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自菲薄,我準備把身契還給你,今后你跟我在軍中立了功,也能得到賞賜和升遷?!绷喊才牧伺牧喝募绨蛘f道。
梁三是家奴,雖然如今擔任著梁安的親兵都尉,在軍中卻沒有任何記載,也不會有軍餉。
若是梁安上戰場,他護衛左右立下功勞,也不會得到封賞。
“公子。”
三聞言噗通一聲跪了下來,急道:“下的愿意一直為奴,侍奉左右,求公子不要趕小的走!”
“起來。”
梁安沒好氣道:“誰要趕你走了?你愿意為奴,難道還愿意讓你子孫后代一直為奴?”
“這…”梁三聞言沉默了。
他父母都是梁家的下人,如今在莊子上擔任管事。
五歲的時候他就被選為梁安的長隨,從小受到的教育便是忠于梁安。
可人都是有私心的,他愿意一直為奴,侍奉跟隨梁安。
但卻不愿意自己的子孫后代一直為奴。
“行了,趕緊起來。”
梁安擺手道:“即便還了你們身契,你依舊是我長隨,等成親后,翠嬋就擔任院里的管事丫鬟,協助娘子管理院內事物?!?
“多謝公子!”梁三聞言這才起身,嘴角上揚,卻被他死死壓住了。
“傻樂什么呢?”
梁安瞪眼道:“想笑就笑?!?
“嘿嘿。”梁三咧嘴一笑。
“好好教教劉虎,等你成親,我給你放幾天假?!?
梁安說完,把帕子丟給梁三,便進了屋子。
劉虎武藝很不錯,缺點就是不夠機靈,也不識字。
還得好好教教才行。
梁安來了里間,華蘭在丫鬟的伺候下剛剛梳完妝。
見梁安進來,說道:“官人昨晚回來晚了,妾身有件事忘了說了。昨日收到母親送來的信,說是下個月十六到京?!?
華蘭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自從出嫁后,她就沒見過家人了。
等盛家來了汴京,以后走動也方便許多。
“那到時候我隨你前去碼頭迎接一下。”
梁安可惜道:“如今情況特殊,母親那邊應該不會舉辦馬球會了,不然倒是可以邀請岳母和你弟弟妹妹們去玩玩?!?
“以后總有機會的,母親她剛來汴京,人生地不熟的,真要讓她去參加馬球會,她也不自在?!比A蘭笑道。
“這倒也是。”
梁安微微頷首,提醒道:“不過你決絕了姨母,她那邊未必會死心。岳母來京,她或許會找岳母說些什么,你記得跟岳母提提此事。”
上次康王氏讓華蘭納個康家庶女給梁安做妾。
經過梁安的提醒,華蘭打消了這個念頭,并沒有回復康王氏。
到底是自己親姨母,無憑無據的,也不好撕破臉皮。
華蘭本以為她不回復,康王氏就能明白她的意思,這件事便這么過去了。
可她完全低谷了康王氏的臉皮,年前居然主動登門,詢問她考慮的如何了。
華蘭直接回絕了,康王氏勸說無果,氣呼呼的走了。
到底是華蘭嫡親的姨母,過年也不能不去拜年。
卻不曾想康王氏居然還不死心,以談話為由拉著華蘭去后院用飯,安排庶女盛裝打扮,前去正堂給梁安倒酒。
梁安不好發作,借口上茅房,讓人去通知了華蘭。
別看華蘭性子好,在得知康王氏居然一點臉都不要,做出這種事來,差點沒掀了桌子。
即便如此,她飯都沒吃完,就拉著梁安離開了康家。
梁安可是知道這個康王氏有多不要臉,王大娘子又經常被她哄騙。
劇中就連康王氏截胡了王大娘子為如蘭安排的親事,王大娘子都能原諒她,可見一斑了。
以康王氏的蠱惑能力,未必不能忽悠王大娘子勸說華蘭給他納妾。
梁安擔心華蘭因為王大娘子剛到汴京,心里開心之下,不一定會提這件事,特意提醒了一下。
“不會吧?”
華蘭有些難以置信道:“上次我們飯都沒吃完就直接走了,姨母她臉皮不至于厚到這個程度吧?”
“很難說。”
梁安說道:“你來汴京時間不短了,也該聽說一些關于你那個姨母的事了?!?
華蘭聞言臉色通紅,感覺臊的慌。
康王氏對于康海豐那些妾室,手段也很簡單。
老實本分的就留著,生下姑娘沒事,可要是生下哥兒,就直接弄死。
那些不老實的妾室,都落個一尸兩命的下場。
康王兩家雖然都已經沒落了,但余澤還是有一些的。
王家那邊和盛纮托人找關系幫忙善后,倒也沒有吃官司。
至于康家的那些庶女,只要及笄的,都會被康王氏送給達官顯貴做妾。
別看因為康王氏的原因,康家名聲不好。
可康海豐父親怎么說也官至禮部侍郎,康家也是書香門第。
康家庶女姿色不錯,加上這個出身,許多人還是拒絕不了的。
可這種事怎么可能完全瞞的住,許多官眷多少知道一些,私底下沒少談論。
華蘭自然也聽說了,任誰有個這樣的親戚,都會覺著丟人。
“官人放心,我會跟母親說清楚的?!比A蘭點頭道。
“走吧,該去給父親母親請安了?!绷喊舱f道。
夫妻倆先去給梁輝和吳大娘子請安,然后回到院里用飯。
飯后,梁安便出門前去衙門當差。
路上梁安吩咐梁三前去打聽關于朝中的消息。
到了衙門,例行見了手下幾個指揮使,聽他們匯報了各自轄區的情況,簡單叮囑幾句,便把人打發走了。
幾人剛走,梁三就回了了。
“公子。”
梁三行禮道:“聽說今早朝中大半官員,都去求見官家,請求官家收回成命。
官家身子不適,并沒有見那些官員。不過卻說,小皇子停棺大相國寺,等將來再陪葬皇陵?!?
“知道了,下去吧?!绷喊矓[了擺手。
等梁三退下后,梁安揉了揉眉頭,他不明白官家為何這么快妥協。
之前梁安猜測,官家是想用此事來試探百官的態度,還覺著官家出了個昏招。
可要真如此,官家不可能這么輕易的妥協才是。
“或許官家是以退為進,知道等他上朝,百官必然會逼迫他立儲。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先做退讓,讓百官短時間不好逼迫他立儲?”
梁安搖了搖頭,果然他不適合揣摩人心。
即便他知道一些事情的走向,也很難應付接下來的的變局,離京才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