傳承的“紅薯火種”
- 楓悅曦玥
- 我淚無殤
- 2593字
- 2025-08-01 21:31:14
天斗城的初雪比往年早了些,河岸邊的蘆葦蕩結(jié)了層薄冰,像鋪了層碎玻璃。劉楓蹲在烤爐前,用疾風(fēng)刺的劍影撥開爐膛里的灰燼——三紋共鳴的魂力早已收斂起當(dāng)年的銳氣,風(fēng)紋輕輕卷起火星,冰紋護(hù)住未燃盡的木炭,火焰紋則在灰燼下藏著一絲暖意,像在守護(hù)著永不熄滅的火種。
“今年的第一爐‘雪藏蜜薯’該出爐了。”馮曦月裹著件厚厚的棉襖走過來,頭發(fā)已經(jīng)染上了霜白,卻依舊用金黃火焰烘著凍紅的指尖,“小團(tuán)子們說要學(xué)烤紅薯,你這當(dāng)師傅的,可得露一手。”
她口中的“小團(tuán)子們”,是附近村落里的孩子,最大的不過十歲,最小的才剛會走路。每天清晨,他們都會踩著雪跑到河邊,圍著馮曦月的烤爐打轉(zhuǎn),眼睛亮晶晶的,像當(dāng)年蹲在諾丁學(xué)院溪邊的王小胖。
劉楓的劍影在烤爐壁上敲了敲,冰紋勾勒的通風(fēng)口“咔嗒”一聲轉(zhuǎn)了半圈:“知道了。昨天教他們用蘆葦稈測火候,今天該教怎么用風(fēng)影串紅薯了——放心,劍影收得比繡花針還細(xì),傷不著他們。”
王小胖背著鐵甲豬布偶,正帶著孩子們在院子里堆雪人。布偶的耳朵已經(jīng)換過無數(shù)次,最新的一對是用孩子們送的紅絨布做的,在白雪里格外顯眼。“劉楓哥,馮曦月姐姐,你們看!”他舉著個雪人,雪人手里插著根烤紅薯,是孩子們用泥巴捏的,“小柱子說,要給雪人也嘗嘗‘流心蜜薯’!”
孩子們爆發(fā)出一陣歡笑,小柱子——村長家的孫子,也是最像當(dāng)年王小胖的孩子,舉著根蘆葦稈跑過來,稈上串著幾顆凍紅的野果:“馮曦月奶奶,這個能烤嗎?像您烤紅薯那樣,烤出流心來!”
馮曦月笑著接過野果,金黃火焰在掌心轉(zhuǎn)了轉(zhuǎn),野果瞬間冒出熱氣,果皮裂開道小口,流出紫紅色的漿汁:“你看,這不就有流心了?”她把野果遞給小柱子,“記住,烤東西最重要的不是火大,是心要暖。”
劉楓看著這一幕,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寒冰島的冰崖上,馮曦月的火焰為他擋住冰甲熊的寒氣;焰心谷的火石旁,她的指尖為他拂去劍上的火星;烽火彌漫的城樓上,她從懷里掏出的烤紅薯燙得他手心發(fā)疼,卻暖得他眼眶發(fā)酸。
如今,她的火焰依舊溫暖,只是不再用于戰(zhàn)斗,而是化作孩子們掌心的野果,化作烤爐里的紅薯香,化作歲月里最溫柔的傳承。
“唐三他們快到了吧?”劉楓往渡口的方向望了望,河面上的冰已經(jīng)被暖風(fēng)化開一角,隱約能看到艘小船的影子。每年初雪,史萊克的伙伴們都會來河邊聚聚,戴沐白和朱竹清會帶來星羅帝國的新紅薯種,奧斯卡和寧榮榮會帶來各地的特產(chǎn)蜜餞,馬紅俊則會帶著他新研制的“火焰點(diǎn)心”,說是要和馮曦月的烤紅薯一較高下。
“快了。”馮曦月往爐膛里添了把桂花干,甜香瞬間漫了出來,“小舞昨天傳信說,帶了個好東西——唐三用藍(lán)銀草編的烤紅薯筐,說是能讓紅薯受熱更均勻。”
正說著,渡口傳來一陣喧嘩。唐三和小舞牽著個半大的少年走下船,少年背著把小劍,眉眼像極了年輕時的劉楓;戴沐白和朱竹清的身后跟著個小姑娘,手里攥著團(tuán)火苗,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像極了馮曦月;馬紅俊則被一群孩子圍著,他手里舉著個巨大的紅薯,說是用鳳凰火烤的“萬年流心薯”。
“劉楓叔,馮曦月姨!”少年跑到烤爐前,舉起背上的小劍,劍鞘上刻著個歪歪扭扭的小太陽,“唐三叔教我的‘風(fēng)影串’,您看對不對?”
劉楓接過小劍,指尖撫過劍鞘上的紋路,突然覺得眼眶發(fā)燙。那上面的風(fēng)紋、冰紋、火焰紋,雖然稚嫩,卻和他的疾風(fēng)刺如出一轍——這是唐三特意請人打的小劍,說是要讓鐵三角的故事,能在孩子們手里繼續(xù)流傳。
小姑娘則湊到馮曦月身邊,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掌心騰起朵小金火:“馮曦月姨,我能試試烤紅薯嗎?我娘說,我的火焰和您的一樣,能烤出會跳舞的流心。”
馮曦月握住她的手,金黃火焰與小金火輕輕融合,在烤爐里燃起團(tuán)溫暖的火:“當(dāng)然能。你看,要這樣……”
雪越下越大,院子里卻熱鬧得像個集市。戴沐白和王小胖比賽堆雪人,兩人的雪人都插著烤紅薯,引得孩子們陣陣歡呼;奧斯卡和寧榮榮在給孩子們分蜜餞,甜香混著烤紅薯的氣息,在雪地里漫出老遠(yuǎn);馬紅俊的“萬年流心薯”終于烤好了,他小心翼翼地掰開,金黃的流心淌出來,映得他滿臉通紅:“怎么樣?不比馮曦月的差吧?”
劉楓坐在烤爐旁,看著馮曦月教小姑娘控火,看著少年笨拙地用小劍串紅薯,看著唐三和小舞相視而笑,突然覺得時光像條繞圈的河,從諾丁學(xué)院的溪邊,到史萊克的演武場,從烽火彌漫的城樓,到如今飄雪的河岸,那些溫暖的瞬間,終究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了起點(diǎn)。
“嘗嘗這個。”馮曦月遞給他一個烤紅薯,是用少年串的蘆葦稈烤的,外皮焦脆,里面的流心卻甜得恰到好處,“小柱子說,要給這紅薯起名叫‘鐵三角’,說吃了就能像我們一樣,永遠(yuǎn)不分開。”
劉楓咬了一口,甜香里帶著桂花的暖,蘆葦?shù)那澹€有歲月的醇。他看著雪地里打鬧的孩子們,看著身邊笑靨依舊的馮曦月,看著不遠(yuǎn)處抱著布偶打盹的王小胖,突然明白——所謂傳承,從來不是驚天動地的誓言,而是烤爐里永遠(yuǎn)不熄的火,是紅薯里流淌的甜,是刻在劍鞘上的小太陽,是一代又一代人手里,那根串著溫暖的蘆葦稈。
夕陽西下時,伙伴們要離開了。唐三把藍(lán)銀草編的烤紅薯筐留給了少年,小舞則給小姑娘系了條繡著火焰的圍巾;戴沐白塞給王小胖一袋星羅帝國的紅薯種,說是明年能長出“會沖鋒的紅薯”;馬紅俊則偷偷把“萬年流心薯”的秘方塞給了小柱子,再三叮囑“不許告訴馮曦月”。
孩子們也該回家了。小柱子抱著馮曦月給的紅薯,一步三回頭地往村里走;少年把小劍背在身后,說要天天來練“風(fēng)影串”;小姑娘則攥著馮曦月的手,說要把火焰練得和她一樣暖。
雪漸漸停了,河面上的冰反射著月光,像鋪了層銀霜。劉楓收拾好烤爐,劍影輕輕掃過爐膛,三紋共鳴的魂力在灰燼下藏好火種,明天一早,這里又會飄起紅薯香。
馮曦月靠在他肩上,看著院子里的雪人,雪人手里的紅薯已經(jīng)凍硬了,卻依舊挺著小小的身子:“你說,等我們老得烤不動紅薯了,這些孩子會不會記得,河邊曾有個烤爐,爐頂上刻著小太陽?”
劉楓握緊她的手,她的掌心依舊帶著烤紅薯的溫度,粗糙卻踏實(shí):“會記得的。就像我們記得諾丁學(xué)院的溪邊,記得藏書閣的燈,記得那些年一起吃過的烤紅薯。”
王小胖抱著布偶,打了個哈欠:“劉楓哥,馮曦月姐姐,明天我教小柱子用石甲豬的尖刺挖紅薯吧?我的尖刺現(xiàn)在可靈活了,能挑出最甜的那種。”
三人都笑了起來,笑聲在雪夜里蕩開,驚起幾只晚歸的水鳥。劉楓抬頭看了看天,星星像撒在黑布上的紅薯流心,亮得溫柔。他知道,這河岸邊的故事,還會繼續(xù)下去——有烤爐里的火,有孩子們的笑,有鐵三角的約定,還有那永遠(yuǎn)流淌在時光里的,甜得讓人心安的流心歲月。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