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雪的消融
- 日本文豪,開局拯救絕望少女
- 大象的冰箱
- 2840字
- 2025-08-07 18:59:33
1995年1月18日東京都文京區音羽,講談社本部,這棟其貌不揚的大樓內正在因為阪神大地震的事情忙得飛起。
日本地震不多見,但是像阪神大地震這種級別的災害可謂是幾十年一遇,阪神大地震是自1923年關東大地震以來,規模最大的都市直下型地震。
神戶又是日本關西重要城市,人口密集,地震又在清晨發生,因此造成相當多傷亡。官方初步統計有5千人死亡,4萬多人受傷。
所以即便是講談社,也停止了一些娛樂漫畫、作品的刊載,轉而將一些緬懷、鼓勵的文章給放了上來,希望能夠引起社會關注以及予以災區支持。
畢竟按照這時的日本人民所說,雖然關西地區并未降雪,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遠比大雪更加令人心寒。
同時,按照各大企業、組織的慣例,送去救援物資、千紙鶴以及雜志報刊用以消磨時間也是必要的。
所以在地震發生一個小時內,乾心治立刻召集了編輯們,開了一個緊急會議。
畢竟在地震的前一天,大家正因為“淺野悠的餿主意”而焦頭爛額,銷量不好,又因為《且聽風吟》的成功而多印了些《群像》,結果滯銷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地震之后的各大出版社,要么是當場籌措一些雞湯出來給大眾吃,要么是譴責政府反應遲緩,無所作為,甚至還有去挖當初的防震工程不夠好的……
可是淺野悠的作品卻以一種提前問世的方式,給這些人一個狠狠的背刺。
在地震發生當天下午,第一批印有《一碗清湯蕎麥面》的《群像》以及講談社支援的物資就抵達了神戶周邊的避難所,在帶去了溫飽的同時也給予了一定的心靈救助。
在此之前,“池中之物”的《且聽風吟》便已經名聲在外,經過一周的發酵,《且聽風吟》的第一二章早就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新作,此時又拿出來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自然成了這些無事可做的難民的消遣。
家沒了、工作丟了,家人死了,還有什么比這樣的情況更絕望的嗎?
應該沒有,但是能做什么呢?
除了躲到避難所,除了等待不知是否能夠到達的救濟之外,還有什么能做的呢?
最開始是一個在縣立淡路高等中學任教的老師竹森文,出于安撫學生的目的,他決定看一看講談社送過來《群像》,從上面找幾篇文章念一下。
因為封面的【爆誕!《且聽風吟》“池中之物”新作《一碗清湯蕎麥面》!】,他選擇直接翻到這一頁,因為他也看過《且聽風吟》。
“我來給大家講個《群像》上的故事,大家不要吵,安靜下來聽我念完好嗎?”
滄桑的聲音只得到附近小部分人的肯定,所以他決定要念下去。
“對于面館來說,最忙的時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館的這一天,也是從早就忙得不亦樂乎?!?
“平時直到深夜12點還很熱鬧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過10點,就很寧靜了。北海亭面館的顧客,此時也像是突然都失蹤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顧客出了門,店主要說關門打烊的時候,店門被咯吱咯吱地拉開了。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孩子走了進來。6歲和10歲左右的兩個男孩子,一身嶄新的運動服。女人卻穿著不合時令的斜格子短大衣。”
“‘歡迎光臨!’老板娘上前去招呼?!?
“‘啊……清湯蕎麥面……一碗……可以嗎?’”女人怯生生地問。那兩個小男孩躲在媽媽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著老板娘。
竹森文到底是資深的老教師,即便是初見這篇文章,他也能夠快速把握其中的情感,并且運用合適的語氣和音量將故事娓娓道來。
似乎是老板不給三碗面,而是加了一份半的面的舉動令人欽佩,這份尊重別人、體諒他人難處的舉動讓兩名手中緊握礦泉水的女生開始抽泣。
不久之前,他們在街道上徘徊尋找救援,有個好心的警察給了她們兩支水。
緊接著,等到竹森文朗讀到老板娘藏起了預約牌,母子三人開始互相感謝家人、坦白自己的近況的時候,他自己的聲音也逐漸開始哽咽。
而這個時候,學生們挨得近了些,為的就是給更多逐漸圍過來的人們騰位置,此時此刻的他們就和故事中“豎著耳朵,全神貫注聽母子三人說話的老板和老板娘”一模一樣,做著和“一條毛巾,各執一端,正在擦著奪眶而出的眼淚?!辈畈欢嗟男袨椤?
見狀,竹森文在學生的攙扶中站起,將自己滄桑的語調提高了少許,讓周遭的哀嚎和哭泣逐漸止住。
這位年過七十的老教師用顫抖的喉腔,皺褶的手掌和藏污納垢的臉,聲情并茂地朗讀道:
“一年,又是一年,二號桌始終默默地等待著??赡缸尤诉€是沒有出現?!?
“北海亭面館因為生意越來越興隆,店內重又進行了裝修。桌子、椅子都有換了新??啥栕绤s仍然如故。老板夫婦不但沒感到不協調,反而把二號桌安放在店堂中央。”
“‘為什么把這張舊桌子放在店堂中央?’有的顧客感到奇怪?!?
于是,老板和老板娘便會像現在的竹森文一樣,將“一碗清湯蕎麥面”的故事告訴他們,并將這個故事當作對他們自己激勵,即便這對母子已經許久未出現了。
當故事到這里的時候,竹森文似乎已經看不太清楚文字,他只覺得自己眼眶逐漸被什么濕潤的東西給占據,模糊了起來。
他想摘掉破損扭曲的眼鏡下來擦拭,卻沒料到一個十三四歲的初中女生主動上前來,從他粗糙龜裂的手中接過了雜志。
緊接著,嘹亮青澀、但是元氣十足的女聲開始響徹在了避難所擁擠的空氣中,搖曳在昏黃的燈光下:
“知道二號桌由來的朋友們,嘴里雖然沒說什么,可心里都有在想著,今年二號桌也許又要空等了吧。那塊“預約席”的牌子,早已悄悄地站在二號桌上?!?
“狹窄的座席之間,客人們一點一點地移動著身子坐下,有人還招呼著遲到的朋友。吃著面,喝著酒,互相夾著菜?!?
“有人到柜臺里去幫忙,有人隨意拉開冰箱拿來東西。什么廉價出售的生意啦,海水浴的艷聞軼事啦,什么添了孫子的事啦?!?
“十點半時,北海亭里的熱鬧氣氛到達了頂點。就在這時,店門被咯吱咯吱地拉開了。人們都向門口望去,屋子里突然靜了下來?!?
“兩位西裝筆挺,手臂上搭著大衣的青年走了進來。這時,大伙都松了口氣,隨著輕輕的嘆息聲,店里又恢復了剛才的熱鬧。”
“‘真不湊巧,店里已經坐滿了。’老板娘面帶著歉意說?!?
“就在她拒絕兩位青年的時候,一位身穿和服的婦人,深深低著頭走了進來,站在兩位青年的中間?!?
“店里的人們,一下子都屏住了呼吸,耳朵也豎起來了。”
“‘唔……三碗蕎麥面,可以嗎?’穿和服的婦人平靜地說?!?
母子三人以一種嶄新的模樣出現在了闊別許久的老朋友的面前,恰如這些災后尚且未失去希望的人們所設想的那樣,也期盼著自己的破繭成蝶。
泣不成聲的老板娘遲疑了良久,在蔬菜店老板的提醒下這才將母子三人迎接到二號桌,并且朝著廚房的老板知會了一句。
可淚流滿面的丈夫卻應不出聲來,就像是此時此刻,圍繞在竹森文和小女孩身邊的老人、年輕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沒有哪怕一個人能夠繼續方才的吵鬧。
“店里,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和鼓掌聲?!?
“店外,剛才還在紛紛揚揚的飄著的雪,此刻也停了。皚皚白雪映著明凈的窗子,那寫著‘北海亭’的布簾子,在正月的清風中,搖曳著,飄著……”
最后的最后,接過竹森文接力棒的小女孩已經臉紅地鞠躬逃走,躲在了父母的懷中,竹森文雙手捧著這篇文章,久久不能出聲。
他和這里所有的難民們都一樣,良久的沉默、啜泣,直到某個人開始鼓掌,說著一些鼓勵彼此的話,人群才終于恢復了生機。
他們遲來的歡呼和鼓掌,就和“北海亭”的顧客們一樣,即便避難所外沒有飄雪,那場落在人們心里的雪也逐漸開始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