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為何
- 洪武:從心肺復蘇救人開局
- 叫天
- 2040字
- 2025-08-26 00:01:00
說完之后,他便拿出一份奏章,讓內侍轉呈御前。
看到洪武皇帝去看他的奏章,胡惟庸心中略微有些得意的。
他知道,洪武皇帝非常在意民生,因此對于這個倒鈔法,他也是非常上心,昨日議事結束之后,就立刻去辦了。
問清楚了新鈔細節,定出了詳細舊鈔換新鈔的規則,他有把握,洪武皇帝一定會贊許的,甚至他還留了一點讓洪武皇帝發揮的余地在里面。
不一會之后,洪武皇帝就看完了他的奏章,當即問他道:“卿調查了一貫錢的工墨錢需三十文,為何還定下這工本費要四十文?”
“回陛下的話,衙門要專門騰出人手給百姓換鈔,也是需要時間和精力的。”胡惟庸對皇帝的問話,絲毫不感到意外,立刻就回答道。
他其實心中非常清楚,洪武皇帝的心里,百姓比官吏更重要,說不定就會免了多出來的十文錢,以示他的仁德。
他之所以不干脆主動去掉十文錢,就是要給洪武皇帝發揮的空間。
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洪武皇帝卻對他說道:“這個倒鈔法關系到百姓對大明寶鈔的信任,就不要收錢了,可免費更換!”
胡惟庸一聽,頓時有些傻眼,全都免了?
回過神來,他忍不住提醒皇帝道:“陛下,要是全免了,百姓都拿舊鈔來換新鈔的話,朝廷就會多一筆開支了!”
朱元璋聽了,卻是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百姓用舊鈔來換新鈔,本身并不會因此多一些錢,只是讓手中的寶鈔還是值這個錢。雖說朝廷多一筆支出,只要能維持百姓對寶鈔的信心,那也是值的!”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之后,又進一步解釋道:“否則百姓只是來換同一面值的新鈔,但是卻要多付出一些錢,這本身就是在告訴百姓,這寶鈔的錢,就不值這么多錢了。如此一來,便會損及他們對寶鈔的信任,以后寶鈔只會越來越不值錢。這寶鈔要是不值錢了,誰來承擔此后果?”
此時的胡惟庸,可以說是大明朝的大管家,當然了解財政情況。他聽完洪武皇帝的話,頓時就驚出了一身冷汗。
大明寶鈔要是不值錢,那整個大明財政都會出現難以承受的后果!
他還沒來得及說話呢,就聽洪武皇帝又對他說道:“各類賦稅,只要是朝廷征收的,也都改下,可以全都由寶鈔來交付,寶鈔面值是多少,朝廷就認多少?!?
之前的時候,規定百姓繳納賦稅時,必須用“寶鈔+實物”搭配,比如田賦的一部分就是用寶鈔繳納,其他還需要糧食。朱元璋聽完了趙一民所說紙幣的本質之后,加深了他對紙幣的認知,因此,就趁著這個倒鈔法討論的時候,決定改下賦稅的收取,進一步強化百姓對寶鈔的信任。
不得不說,朱元璋絕對是夠聰明的,不需要別人詳細教,他自己都能舉一反三。
此時,胡惟庸聽到他的旨意,頓時又是一驚,連忙提醒道:“陛下,要是百姓全都用寶鈔來交的話,朝廷所需糧食從哪里來?”
洪武皇帝一聽他的話,就明白他的認知,還停留在以前,而此時的自己,比他要高一個檔次了。
于是,他便帶著微笑,對胡惟庸說道:“如果朝廷都不能全認寶鈔面值的話,你讓百姓如何相信寶鈔的面值?朝廷需要糧食,自然是可以用寶鈔來買便是,至關重要一點,寶鈔上是多少面額,就值多少錢,這才是最重要的!”
胡惟庸肯定也是有才華的,要不然,洪武皇帝也不可能忍他很久。
此時,就見胡惟庸聽皇帝再三強調百姓對寶鈔的信任,這么直白地指點,他仔細想想,也回過神來了,當即佩服地說道:“陛下圣明,都是微臣愚鈍,險些壞了大事!”
朱元璋聽到他的這個話,比以前聽他吹捧的話,感覺更是受用。因為今日這點,他是明確知道,自己的認知比胡惟庸高一個檔次的。
于是,就見他微笑著說道:“寶鈔上的學問,還遠不止如此,卿可知道,何為通貨膨脹,何為通貨緊縮否?”
胡惟庸一聽,頓時有點傻眼,這個什么詞,連聽都沒聽過,他又怎么可能會知道!
他抬頭看向洪武皇帝,心底原本對這個泥腿子出身的皇帝,隱隱有絲不屑的,此時卻不敢小覷了,連忙躬身回奏道:“微臣愚蠢,還請陛下指點?!?
關鍵的問題是,洪武皇帝也還不知道啊!
但是,這并不影響洪武皇帝裝逼,就聽他淡淡地說道:“此乃財賦一道的學問,卿還是要多多格物才好,萬不可小覷!”
這么說話,顯得他懂,同時他也想看看,自己看重的臣子,在這方面的能耐,到底怎么樣?
說完之后,他便宣布退朝,而后返回后宮去了。
胡惟庸卻是有點傻了,他又不笨,知道這是洪武皇帝對他的一次考驗。
打仗上,他自認為肯定是比不過洪武皇帝的,但是,在學問一道上,要是也被皇帝難住,那就實在太丟臉了。
好在洪武皇帝并沒有當場讓他解釋,這樣他還有補救的機會。
財賦一道的學問,要多格物?
今日之議,戶部尚書并不在場,于是,胡惟庸便帶著疑惑去了一次戶部,結果沒想到,根本沒人知道什么是通貨膨脹,什么是通貨緊縮?
最后還是御史大夫陳寧提醒了他,道:“這應該是格物新得,指不定就是那人格物出來的,要不丞相傳他過來問話?”
“誰?”胡惟庸一聽,先是不解,不過很快就回過神來,便立刻確認道:“你說宋濂的那個弟子方孝孺?”
事后,他有打聽過方孝孺的消息,還真別說,這方孝孺從小有“小韓愈”之稱,還堅持格物致知,經世致用的主張,和他老師宋濂的格物觀點并不同,并且堅持己見不聽勸。
那一日以平民身份列席文華殿御前議事,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
胡惟庸也當即肯定,估計就是這個方孝孺得出來的學問,沒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