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把柄
- 啊?開局就是縣令?
- 是阿棗啊
- 2162字
- 2025-07-26 00:19:24
待錢四離開,李信和陳博衍從屏風(fēng)后走出來,宋昭手指點著那烏檀木盒子道:
“看見沒,光是這烏檀盒子,都值十兩。”
她笑了一下,打開蓋子,一柄白玉如意靜置其中,上好的羊脂玉散發(fā)著瑩潤的光澤,只一眼,就知道價值不菲。
李信嘖了一聲,道:“這高縣丞好大的手筆啊!一出手就是幾百兩的玉如意,可見其平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陳博衍道:“這還不足其九牛一毛矣。”
宋昭蓋上蓋子,對李信道:“我有一事要交托于你。”
李信上前,宋昭在其耳邊一陣耳語,李信不解地看了看她,她笑著道:“照我說的做即可。”
李信雖不解其意,但見她這樣說了,只能答應(yīng)。
宋昭收了高稟忠的禮沒過幾天,張氏送來了一壇好酒,連同幾位想要拜在宋昭門下的學(xué)子送的薄利,宋昭一律來者不拒地收下了。
果不其然,宋昭收下張氏的好酒后,張氏送禮也越發(fā)勤快,禮件也越來越貴重。
終于,陳博衍捧著一個小匣子找到宋昭,開口道:
“大人,這回張氏,足足送來了一大匣子玉器珠寶,我讓信哥送去庫房了。”
宋昭聞言,點點頭,笑著道:
“老狐貍終于忍不住了,讓張氏送了這么些天的禮,自己躲在暗處窺視,拋磚引玉這招可給他們玩明白了。”
“這是張氏的拜帖,明日午時張族長在萬寶樓宴請大人。”
陳博衍將匣子打開,一本燙金的帖子靜靜躺在中央,帖子中還夾著禮單,宋昭隨意地翻了一下帖子,又拿起那份禮單,看了看,嘖嘖道:
“張氏不愧是青州第一商,這份禮這樣厚,這得值個一千多兩了吧?本官不去,豈不是太不給面子了。”
組局的是張氏族長,但真正要見的,卻是王氏。
另一邊,李信捧著一個三尺長兩尺高的大長匣子來到庫房,庫房典吏見他來,連忙放下手中的賬本,招呼了兩個衙役,迎上來,笑著道:
“喲,信哥來了。”
李信身材高大,捧著這樣大的匣子,卻一點也不覺得吃力,他把那大匣子放在典吏的桌上,道:
“這回還是張家的,這是禮單,看清楚了。”
典吏笑著結(jié)果禮單遞給身后的衙役,衙役小心地打開匣子開始清點。
典吏請李信在一邊坐下,給李信倒上一杯茶,李信平時都是冷著臉,不怎么愛說話,只有到了庫房,才會給庫房的人一些好臉色。
衙役清點完畢,又捧著兩串珍珠上前來,交給典吏,典吏看了看,討好地笑道:
“信哥,這些是禮單上沒有的,是不是信哥你不小心掉在里面搞混了?”
李信放下茶杯,伸手把那兩串顏色上好的珍珠抓在手里,又從懷中掏出三塊銀子拋給典吏,典吏暗暗掂了掂,大約有五兩,于是笑容更甚,親自送了李信出門去。
返回來,給了兩個衙役一人一塊二兩銀,道:
“按慣例收好。”
其中一名衙役正是張哲,只見張哲往門外看了一眼,回頭問道:
“劉叔,這李信不是知縣大人的親信嗎,怎么還干這勾當(dāng),我看您這熟練的樣子,這怕不是第一回了吧?”
被張哲叫劉叔的,正是庫房典吏,只聽他道:
“你小子也是運氣好,今日盤點,被我叫過來幫忙,才得好處。”
說到這他壓低聲音道:
“這李信啊,別看他平日里總是一副生人勿進(jìn)得模樣,其實啊,手可黑著呢,仗著是知縣的親信,可沒少從這禮單上拿回扣,每次他送來的東西,都要留那么一兩成。”
“這么大膽啊!他胃口可夠大的。”張哲道。
“天下烏鴉一般黑,咱們這新知縣小小年紀(jì),胃口卻大,跟著他的親信,哪有不伸手的啊。咱們拿了李信的錢,就要想好,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
劉典吏一副司空見慣的樣子道。
張哲點頭道:“劉叔說的是,呵呵。”
“好了,干活去吧。”
“好嘞!”張哲笑著答道,眼角余光瞥見門口那一抹衣角,移開目光,若無其事地往里走去。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萬寶樓是張氏家產(chǎn)中最大的酒樓,張氏族長張鴻坤備的宴席很豐盛,茶水、酒水亦很講究。
張鴻坤是個六十多歲的童生,他錦衣玉帶,在宋昭面前,并不收斂一身富貴,仿佛是想借著衣裝,表現(xiàn)張氏一族的雄厚財力。
寒暄時,張鴻坤奉承宋昭道:
“縣尊大人年紀(jì)輕輕就能進(jìn)士及第,實在時少年英才啊,又得朝廷親派為正官,青州縣能遇到大人這樣的好官,是我青州百姓的福氣。”
宋昭謙虛道:
“哪里哪里,本官也是僥幸罷了,當(dāng)不得少年英才著四個字,張族長過譽(yù)了,呵呵。”
“哎,縣尊過謙了,像您這樣年輕的知縣,古往今來都數(shù)不出幾個,大人前途不可限量,呵呵。”
“不敢當(dāng)不敢當(dāng),早就聽說張氏一族行商之能,在青州縣乃至整個淮陽道都是排得上號的,那必是族長領(lǐng)導(dǎo)有方啊,呵呵。”宋昭道。
二人你來我往地商業(yè)互吹,一時間賓主相宜。
陳博衍默默坐在一邊為二人倒酒,適時地補(bǔ)充一兩句彩虹屁,倒也十分和諧。
酒過三巡,張鴻坤還沒說到正題,宋昭也不急,繼續(xù)與他東拉西扯。吃飽喝足后,宋昭起身告辭,張鴻坤又熱情邀請宋昭去自家梅園賞梅品酒。
這天寒地凍的,品什么酒,明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昭裝作不知,略微推辭了一下,便答應(yīng)了。
宋昭坐著張府的豪華馬車來到梅園,張鴻坤親自引了宋昭和陳博衍往花園去,花園中確實種了許多紅梅,一縷縷清香迎面撲來,綿綿悠長,直入心脾。
枝頭盛開的紅梅在冬日雪景的映照下,如詩如畫。滿園梅花流枝綴玉,穿插在奇石間,臥于溪水邊。
亭臺水榭不知是引何處活水,寒冬臘月也不結(jié)冰,反而漂浮絲絲霧氣,環(huán)繞著紅梅綠萼,處處冷香輕霧,橫斜影動,讓人如墜入仙境一般。
“千山萬水無窮色,總遜梅花數(shù)點紅。張族長這一處梅園,果然美不勝收啊,不需美酒醉人,光是這景色都令人心神搖曳啊,呵呵。”宋昭嘆道。
張鴻坤笑道:“縣尊過獎了,此處梅園是我張氏私產(chǎn),大人若喜歡,可常來賞梅解乏,小人已在水榭中備了上好的梅花釀,大人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