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的第七天清晨,網格員珍珍裹著軍大衣往頂樓送暖氣管配件時,被一抹異樣的紅絆住了腳。
那是件透明雨衣,在零下十五度的風里泛著冷光,像塊被凍住的果凍。雨衣下露出一截蒼白的手腕,皮膚上凝著細密的白霜,而更駭人的是——雨衣表面覆蓋著一層薄冰,冰碴間滲出暗紅的液體,在晨光里泛著寶石般的光澤,像誰故意在雪地上畫的血玫瑰。
“張奶奶說頂樓鎖了十年......“珍珍的顫抖聲撞碎了清晨的寂靜。她蹲下身,看見雨衣領口露出半枚銀色掛墜,是條銜尾蛇,和她上周在二手市場見過的“作家阿宇同款“一模一樣。
市局刑偵隊的白熾燈下,法醫老周的鑷子尖挑起一片冰碴:“死亡時間凌晨兩點到三點,體表溫度-12℃,符合寒潮預警。“他指了指死者胸口,“冰錐從左胸第四肋間刺入,直達心臟,刃寬3.2厘米,和樓下五金店去年丟的那把'老冰錐'吻合。“
林深盯著解剖臺上的尸體。死者穿著黑色高領毛衣,外面裹著的透明雨衣沒有拉鏈,邊緣翻卷著,像是被人刻意扯開過。最詭異的是雨衣表面的白霜——普通霜花是六邊形結晶,而這些霜花竟呈放射狀,從心臟位置向外蔓延,像朵凝固的血色冰花。
“遺書在口袋里。“小吳遞來證物袋,牛皮紙信封上沾著少量血漬,“字跡鑒定科說和阿宇近三年的手稿高度一致。“
林深抽出信紙,墨跡未干的小楷在冷光下泛著幽藍:“死亡是一件藝術的事情。當鮮血在霜雪里綻放,當呼吸凝結成永恒的詩——這是我給世界的最后一份手稿。“
會議室的投影突然亮起。技術員調出阿宇最后發布的小說《霜與血的敘事詩》最后章節:“林深站在28層天臺,寒風灌進領口。他裹緊那件陪了他十年的透明雨衣——那是前女友送的生日禮物,此刻正像層半透明的皮膚,貼著他的心跳。他從口袋里摸出那把老冰錐,金屬柄還帶著五金店的機油味......“
“和現場吻合度98%。“小吳的聲音發緊,“小說里寫他刺中心臟后,血液會在低溫下凝結成暗紅色紋路,雨衣上的霜花會從傷口向外輻射生長——和尸體完全一樣。“
阿宇的公寓在老城區頂樓,防盜門反鎖,窗臺上擺著三個空藥瓶。林深戴上手套,翻開書桌上的手稿本,最后一頁停在凌晨一點十七分:
“他們說我瘋了,說我把死亡寫進小說是為了博眼球。可誰又知道,當我寫下'林深刺向自己心臟'時,我的左手在發抖——不是因為恐懼,是因為興奮。死亡該是件藝術品,而我,是它的創作者。“
窗臺上的綠蘿蔫了,葉片上結著薄霜。林深湊近聞了聞,有股若有若無的苦杏仁味——是氰化物殘留?
“他最近總說'要把死亡變成最震撼的作品'。“編輯蘇晴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她穿著駝色大衣,手里攥著皺巴巴的戒煙糖紙,“上周他說要修改結局,讓主角在寒潮夜自殺,還非說'真實的死亡才有溫度'。“
“他提到過模仿者嗎?“林深問。
蘇晴搖頭:“但三天前有個女讀者來辦公室,說要送他'死亡紀念'。“她翻出手機照片,是個戴黑框眼鏡的女生,懷里抱著本《霜與血的敘事詩》,封皮上用紅筆寫著“向大師致敬“。
女生叫夏小棠,某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她在審訊室里盯著阿宇的尸體照片,眼淚砸在桌面上:“我只是太崇拜他了......他說死亡是藝術,我就想幫他完成最后一件作品。“
“你怎么進入公寓的?“小吳敲著筆錄本。
“他說過天臺鐵門鑰匙藏在第三塊地磚下。“夏小棠的聲音發顫,“我凌晨一點到,他已經在天臺了,裹著雨衣,像尊雕塑。我......我給他下了安眠藥,想讓他清醒著感受死亡,可劑量不夠......“
“你用了老冰錐?“
“是他給我的!“夏小棠突然提高聲音,“他說這是'藝術的道具',還教我怎么握才能讓傷口像朵花。“她掀起袖子,手腕上有道新月形疤痕,“去年他出車禍,我去醫院照顧他,他為了感謝我,用自己的血在我手上畫了朵花——后來這道疤就留著了。“
林深盯著她的圍巾。藏藍色羊絨圍巾邊緣有撮白色纖維,和阿宇指甲縫里的殘留物一致。
“你離開時他還有呼吸?“
夏小棠點頭:“我想走,可他突然抓住我的圍巾......說要和我一起完成這幅'死亡之畫'。“她的聲音突然哽咽,“我掙脫時扯掉了圍巾,他倒在冰錐上,血......血順著冰錐往下淌,在雨衣上結成了霜花......“
法醫老周的補充報告在下午三點送到。阿宇體內確實有微量安眠藥,但不足以昏迷;雨衣內側的指紋除了他自己的,還有半枚模糊的指紋,經比對屬于夏小棠;最關鍵的是,冰錐柄上的DNA——混合了阿宇和另一個人的唾液。
“另一個人?“林深猛地抬頭。
“是的。“老周推了推眼鏡,“我們在冰錐柄上提取到了第三人的唾液,基因庫比對結果......“他翻開文件夾,“和三年前阿宇車禍時的肇事司機吻合。“
會議室陷入死寂。三年前的車禍資料被調出來:阿宇在盤山公路遭遇車禍,司機逃逸,現場只留下半枚帶泥的鞋印。當時警方認定是意外,但阿宇出院后在微博寫道:“有人想殺我,可死亡該由我自己掌控。“
“查到了!“小吳突然沖進來,“肇事司機的兒子去年自殺了,因為阿宇在小說里把他寫成'連環殺手的兒子',導致他被校園霸凌。“他從電腦里調出新聞截圖,“死者叫陳默,去年十二月割腕,遺書里寫著'我要讓阿宇看看,死亡比他的小說更痛'。“
陳默的母親在殯儀館見到了林深。她攥著兒子的遺照,指甲幾乎掐進掌心:“他說阿宇的小說里,主角的父親是肇事逃逸的司機,主角為了復仇,在寒潮夜殺了偶像。“她指著照片里兒子手腕的疤痕,“他刺青時故意選了和阿宇一樣的位置——左胸第四肋間。“
林深的后頸泛起涼意。他想起阿宇公寓綠蘿葉片上的霜花——普通寒潮不會在室內結霜,除非室內溫度驟降。而陳默的死亡時間,正是三年前阿宇車禍后的第七天。
“監控呢?“他問蘇晴。
“頂樓監控壞了半個月,說是線路老化。“蘇晴翻出手機,“但阿宇昨天發過一條朋友圈,定位在頂樓,配文是'該謝幕了'。“
照片里,阿宇穿著黑色高領毛衣,站在天臺邊緣,背后是翻涌的烏云。他的左手舉著那把老冰錐,右手比了個“三“的手勢——和陳默遺照里的刺青位置完全一致。
深夜的審訊室里,夏小棠盯著墻上的時鐘。林深把陳默的刺青照片拍在桌上:“你說阿宇教你握冰錐,可陳默的刺青位置和你手腕的疤痕位置,剛好能形成這個握姿。“他指了指照片,“冰錐柄上的唾液,是你和陳默共同的。“
夏小棠的瞳孔劇烈收縮。她突然笑了,眼淚卻止不住地流:“是,是我幫他......阿宇說死亡是藝術,陳默說他要當主角。我們約好今晚一起完成,可他......他臨時改了劇本。“
“什么劇本?“
“他說要讓死亡更有儀式感。“夏小棠的聲音越來越輕,“他讓我在天臺等他,說會給我留個位置......“她掀起圍巾,露出鎖骨處的淡紫色痕跡,“這是他昨晚給我蓋的冰帕,說等血液凝結,我們就能永遠在一起......“
凌晨五點,林深站在頂樓。寒風卷著細雪掠過他的臉,他望著天臺中央那片暗紅的冰花,突然想起阿宇小說里的最后一句:“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霜雪,這朵血與霜的花就會綻放,而我,將成為永恒的第一讀者。“
遠處傳來警笛聲。林深摸出手機,給蘇晴發了條消息:“查查阿宇的保險柜,里面有本帶鎖的日記本,密碼是《霜與血的敘事詩》的字數。“
雪越下越大。他蹲下身,用鑷子夾起一片冰碴。在冰碴的折射下,雨衣內側的模糊指紋突然清晰起來——那是枚帶著薄繭的指紋,和他抽屜里那張泛黃的照片上的指紋重疊了。
照片里,二十歲的阿宇站在大學文學社門口,懷里抱著一摞手稿,身邊站著個穿藍裙子的姑娘。姑娘的手腕上,戴著條銜尾蛇銀墜。
而那姑娘的名字,叫陳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