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序:人生核心兩字:碰撞。一個人只有在外界和各路高手碰撞,或者夜深人靜時和自己內心深處碰撞,才能日精進,生發智慧。
楊老師開課的學員數量也從陳觀宇去上課時的四五百人到后來一堂課開到一千多人,多的時候接近兩千人。時隔八九年后的現在則是一堂課大幾千人,一個月開兩場。
陳觀宇團隊創造了楊老師平臺全國名地所有分公司加上連總部所在的上海團隊在內的四連冠后,又涌現出別的高手團隊,海南分公司連續三個月三連冠。市場火爆各城市分公司們在你追我趕的節奏下,在16年的七月份暫停下來了。
原因是楊老師受傷了!
七月份,一位寧夏的VlP學員邀請楊老師去他那里聚一聚為他公司的發展提供出謀劃策,順便游玩一下。在到了寧夏的第三天,他們開了幾輛車去沙漠里沖沙,楊老師坐的那輛車司機對路況不是很熟,加上車速比較快,哐當一下子掉入了十幾米高的懸崖!車上的4個人都受傷了,楊老師傷得最重,他的頭頂被車的擋風玻璃碎片給削開了,血肉模糊!楊老師差點當場就掛了。當時其他同行的車趕到時,急忙叫120,急救醫生救援時,都說:“真是命大!削開的位置就差一點點!”
楊老師被緊急送到當地的醫院搶救。主治醫生一看楊老師這傷情,對那送楊老師到醫院的學員說:“在我們醫院治的話把握不是很大,很可能會落下后遺癥,你看…”楊老師用僅存的意識發出微弱的聲音對那學員說:“把我送去上海!”
在包扎止血后,那學員趕緊聯絡航班,連夜把楊老師送到了上海(進飛機艙門時還費了一番周折,因為人在擔架上躺著無法站立),交給了在上海非常有名氣的一個主治醫生,也是楊老師的好朋友。
當時主治醫生對楊老師說:“這手術必須要打麻醉!”楊老師只問了一個問題:“打了麻醉后會不會影響以后的講課?”
主治醫生說:“這個還是會存在腦損傷的風險,說不準…”楊老師得知打麻醉更可能影響以后的講課時,便說:“那就不打麻醉!”主治醫生當時都驚呆了,最后還是尊重楊老師的決定。
整個手術進行了4個多小時,過程可想而知。楊老師完全憑意志力在支撐!這是常人難以想象和堅持的場景!術后主治醫生對楊老師說:“我做了幾百場手術,你是第一個要求不打麻醉而且能堅持下來的,給你縫了58針…”
楊老師用虛弱的語氣回應:“是59針,我一針一針數過的…”原來他是用數縫的針數來轉移一點手術時巨大的疼痛感!楊老師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就像關羽刮骨療毒一樣。
術后楊老師在醫院里慢慢一點點康復,持續的復診。幾個月時間都在醫院里,不能出院。上海總部公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當時陳觀宇分公司開發了有一百多個學員,大家都覺得上楊老師的課物超所值。有的學員上課之前企業一年業績做不到三千萬,上了課后公司調整了管理方式和運營模式加上更好的分配機制,一年多業績就翻了好幾倍,5年后公司價值十幾億,成了準上市公司。這是學的效果很明顯的,也有不少翻一兩倍兩三倍的。當然也有的基礎差一些的暫時在業績上沒多大變化的,但是至少也在思維意識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大家也收獲了一幫愛學習的同學資源。
個別沒有進步的除非學員自我封閉,在學的過程中處于挑毛病的對抗狀態。
這就像在同一個學校里同一個班級里同一個老師在教,成績很突出的考上了清華北大,成績好的30%考上了985、211,剩下的上的普通大學,道理是一樣的。老師是同一個老師,問題是每個企業老板的悟性、格局、思維、經歷、公司規模、資源不一樣,學習結果也不一樣。
陳觀宇想到了自己十七八歲在和二舅學工程手藝時,當時的興趣愛好除了看書以外,還有一個興趣愛好就是經常拿著李小龍的《截拳道》一書在早上起來時或者晚上睡覺前跑到施工工地的小區的頂樓上去練習。練習站樁、蹲馬步,練習出拳、側踢,練習用兩手的兩個手指頭做俯臥撐…持續了一兩年,《截拳道》的書都快翻爛了。所以他那時八塊腹肌相當明顯,干活時力量很足,精氣神很旺。
做什么事情要想拿到成果都是需要持續的。春種秋收。學習也是一樣的,同一個課程學了五遍十遍跟只學一遍的領悟效果和應用效果也是相差很大的。
在16年下半年楊老師那幾個月時間在醫院做康復理療,沒法上臺講課,很多人按捺不住了。當時還是封閉了消息沒有讓廣大學員知曉。有些后面報課的學員上不了課要退款。當時陳觀宇分公司也有幾個學員鬧著要退款,陳觀宇個人自掏腰包墊了部分款給學員。他對楊老師還是很信任的,覺得楊老師肯定后面還是能夠繼續講課。
只是那時和華南大區負責人發生了些矛盾,當時是因為他的引導陳觀宇和他的合伙人劉總才會開城市分公司,就是沒想到為了點利益大區負責人要扣他們的分潤。尤其是劉總就很不開心。所以慢慢她的內心就不堅定了。加上楊老師受這么嚴重的傷萬一以后講不了課咋整?她對陳觀宇說了好幾次要想好后路。一開始陳觀宇沒太在意,到后面也是有被影響,加上有學員要退款等一些事情的發生。
9月底時,劉總的一個朋友和她分享一個公司也在上海的大健康平臺,說是產品很好,對很多亞健康問題甚至一些疑難雜癥都有明顯效果,劉總了解后就跟陳觀宇講公司最好增加一個收入渠道,這個項目不錯,可以去上海公司具體了解一下。
陳觀宇答應了,后面公司的大多數人員都一起去了上海這個大健康平臺,在參加完兩天的產品會議學習和對創始人的格局發心具體了解后,就決定了加入。這創始人以前是搞房地產開發的,因為這款產品救了他的命,所以他毅然決然放下房地產公司全力來做這個產品,立志要推向全國市場甚至國外市場。
健康人人需要,加上產品效果確實不錯,創始人發心也很好,所以在那幾個月時間里,陳觀宇劉總他們還是去發展了市場,也有相應的結果。只是如此一來,便和原來做教育培訓的部分有所沖突,有些學員們沒法理解為啥分公司又要做大健康項目。加上陳觀宇和劉總在公司的運營理念上也有點沖突,所以在年后,在公司運營了兩年后大家友好分手。
17年,陳觀宇開始投資一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