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孤燈熄盡九重天,正德燼

朕感覺到生命正從這具軀體中迅速流逝。三十一歲,正值壯年,卻已油盡燈枯。豹房的錦繡帷帳此刻在朕眼中模糊成一片血色,就像那年應州之戰后,夕陽染紅的戰場。

“陛下,該用藥了。“張永的聲音仿佛從很遠的地方傳來。

朕無力地搖頭,喉間泛起腥甜。自南巡落水后,這具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太醫們束手無策的模樣讓朕想起當年父皇病重時的情景。何其相似,只是那時跪在龍榻前的是朕,而今躺在龍榻上的也是朕。

“都退下吧。“朕艱難地揮了揮手。殿內腳步聲漸遠,燭火在紗帳上投下搖曳的影子。

“照兒。“

這聲音讓朕渾身一震。多少年沒聽過這個稱呼了?自從父皇駕崩,再無人敢如此喚朕。朕掙扎著支起身子,看見龍榻邊站著個熟悉的身影——明黃色的常服,消瘦卻挺拔的身姿,還有那雙永遠含著溫和笑意的眼睛。

“父...皇?“朕的聲音嘶啞得不像自己。

朱佑樘——朕的父皇,弘治皇帝,就那樣靜靜地站在床前,仿佛他從未離開過。歲月沒有在他臉上留下痕跡,還是朕記憶中最后一次見到他時的模樣。

“你長大了,照兒。“他伸手撫上我的額頭,那觸感如此真實,冰涼如玉。

朕忽然像個孩童般哭了起來。十五歲登基時的惶恐,第一次微服出宮時的興奮,建造豹房時的肆意,御駕親征時的豪情——所有這些畫面在腦海中翻涌,最終都化作滾燙的淚水。

“父皇,兒臣...兒臣辜負了您的期望。“

父皇坐在床邊,就像朕小時候做噩夢時那樣輕拍朕的背。“你一直是個聰明的孩子,只是太愛玩了。“

“何止是玩...“朕苦笑,喉間又涌上一股血腥味,“那些御史罵得對,兒臣荒淫無道,不理朝政,建豹房,縱情聲色...“

“但你從沒讓百姓挨餓。“父親打斷我,聲音依然溫和,“弘治年間攢下的國庫,你沒揮霍殆盡;邊境雖有騷動,卻未釀成大禍;應州一戰,你親自上陣保住了疆土。“

朕怔住了。這些年來,朕聽到的都是“武宗荒唐““不理朝政“的指責,從未想過會有人——尤其是父皇——看到這些。

“記得你五歲時,非要騎那匹西域進貢的烈馬。“朱佑樘眼中泛起回憶的光芒,“所有人都攔著,只有朕說'讓他試試'。結果你摔斷了胳膊。“

朕摸著左臂那道早已愈合的傷疤,那是父皇唯一一次對朕發怒——不是因為朕騎馬摔傷,而是因為朕哭著想再試一次時,他心疼得紅了眼眶。

“你從小就不服管束,朕卻總由著你。“朱佑樘嘆息,“或許朕錯了。若對你嚴加管教...“

“那我還是我嗎?“朕脫口而出,隨即被自己的話驚到。是啊,若按部就班做個循規蹈矩的皇帝,那還是朱厚照嗎?

父皇笑了,眼角的紋路與我記憶中分毫不差。“所以朕不怪你,照兒。你活得真實,這比做個完美的傀儡強。“

殿外傳來隱約的更鼓聲。朕知道時候不多了。

朕漂浮在一片混沌中,分不清是夢是醒。耳邊隱約有哭聲,似乎是皇后,又似乎是那些平日對我唯唯諾諾的太監們。朕想睜開眼,卻發現連這點力氣都沒有了。

“照兒,跟朕來。“

父皇的聲音像一盞明燈,穿透迷霧。朕感覺自己輕飄飄地站了起來,低頭卻看見另一個“朕“仍躺在龍榻上,面色灰白如紙。

“這是...“

“魂魄離體。“父皇牽起我的手,“時辰未到,朕帶你看看你錯過的風景。“

四周景象忽然扭曲變幻,朕看見了東宮的琉璃瓦,陽光下閃閃發亮。一個約莫七八歲的男孩正趴在墻頭,錦衣沾滿灰塵。

“那是...朕?“

小太子靈活地翻過宮墻,落地時卻撞進一個懷抱。年輕的朱祐樘板著臉,眼中卻藏著笑意:“又逃課?張先生告到朕這里來了。“

“《論語》兒臣早背熟了!“小太子撅著嘴,“那些之乎者也,無聊得緊。“

朕怔怔望著這一幕。原來朕厭惡那些繁文縟節的性子,這么早就顯露了。

場景忽變。文華殿內,十四歲的朕正偷看《水滸傳》,卻被突然進來的劉健抓個正著。那位嚴厲的大學士氣得胡子發抖:“太子殿下當以圣賢書為重!“

記憶如潮水涌來。那些年被逼著背誦的經史子集,被沒收的民間話本,因偷偷習武而被罰跪的夜晚...朕忽然明白自己后來為何要建豹房——那不過是個長大的孩子,在報復性享受遲來的自由。

“父皇早就知道?“朕聲音發澀。

父皇笑而不答,帶朕飄過重重宮墻。乾清宮的御案上,堆著厚厚奏折,一個穿著龍袍的背影正在燭光下批閱。

走近才看清,那竟是朕自己——眼下青黑,卻神情專注。案角放著個不起眼的木匣,里面整整齊齊碼著密折。朕震驚地看著“朕“展開其中一份,上面詳細記錄著寧王在江西的異動。

“這些...“

“你暗中派錦衣衛監視各地藩王。“父皇輕聲道,“正德五年,寧王府購置兵器的消息,就是你用密折通知楊廷和的。“

記憶的閘門轟然打開。是了,朕雖不上朝,卻從未真正荒廢朝政。那些在豹房醉生夢死的白天,有多少個夜晚我其實在燈下審閱密報?江彬貪污的罪證,錢寧勾結藩王的鐵證,都是朕暗中收集...

“為什么...“朕喉嚨發緊,“為什么兒臣要做這些表面功夫?為何不堂堂正正...“

“因為你恨那些文官。“父皇一針見血,“他們越罵你荒唐,你越要演給他們看。“

朕如遭雷擊。是啊,那些道貌岸然的大臣們,何曾真正了解過龍袍下的朱厚照?他們只看見朕建豹房,看不見朕暗中保全了直言敢諫的楊慎;只嘲笑朕自封“鎮國公朱壽“,卻不知這個身份讓我能親自巡視九邊...

場景又變。這次是通州的運河碼頭,朕穿著粗布衣裳混在商隊里,聽腳夫們議論朝政。

“聽說皇上又去宣府玩了?“

“呸!去年韃子犯邊,要不是'朱壽將軍'帶兵死守,咱們早沒命了!“

“怪哉,皇上在宮里享福,倒有個將軍和他同名...“

朕望著那個混在人群中微笑的自己,忽然淚流滿面。原來最懂我的,竟是這些不識字的百姓。

“父皇,兒臣...好累啊。“積壓多年的委屈決堤而出,“每天戴著面具,昏君也扮,明君也裝...連哭都要躲在豹房里...“

父皇將朕摟入懷中,就像朕十二歲那年獵場墜馬時一樣。我聞到他衣襟上熟悉的龍涎香,哭得像個孩子。

“朕知道。“他撫著我的背,“做皇帝難,做你自己更難。“

天空泛起魚肚白,遠處傳來晨鐘。父皇的身影開始透明。

“時辰到了。“他松開我,指向紫禁城外,“你看。“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朕震驚地看見京城大街小巷,竟有不少百姓在門前焚香。更遠處,宣府邊關的將士們自發面向京師肅立。

“他們...“

“百姓心中有桿秤。“父皇的身影越來越淡,“照兒,該走了。記住,史書工筆不如人心所向。“

“父皇,兒臣怕。“朕忽然抓住他的袖子,就像小時候那樣,“怕史書工筆,怕后人唾罵...“

“怕什么?“父皇拍拍我的手,“你可知民間怎么傳唱應州大捷?'武宗皇帝真英雄,單槍匹馬退敵兵'。那些文官寫的史書,未必比百姓口耳相傳的更真實。“

朕想起應州城下那個沖在最前面的自己,鎧甲染血卻放聲大笑。那一刻,朕不是困在紫禁城里的傀儡,而是真正活著的朱厚照。

“可是...兒臣沒有子嗣...“這是最大的遺憾,也是最深的愧疚。

朱佑樘沉默片刻,輕聲道:“興獻王之子聰慧仁厚,可為明君。“

朕明白他的意思。是啊,堂弟朱厚熜,或許比我更適合那個位置。朕忽然釋然了——這江山,終究會交到能善待它的人手中。

燭火漸弱,父皇的身影也開始模糊。朕知道他該走了,或者說,是朕該跟他走了。

“父皇,再給兒臣講個故事吧。“朕輕聲請求,就像小時候無數個夜晚那樣。

朱佑樘的聲音漸漸飄遠:“從前有個小皇子,他不想當皇帝,只想做個普通人...“

朕微笑著閉上眼睛。在意識消散前的最后一刻,朕仿佛又回到了東宮的后花園,那個偷溜出宮玩耍的小太子,被父皇找到時不僅沒受責罰,反而得到一串糖葫蘆。

最后的時刻,朕忽然想起什么,掙扎著問道:“父皇,來世...來世兒臣還能做您的孩子嗎?“

朱佑樘的笑聲隨風飄散:“只要你別再偷朕的御馬...“

紗帳外跪滿了大臣,朕知道,他們等的不是朕的康復,而是朕的咽氣。

“擬詔……“朕掙扎著起身,鮮血從嘴角溢出,“朕……傳位于興獻王世子……“

楊廷和老淚縱橫,伏地道:“陛下圣明!“

圣明?呵,朕這一生,最恨的就是“圣明“二字!帳外傳來隱約的哭聲,不知是為朕,還是為這搖搖欲墜的江山。朕緩緩合上眼,恍惚間又回到了少年時,騎著西域進貢的烈馬,在南海子獵場上一騎絕塵。——那時風是自由的,朕也是。

晨光穿透云層時,我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龍榻上的“朱厚照“已經沒了氣息,而我的魂魄卻向著光亮處飄去。恍惚間,我換上了一身戎裝——不是龍袍,而是“鎮國公朱壽“的鎧甲。

這樣也好。我想。至少黃泉路上,能做回真正的自己。

乾清宮外,跪滿一地的宮人聽見龍榻上最后一聲呢喃:

“威武大將軍朱壽...凱旋...“

豹房煙冷,龍舟波靜,繁華終歇。縱馬居庸,巡邊宣府,曾是豪情烈。親提銳旅,應州旗鼓,驚破胡塵三疊。笑朝堂、清流空議,怎知天驕心骨。江山依舊,龍袍誰著?寂寞陽間陰闕。戲服蒙塵,鷹犬星散,往事隨寒月。莫嘆荒唐,百年功過,自有青史磨涅。憑欄處、秋風正起,亂鴉啼血。

乾清宮的鐘聲響了三十一下……

公元1521年即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駕崩,年三十一。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青阳县| 托克逊县| 墨玉县| 石门县| 伊通| 灵石县| 临邑县| 清原| 铁岭县| 衢州市| 贵阳市| 荔浦县| 边坝县| 峨边| 清苑县| 墨脱县| 南投市| 金秀| 喀喇沁旗| 山丹县| 宁夏| 长顺县| 建水县| 湖北省| 郴州市| 江西省| 固阳县| 西昌市| 莱西市| 故城县| 崇明县| 靖边县| 开封市| 阿拉善左旗| 沈阳市| 岑溪市| 塘沽区| 固镇县| 永仁县| 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