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陛下圣明,太子仁德
- 洪武:從心肺復(fù)蘇救人開局
- 叫天
- 2042字
- 2025-08-21 00:01:00
當(dāng)朱元璋帶著太子朱標(biāo)等人出現(xiàn)時,文華殿內(nèi)恢復(fù)了該有的狀態(tài),之前的一切,似乎沒有出現(xiàn)過。
朱元璋似乎也不知道文華殿內(nèi)發(fā)生過什么事情,在群臣見禮之后,便笑呵呵地說道:“俗話說得好,人不走運的時候,喝水都能塞牙,吃什么都會噎到,卿等以為然否?”
胡惟庸等人一聽皇帝這開場白,頓時都是心中一驚。
皇帝無緣無故,突然提這個“人不走運”是什么意思?這是在暗示什么?
就在他們心中有些惶恐,以為皇帝暗示誰會倒霉時,卻又聽到洪武皇帝接著說道:“前幾日太子尋得一法,可救硬物噎到而亡之人。朕以為,只要是人,皆有可能遇此危機,為此,特意讓太子把此法公諸天下。”
自古以來,就沒有一對皇帝父子是像洪武皇帝父子一般的。
別的皇帝,有好處肯定都是自己的,甚至還會防備著太子,絕對不會像朱元璋一樣,有損名聲的事情,都會攬到自己頭上,而好處就讓太子去得。他可以當(dāng)壞人,好人由太子來當(dāng)。
這次也是一樣,他把海姆立克法的救治法,就歸到了朱標(biāo)的頭上。
此時,等他一說完。文華殿內(nèi)的官員,立刻都松了口氣,原來皇帝真的只是在說人不走運會噎到的事情,而不是在暗示什么。
這一放心之下,他們也就專注于噎到這件事了。
不得不說,皇帝的說法絕對是有道理的。都是一把年紀(jì)的人了,肯定有遇到嗆到的情況,也可能有聽說誰噎到甚至噎死的情況。
不管官位有多高,不管權(quán)勢有多大,自己或者親人都存在噎到,甚至噎死的可能。
如果說,以后遇到這種情況,都有救治之法,那不管是誰,絕對都是欣喜的。
這不,等朱元璋說完,包括胡惟庸等人明白了情況之后,全都露出欣喜之色,立刻一起出列叩謝皇恩。
等他們再度平身之后,太子朱標(biāo)便開口說道:“前幾日尋得硬物噎到救治之法后,已令太醫(yī)院核實,確實有效。故此,奉父皇旨意,將此法公諸天下,造福天下萬民!”
說完之后,他便令跟隨而來的太醫(yī)院院使出列講解。
這幾天里,幾十個宦官宮女都在嘗試被硬物噎到的情況,終于遇到了幾次,然后用太子之法,果然就輕松解救。
此時,太醫(yī)院院使出列,便在這文華殿侃侃而談,把救治的原理和法子都詳細(xì)解釋了一遍,甚至還讓兩個宦官當(dāng)著所有的人進行演示。
一個宦官脫了上衣,露出肚擠眼,院使進行講解,讓另外一個宦官做動作,差不多全過程演示了一遍。
包括胡惟庸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看得非常仔細(xì),甚至有不明白的地方,他們也會問。畢竟這個法子學(xué)會了,以后可能會救自己或者親人一命,沒人會不在意!
等到講解完畢,太醫(yī)院院使和宦官退下之后,洪武皇帝便笑瞇瞇地說道:“諸卿以為,此法如何?”
不用說,包括胡惟庸等人在內(nèi),全都是一頓夸,有迎合上意的成分,也有真心感謝。
“此法人人皆需,實乃惠及萬民之法也!”
“陛下圣明,太子仁德,才有此法現(xiàn)世,臣等之幸也!”
“臣敢斷言,唯有盛世才會有如此惠世之法,吉兆也!”
“沒錯,唯有圣人在位,才有此吉兆!”
“……”
聽著底下臣子的馬屁,朱元璋并不打斷,只是帶著微笑聽著他們在說。
一直到底下臣子說得差不多了,他才開口說道:“諸卿可知,此法非是無中生有,乃是格物所得也!”
一直沒有開口的宋濂,聽到這話之后不由得一愣。
他隨即明白過來,為什么上午的時候,皇帝會突然問他有關(guān)格物的事情了。
想到這,他若有所悟,轉(zhuǎn)頭看了下身后站著的方孝孺。
皇帝讓他去當(dāng)太子陪讀,不是因為他有個性,而是他的格物主張讓皇帝滿意?
有一點,他是沒法否認(rèn)的。就是這個格物出來的救治噎死之法,確實不錯,甚至可以說是惠及子孫后代的事情!
但是,他依舊覺得,格物之道,首在明心。類似這救治噎死之法,那只是碰巧而已。
他在想著的時候,以胡惟庸為首的人,順著洪武皇帝的意思,又是對格物一頓夸。
在這過程中,胡惟庸有偷偷打量過方孝孺,他猜測,這個格物所得,怕是這個年輕人的進獻之法,所以才會出現(xiàn)在文華殿內(nèi)。
但是,讓他又不明白的是,他們都開始討論政事了,皇帝卻壓根沒提及這個年輕人,仿佛他根本不存在一樣,這情況,又讓他有點納悶了。
議事了一陣之后,就聽洪武皇帝問胡惟庸道:“這段時間來,政務(wù)多是卿在處置,可有什么重要之事還未奏對的?”
胡惟庸聽了,立刻選了一件準(zhǔn)備好的事情回答道:“陛下圣明,正有一件影響民生之事,需要恭請圣裁!”
“哦?”朱元璋一向很關(guān)心民生問題,一聽之下,立刻便問道,“奏來!”
胡惟庸得到允許,便立刻回奏道:“大明寶鈔實施已有年余,因其材質(zhì)為桑紙,時間一久,多有折損,為此民間用寶鈔時,已現(xiàn)折舊費一說。每次買賣,皆多收寶鈔也。如今折舊費已達(dá)一成左右,如此下去,微臣就怕寶鈔會如同前朝一般不再值錢!”
紙幣并不是朱元璋首創(chuàng),首先出現(xiàn)在北宋,元朝時候官府也用過,后來變得一文不值。
因此,當(dāng)朱元璋聽到胡惟庸這話之后,立刻警醒。如今處處都是用錢的時候,他絕對不會允許大明寶鈔貶值的。
于是,他立刻看向胡惟庸說道:“中書省可有對策?”
“回陛下!”胡惟庸自然是準(zhǔn)備過的,便立刻回奏道,“微臣以為,百姓既然擔(dān)心寶鈔折損而收折舊費,如此朝廷可允許民間用舊寶鈔換新寶鈔,便能解百姓之憂,折舊費一說,便無從收起了!”
朱元璋聽得點點頭,對于胡惟庸的才能,他還是滿意的,當(dāng)即贊道:“如此,準(zhǔn)卿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