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李智云初掌實權!
- 大唐:夫君,今夜興兵否?
- 早餐羊奶
- 3323字
- 2025-08-26 21:10:01
李智云看了眼陰世師,有了決斷,“臣反對軍事剿匪!”
高亢聲,在殿內響起。
引得許多人側目。
李智云前,議論的頗為激烈,也只區別于剿匪的規模,以及動用宿衛,還是地方府兵罷了。
反對軍事剿匪,還是首次被提出。
“笑話!”
厲聲呵責響起。
陰世師指著李智云,冷笑怒叱:“賢侄反對朝廷剿匪,是你本人同情這些造反的反賊,還是與他們有什么聯系,亦或是,你李閥與他們暗通款曲?”
“不想朝廷剿滅他們!”
陰世師開口,就是好大一頂帽子。
大有一副,借此徹底坐實李閥不臣之心的架勢。
陰世師也是真怒了。
任何反對軍事剿匪者,都是他的敵人!
甚至,想速戰速決的,也是他的敵人!
戰爭、延長戰爭時間線。
他才能借機排除更多雜音,將更多兵權,收歸手中。
“郡公可否容末將把話說完?”李智云不卑不亢道。
“不錯。”杜楷開口聲援,“將軍不妨讓殿中將軍把話說完。”
匪患損害關隴集團利益。
畢竟,反賊到處流竄,燒殺劫掠。
大家的產業遍布關中,損失不小。
但軍事行動。
同樣不符大家利益。
老話說,過兵如過匪!
但凡軍事行動,大軍行動中,官兵劫掠就少不了!
一些膽大妄為之輩,趁亂搶世家大族,也常有的事。
何況,他們也不希望陰世師權力更加龐大,完全壓制他們。
“不錯!”
“郡公,咱們作為長輩,要給晚輩說話的機會嘛!”
……
一群世家老狐貍,紛紛開口聲援李智云。
他們不信李智云,真能說服朝廷,放棄軍事剿匪。
但也不希望朝堂成為陰世師的一言堂。
有小輩甘當愣頭青,支持一下沒什么。
陰世師冷著臉閉口不言,算是默認了。
李智云闡述道:“末將反對軍事剿匪,卻不反對剿匪!”
話有些拗口。
許多人一時間被繞糊涂了,微微皺眉。
“除軍事剿匪,還有招安剿匪!”
“末將反對軍事剿匪,而贊成招安剿匪。”
“理由有三。”
“其一,反賊如流寇,很難一擊必中,徹底剿滅,反賊軍中配置,一般都是少量精銳,配置大規模炮灰青壯。”
其實,很像明末反賊。
數千,乃至上萬軍中。
或許只有五六百精銳,其中一兩百騎馬精銳。
剩下的都是裹挾的炮灰青壯。
事可為,反賊就攻城略地。
一旦事不可為,就丟下炮灰青壯,果斷帶精銳逃竄。
甚至,極端危機時,步兵精銳都能舍棄,只帶走騎馬精銳。
稍微喘過氣后,以僅剩的騎兵精銳,破開一座小縣城,開倉放糧,又能迅速拉起一支草臺班子雜牌軍。
若能不斷裹挾攻城略地。
戰爭中不斷淘汰,精銳老兵會越來越多。
反賊就會慢慢成勢!
總之,這種流寇作戰,很難根除剿滅。
尤其是,百姓整體凄苦,活不下去的背景下,很容易被裹挾。
“其二,現如今,天下亂象紛呈,遍地烽火,百姓心中繃著的一根弦,已經十分脆弱。”
“我們關中尚且好點,但也好不到那里去。”
“一旦行軍事剿匪,脆弱的人心極可能徹底崩解,人心不安,底層百姓愚昧,如無頭蒼蠅亂飛,恐在慌亂不安中,引發更大范圍匪患,甚至雪崩!”
其實,關中有關隴集團強力控制。
歷史上,人心并未雪崩。
但他預測的趨勢,在中原,卻結結實實的上演了。
張須陀厲害吧。
剿匪戰功赫赫。
但人心雪崩,越剿越亂,最后累死己身。
有一個朝代,王朝末期,應對匪患,他認為,很有可取之處。
北宋!
北宋末年。
方臘、梁山等匪患著實也不小。
北宋當權者,采用的策略就是,小反賊能招撫的盡量高官厚祿招撫。
然后送去和方臘這等大反賊打!
立功高官厚祿養著。
戰死了,直接拋棄!
甚至,還能找機會,將其抄家滅族!
“其三,老話說,過兵如過匪,軍事剿匪,無法徹底根除賊勢,消耗巨,又引百姓不安,平添地方不靖。”
“與其如此,不如招安剿匪。”
“賊首所求,無外乎名利。”
“視其勢力,予以官位、財資,將其不動聲色收編到朝廷一方,若有不識抬舉者,再調集大軍,聯合受招撫之賊,以雷霆之勢將其鏟除,或驅逐出關中。”
他權衡利弊后。
選擇反對軍事剿匪。
目的很簡單。
早早扶持地方軍頭!
他分析過了,一旦放開李淵的清君側道路,讓李淵兵不血刃進入關中。
李淵的軍事實力,也就不會太強。
首先,軍隊沒有經過血戰鍛煉。
其次,也無法在途中,大肆收編。
單憑秘密練兵,充其量也就四五萬!
并州歸順他,并州那么大地盤,也需要兵馬駐守,根本無法全部調入關中。
而關中兵馬不給他通過戰爭收編的機會。
結合歷史,李淵抵達長安,軍隊數額,絕不會超過十萬!
反觀陰世師,左翊位將軍。
同時節制皇宮宿衛!
總兵力接近六萬!
陰世師實打實掌握的六萬兵,可都是隋朝常備精銳。
隸屬十六衛!
無論是裝備,還是戰斗力,都是隋軍中NO.1。
比府兵強了好幾個級數。
歷史上,李淵攻打長安,將近二十萬兵馬,打了一個月,才攻克長安。
陰世師就靠六萬兵馬,守長安這種天下第一大城,守了一個月。
所以,三足鼎力之勢中,經他分析,陰世師不需要增強。
反倒是軍頭,要提前培養。
早點納入體制。
讓他們了解熟悉體制斗爭。
別被別人的三瓜兩棗就輕易收買。
要懂得坐地起價!
增加自身籌碼等等。
別像歷史上,何潘人等人,坐擁數萬兵力,就被他三姐李三娘子,數百兵馬,派個馬三寶出使。
隨意說一句:三娘子乃唐國公嫡女!
就輕而易舉收編到李閥隊伍中。
他培養軍頭,是為了和他這個,誓要去做軍頭的人,聯合起來,掣肘長安朝廷,維持三足鼎立之勢,從而一起左右逢源撈好處,壯大自身。
不能為他服務的軍頭,就是垃圾!
啪啪啪!
掌聲突兀響起,緊接著,響聲成片。
杜楷撫須大贊:“賢侄說的太好了,殿下,臣附議殿中將軍,招撫剿匪的提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世族代表支持后,郡守們也紛紛表態支持。
作為地方牧守一方的郡守。
他們最不喜丘八。
過境就要提供軍餉犒勞,每次過境,總會給他們留下一地雞毛爛攤子。
何況,這些郡守,本身大多都是世家人。
將領們想剿匪立功。
可面對世家大族的態度,也不敢駁面子,何況,一部分將領,也真不想追繳流寇。
搞不好,流寇逃竄,各地劫掠,彈劾的折子,就能讓他們丟官罷爵。
陰世師臉色極其難看,他沒想到,李智云真能說出一二三,還很有建設性,能說服眾人。
楊侑很快明白,李智云招撫剿匪的目的,是培養軍頭。
略作沉吟,搶在陰世師反對前,點頭道:“諸卿都贊同,此事就這么決定吧,此提議,是殿中將軍提出。”
“本王有意將招撫重任交給殿中將軍,諸卿以為如何?”
既然是培養軍頭。
提出建議的人,肯定更加清楚如何操作。
“臣支持殿下提議!”陰世師第一個贊同,說話時,眼底閃過寒芒。
他已經想好了。
招撫中,殺了李智云!
除掉李智云。
同時,也為軍事剿匪提供借口!
豎子不能再留了。
陰世師同意,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贊同。
至于陰世師的陰暗心思,有人猜到,但也不會說出來,更不會提醒李智云。
非親非故,就算看好。
也不會濫做好人。
陰世師和李智云斗的越狠越好。
畢竟,他們即惱怒陰世師坐擁大權,又不愿自己主動去招惹。
有個愣頭青跳出來,最好不過。
要是死了,也是小年輕技不如人。
……
“退朝!”
臨近中午,太監尖細唱喝聲響起。
群臣魚貫而出。
杜楷專程等著李智云,笑著夸贊道:“賢侄當真有蘇秦張儀,合縱連橫的辯才啊!”
這是真話!
他們就沒想過,三條理由,說服滿朝文武,招撫剿匪。
歷史上,長安留守朝廷也確實采用了軍事剿匪,而非招撫剿匪。
李智云滿腹苦澀。
如果可能,誰愿如此?
他現在只能先靠一張嘴,慢慢攫取實權!
就比如這次。
他奔走各地,招撫反賊,肯定要配置護衛,二三十騎馬精銳少不了。
這部分人給了他。
他就能收買,變成他的心腹。
這不就是良好開端嗎?
李智云謙遜笑道:“世叔過譽了,晚輩也是被某些人逼到了墻角,何況,用兵剿匪,不符合咱們關隴集團的利益。”
“某些人的權力已經夠大了,不能繼續膨脹,否則,這長安城就真成一家之言了。”
杜楷余光瞥了眼李智云。
哈哈……
當即拍著李智云肩膀,爽朗大笑,“賢侄好好努力,如有需要,盡管來尋世叔,但凡世叔能幫的,一定幫!”
李五郎即表露維護關隴利益。
又隱晦表態,不能讓陰世師徹底做大,完全壓制關隴。
這么識趣的年輕人,馬前卒。
他愿意予以支持!
“世叔建議,年后招撫,先從李仲文開始,對方畢竟是咱們世族人,造反也是受李密牽累,無奈之舉,咱們這邊與他也有些關系,能予以賢侄一些幫助,破局破的好,事情會事半功倍。”
提及與李仲文有聯系,杜楷聲音很低。
“多謝世叔!”李智云行大禮,彎腰拜道。
“殿中將軍!”
就在此時,小太監氣喘吁吁追上來,“殿下請殿中將軍去御書房。”
杜楷大有深意看了眼李智云,催促:“快去吧,別讓殿下久等。”
目視李智云離開背影,饒有深意自語:“了不起啊,身為備受猜忌的李閥子弟,卻深受楊氏皇孫信任,看來,還是小瞧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