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熱的,又要掉毛了。”貓說道。
“嗨!環境里,我們都是弱勢群體,更容易消化不良。”狗說道。
“野生的環境總是讓人羨慕人類的文明,更容易治療環境帶來的心理疾病。”貓說道。
“這就是你的矯情,人類的狡詐就是虛偽,被遺棄的人更容易暴虐。”狗說道。
“被飼養,真是美妙,不再追求活著,而是追求信仰,多么讓人開心的事。”貓說道。
“信仰是人類為了共存建議出的修身養性,本質就是扼殺不正常的戰爭。”狗說道。
“總是有感情的,基層本就是惡劣,太渴望文明的建交了,起碼有面子。”貓說道。
“只有同等和同時的思維共頻,才能有心的呼喚,其余都叫矛盾的包容,而包容不會是無底線的,提供不了情緒就會厭惡。”狗說道。
“我也珍視我的毛發,可惜斑斑點點,沒那么好看,要不然也有一頓垂憫。”貓說道。
“我腿部的撞傷還沒好,又遇上炎熱,怕是要發炎了,還不如來一槍。”狗說道。
“別說了,我害怕。”貓說道。
“越是沒有資源,活著的成本反而增加,貧苦,貧苦,說得就是我們。”狗說道。
“只要被看到就好了,總歸有希望的。”貓說道。
“三不管地帶反倒是有活著的歸途,而被覬覦只會帶來買賣。”狗說道。
“人太讓人覺得值得,特別是智慧。”貓說道。
“因為有人覺得活著是有來無回的歷程,所以就用智慧打開了時光之旅,體會了人生,便得到了滿足。”狗說道。
“靠近他們的代價太大了,為什么得不到愛護,我這么可憐。”貓說道。
“因為得不到滿足,所以不快樂,因為想依賴,所以被傷害。”狗說道。
“隔壁小花就被照料得很好,一樣都是雜毛,待遇就是不一樣。”貓說道。
“在于友善,在于被感動,你的依賴是物質,而人依賴的是精神,說人物質,其實是人堆砌的保護色。”狗說道。
“那我善良是不是會被愛。”貓說道。
“取悅為代價的善良會扭曲人性,也是消滅自己,學會善良的本心,熱愛自己的生活,風雨總會眷顧你。”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