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煙火細語,歲歲安然
- 頂流影后:全網跪求她別退圈
- 是小群吖
- 2417字
- 2025-08-23 20:01:45
《春風化雨》的拍攝進度比預想中慢,卻格外踏實。每天收工后,蘇沐妍都要和陸景琰繞著片場附近的小巷走一圈,路燈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腳步聲混著巷子里人家的炒菜聲,滿是煙火氣。
這天收工早,蘇沐妍剛回到酒店,就看到門口放著個竹籃,里面是老周托人送來的木雕小擺件,一只抱著月亮的兔子,兔子耳朵上還刻著細小的桂花紋。籃子底下壓著張紙條:“聽說片場晚上涼,讓小徒弟雕了個暖手的,木頭是老槐樹的,越摸越暖。”
蘇沐妍把木雕揣進懷里,果然帶著淡淡的木香和余溫。她給老周發了條語音:“兔子很可愛,謝謝你,等我回去給你帶片場的桂花糕。”
沒過多久,老周回了條語音,背景里能聽到徒弟們的笑鬧聲:“不用帶糕!你把戲拍好就行!對了,孤兒院的櫻花樹冒新芽了,院長奶奶說等你回來一起澆水!”
蘇沐妍靠在窗邊,聽著語音里的熱鬧,嘴角忍不住上揚。原來幸福從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是有人記著你的喜好,是遠方有人盼著你回去。
***陸景琰處理完新曜文化的事,特意繞到片場來看她。他沒提前說,直到收工時,蘇沐妍才看到站在人群外的他,穿著件灰色大衣,手里提著個保溫桶,像個來接妻子下班的普通丈夫。
“怎么來了?”蘇沐妍跑過去,指尖觸到他微涼的手,“外面風這么大。”
“給你帶了點東西。”陸景琰打開保溫桶,里面是剛燉好的銀耳蓮子羹,還冒著熱氣,“阿姨說你最近熬夜拍戲,讓我給你補補。”
兩人坐在酒店樓下的長椅上,蘇沐妍小口喝著羹,甜而不膩的味道在舌尖化開。陸景琰看著她,眼神里滿是溫柔:“張導說你拍得很好,尤其是昨天那場雨中送孩子回家的戲,在場的人都看哭了。”
“其實是想起了以前。”蘇沐妍放下碗,“想起在孤兒院時,院長奶奶也是這樣,下雨時背著我們蹚水回家。”
陸景琰握住她的手,輕輕摩挲著:“等拍完戲,我們就去孤兒院住幾天,陪院長奶奶曬曬太陽,聽聽孩子們講故事。”
“好啊。”蘇沐妍靠在他肩上,看著遠處漸漸暗下來的天空,“還要帶著老周的木雕兔子,讓它也看看櫻花樹。”
***片場的生活簡單而規律,蘇沐妍漸漸找回了拍戲的樂趣。不再執著于鏡頭角度,不再在意臺詞是否完美,只是跟著角色的情緒走,當女主角把自己的棉衣裹在凍得發抖的孩子身上時,她想起林姐總把最好的資源讓給她;當女主角在廢墟上給孩子們講課,她想起老周在工坊里教徒弟們手藝的樣子。
有天拍一場哭戲,導演喊“卡”后,蘇沐妍卻還沒緩過神。小演員們圍過來,遞上紙巾,有個小男孩小聲說:“蘇姐姐,你別難過,我們會聽話的。”
蘇沐妍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眼睛,突然笑了,眼淚卻還在流:“姐姐不是難過,是開心。”
開心自己能把這些溫暖的故事講出來,開心這些孩子能在戲里感受到愛,開心經歷了這么多,自己還能保持心底的柔軟。
***中秋那天,片場放了半天假。蘇沐妍和陸景琰去了附近的集市,買了塊桂花味的月餅,還買了盞兔子燈。晚上回到酒店,兩人坐在窗邊,點著兔子燈,看著窗外的月亮。
“新曜文化的第一個項目定下來了,是個紀錄片,拍幕后工作者的。”陸景琰咬了口月餅,“老周也同意出鏡,說要講講道具師的故事。”
“那很好啊。”蘇沐妍看著兔子燈里跳動的燭火,“以后別人提起我們,不只會想到影后和總裁,還會想到我們做的這些小事。”
“嗯。”陸景琰握住她的手,“等你拍完戲,我們就去冰島,看看極光,再去云南的星光小學,看看孩子們。”
蘇沐妍點點頭,靠在他懷里。兔子燈的光映在兩人臉上,溫柔得像一層薄紗。她突然覺得,曾經追求的榮耀和掌聲,都不及此刻的安穩,有愛人在側,有牽掛的人在遠方,有喜歡的事可做,這就夠了。
窗外的月亮很圓,像個巨大的銀盤,照亮了整個夜空。蘇沐妍閉上眼睛,聽著陸景琰平穩的心跳,知道明天醒來,又會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這樣的日子,歲歲年年,真好。
夜深時,蘇沐妍被窗外的月光驚醒,發現陸景琰正坐在桌前,借著手機微光翻看老周發來的工坊照片。屏幕上,幾個徒弟圍著剛雕好的“春風化雨”主題木雕,笑得露出豁牙,木雕上的女先生牽著孩子的手,細節里滿是暖意。
“在看什么?”她輕聲問。
陸景琰回頭,把手機遞給她:“老周說這是給電影殺青準備的禮物,要放在首映禮現場。”他走回床邊,替她掖好被角,“還說等你回去,要教你刻小木牌,說能安神。”
蘇沐妍看著照片,指尖輕輕劃過屏幕上的木雕:“等殺青了,我們去工坊待幾天吧,我想跟他學學。”
“好。”陸景琰在她身邊躺下,把她攬進懷里,“還要帶院長奶奶和孩子們去,讓他們看看老周的手藝,順便給櫻花樹澆澆水。”
月光透過窗簾縫隙照進來,落在兩人交握的手上。蘇沐妍聽著他沉穩的呼吸,感受著懷里的溫度,突然覺得,那些曾經讓她輾轉難眠的苦難,都成了此刻安穩的注腳。
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沒有萬眾矚目的光環,只有這樣細水長流的陪伴,和對未來的小小期許,就足以填滿往后的歲歲年年。
第二天清晨,片場的桂花又開得盛了些,風一吹,細碎的花瓣落在蘇沐妍的劇本上,像撒了層金粉。她蹲下身撿花瓣時,小演員們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說:“蘇姐姐,我們昨天跟院長奶奶視頻了!她說櫻花樹的芽又長了一點!”
“還說等我們拍完戲,要做桂花糕給我們吃!”另一個孩子舉著畫本,上面畫著滿樹的櫻花和冒著熱氣的糕點,“我把你和陸叔叔也畫進去啦,你們在樹下吃糕!”
蘇沐妍接過畫本,指尖撫過稚嫩的線條,心里暖得發疼。她把昨天撿的桂花小心地夾進畫本里:“等回去,我們把這個送給院長奶奶,好不好?”
孩子們齊聲應著“好”,聲音清脆得像林間的鳥鳴。不遠處,張國立導演舉著相機,悄悄拍下這一幕,鏡頭里,蘇沐妍的側臉映著晨光,眼里的溫柔比任何時候都動人。
收工時,陸景琰發來消息,說新曜文化的紀錄片開機了,第一個鏡頭拍的是老周在工坊里磨刻刀,陽光落在他手上的老繭上,像鍍了層光。蘇沐妍看著照片,突然想起老周說過的話:“好手藝都是磨出來的,就像好日子一樣。”
她站在片場的夕陽里,看著遠處漸漸亮起的燈火,突然覺得,所有的等待和堅持都有了意義。那些散落的溫暖,那些不期而遇的善意,正像此刻的夕陽,一點點把天邊染成溫柔的橘色,也把往后的日子,烘得暖融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