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大學考古系的教學樓,即使在春天也帶著一絲古舊的涼意。林平剛整理完一批新出土的陶片資料,正準備去圖書館查閱一篇關鍵的西亞青銅器論文,就被同門師兄叫住了。
“小林,孫老師在辦公室,臉色不太好,讓你趕緊過去一趟。”師兄的語氣帶著點小心翼翼。
林平的心“咯噔”一下。孫教授是她碩士期間的導師,一向沉穩寬厚,很少會有“臉色不好”的時候。她放下手中的拓片袋,快步穿過安靜的走廊,心頭莫名籠上一層陰云。
推開教師辦公室的門,一股舊書和茶葉混合的氣息撲面而來。孫教授正坐在堆滿書籍和卷宗的辦公桌后,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看到林平進來,他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指了指對面的椅子。
“孫老師,您找我?”林平坐下,雙手不自覺地交疊放在腿上,指尖有些發涼。
“小林來了,坐。”孫教授嘆了口氣,摘下眼鏡,揉了揉疲憊的眉心,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有件事,我得提前跟你通個氣。”
林平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一種不祥的預感愈發強烈。
“是關于博士名額的事。”孫教授的聲音低沉而緩慢,帶著深深的無奈,“你這三年的努力和天賦,老師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無論是田野發掘的吃苦耐勞,還是理論研究的扎實功底,在同屆學生里都是拔尖的。按往年,你申請留校直博,是板上釘釘的事……”
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措辭,最終還是艱難地開口:“但是……今年政策風向有變,上面壓縮了人文學科,尤其是基礎學科的研究生招生指標,尤其是博士名額,砍得非常厲害。院里今年拿到的名額……比預期少了將近一半。僧多粥少,競爭……會異常殘酷。小林,你……想要繼續深造的難度,陡增了。”
如同一盆冰水當頭澆下!林平只覺得渾身血液都涼了半截。她攥緊了手指,指節微微發白,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孫老師……去年,明明還可以申請的,怎么今年就……”她努力了三年的目標,眼看就要唾手可得,卻在終點線前被一道無形的政策高墻無情攔住。
“小林,你先別激動。”孫教授連忙安撫,臉上寫滿歉意和無力,“政策這東西,年年都在變,風向難以預測,也不是我們基層能左右的。學院領導也在盡力爭取,但大環境如此……”他嘆了口氣,從抽屜里拿出一份裝幀精美的文件,推到了林平面前。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院里也在積極尋找其他出路。這里……還有一個選擇,一個可能更適合你,甚至起點更高的機會。”孫教授的目光帶著鼓勵,“你看看這個——中外合作考古人才培養項目。”
林平的目光落在文件封面上。設計簡潔大氣,印著項目名稱和幾個合作機構的logo。然而,當她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贊助方名稱,卻像一道閃電,瞬間劈開了她剛剛升起的微弱希望!
**望辰基金會。**
又是他!**周望!**
這個名字,如同一個無法擺脫的魔咒,在她以為已經逃離、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再次以如此強勢的姿態介入!他怎么就能……無處不在?!
一股混雜著憤怒、無力、甚至是一絲被窺探的恐懼感,瞬間攫住了林平。她強壓下翻涌的情緒,目光繼續往下掃:
**項目名稱:中埃國際聯合考古項目——“尼羅河之畔”**
**地點:埃及盧克索西岸**
**內容:參與由中埃兩國頂尖考古機構聯合主持的帝王谷外圍區域大型聚落遺址發掘與研究……**
**學制:3年(含1年國內課程,2年埃及田野)**
**授予學位:合作大學聯合博士學位(中方認證)**
**……**
**費用:約30萬元人民幣(含學費、國際旅費、田野期間食宿及部分研究經費)**
**埃及。盧克索。帝王谷。尼羅河畔……**
這些曾經只在書本和紀錄片里出現的、充滿神秘與誘惑的名字,此刻真實地呈現在她面前。對于一個考古學子來說,這無疑是夢想中的頂級平臺!能參與這樣規格的跨國項目,接觸最前沿的發掘技術和理論,其價值遠超在國內按部就班讀博。
三十萬的費用,對于曾經的她而言,無異于天文數字,足以將夢想徹底碾碎。但現在……那筆來自周望的、讓她一直心存芥蒂的“橫財”,卻讓她有了選擇的底氣。這份底氣,在此刻顯得如此諷刺。
“孫老師,”林平抬起頭,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這個項目……教育部備案了嗎?學位的認可度……”
“這個你完全不用擔心!”孫教授立刻解釋,語氣帶著對這個項目的推崇,“這是文化部和外交部牽頭推動的重點文化合作項目,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頂尖考古人才。望辰基金會只是利用他們在海外,特別是中東地區的深厚人脈和資源,促成了這個項目的具體落地和資金支持。學位的含金量和認證是絕對有保障的!”他頓了頓,看著林平,眼神中帶著一絲了然和期許,“更何況……你和基金會的周先生也認識。我看到校長辦公桌上這份項目計劃書時,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你!你的語言能力(英語)、田野經驗、還有那股子鉆研勁頭,都是最合適的人選!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啊,小林!”
認識?何止是認識!林平心中苦笑。這份“千載難逢”的機會背后,分明是周望那只無形的手在精準操控。
“孫老師,”林平深吸一口氣,將文件輕輕推回桌面,語氣堅決,“非常感謝您為我著想,也感謝學院提供這個機會。但是……這個項目,我恐怕……不能接受。”
“為什么?!”孫教授顯然沒料到她會拒絕,驚訝地瞪大了眼睛,“這么好的平臺,這么好的機會!就因為……贊助方是望辰?小林,做學術,有時候也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只要能實現你的學術理想,平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林平無法解釋她與周望之間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和心底深處的忌憚。她只是搖了搖頭,站起身:“老師,我再想想。謝謝您。”她幾乎是逃也似的離開了辦公室,留下孫教授一臉困惑和惋惜。
走在通往圖書館的林蔭道上,春日午后的陽光透過新綠的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卻絲毫驅不散林平心頭的陰霾和煩躁。周望的身影、清苑的公寓、劇院的包廂、強制安排的旅行……以及現在這只伸向學術領域的手,讓她感到一種深陷蛛網、無處可逃的窒息感。難道她真的永遠無法擺脫他的影響,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軌跡嗎?
就在這時,口袋里的手機突兀地震動起來,屏幕上閃爍的名字,正是那個讓她心煩意亂的源頭——**周望**。
林平盯著那名字,像盯著一條吐信的毒蛇,下意識地想直接掛斷。手指懸在紅色的拒接鍵上,猶豫了幾秒,一種莫名的、混雜著憤怒和想要質問的沖動,讓她最終還是劃開了接聽鍵。
“喂?”她的聲音帶著明顯的冷硬和疏離。
電話那頭,周望的聲音透過電波傳來,平穩,低沉,卻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沒有寒暄,直奔主題:
“林平,你忘記了你的夢想嗎?”
這句話像一根尖銳的針,精準地刺中了林平內心最柔軟也最堅硬的角落。她瞬間哽住,一股委屈和憤怒沖上頭頂:“周……周大哥,你什么意思?”她甚至沒意識到自己用了這個略顯親近卻充滿諷刺的稱呼。
“我什么意思?”周望的聲音依舊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你辛辛苦苦,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堅持走下去的路,不就是為了觸摸歷史的塵埃,解開時光的密碼嗎?考古,不就是你心底最深處的渴望?現在,一個能讓你站在世界級考古舞臺上的機會擺在眼前,你卻因為項目背后站著的是我——周望——就望而卻步,畏縮不前?”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陡然帶上了一絲銳利的失望和激將:“我印象中那個在火災里敢挨家挨戶敲門的林平,那個在車禍后咬著牙復健、拼了命也要考上研究生的林平,可不是這樣一個……因為無關人等的存在,就輕易放棄夢想的膽小鬼!”
“你胡說!”林平像是被踩了尾巴的貓,瞬間炸毛,聲音也拔高了,“我才不是膽小鬼!我才不是因為他……”她的話戛然而止,意識到自己掉進了周望的語言陷阱。
電話那頭傳來一聲幾不可聞的輕笑,仿佛早已預料到她的反應。“是不是,你自己心里清楚。機會就在那里,路也在你腳下。選擇權,永遠在你自己手上。我只是……不想看到明珠蒙塵。”周望的聲音最后竟帶上了一絲難以言喻的復雜意味,隨即,通話被干脆地掛斷。
“嘟…嘟…嘟…”
忙音傳來,林平握著手機,站在人來人往的路邊,胸口劇烈起伏。周望的話,像重錘一樣砸在她心上。膽小鬼?因為他是周望就放棄?不!她絕不能被這樣定義!她熱愛考古,渴望更廣闊的天地,埃及的項目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因為躲避周望而放棄,那才是真正的懦弱和因噎廢食!
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和對自己學術追求的執著,瞬間壓倒了那些復雜的顧慮。她深吸一口氣,眼神重新變得堅定,轉身大步流星地朝孫教授的辦公室折返回去。
……
就這樣,帶著幾分被激將的意氣,幾分對夢想的不甘,還有一絲連她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對未知挑戰的向往,林平“稀里糊涂”地簽下了項目協議,踏上了飛往埃及的旅程。
開羅,吉薩高原的風沙帶著千年法老的低語。項目的開工儀式選在了一個極具當地特色的酒店舉行。晚宴上燈火輝煌,衣香鬢影。來自中埃兩國的官員、學者、贊助商代表齊聚一堂,氣氛熱烈而融洽。穿著主辦方提供的、剪裁合體的米色亞麻套裝的林平,站在角落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她看著人群中心那個熟悉的身影——周望。
他正與埃及文化部的一位高官相談甚歡,流利的阿拉伯語夾雜著英語,舉手投足間是慣有的從容自信和長袖善舞。他穿著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裝,在充滿異域風情的環境里,依然是最耀眼的存在。林平抿了一口手中的果汁,心中充滿了疑惑:望辰基金?埃及?他龐大的商業帝國,什么時候對尼羅河畔的沙子感興趣了?
仿佛感應到她的目光,周望結束了談話,端著酒杯,穿過人群,徑直朝她走來。水晶吊燈的光芒落在他深邃的眉眼間,帶著審視和一絲……玩味?
“林小姐,看起來似乎……不太享受這慶祝的時刻?”周望在她面前站定,語氣帶著慣常的、讓人捉摸不透的疏離感。
林平定了定神,迎上他的目光,問出了心底盤旋已久的疑問:“周董說笑了。我只是好奇,日理萬機的望辰基金掌舵人,為什么會不遠萬里,對埃及的考古項目如此……慷慨解囊?這似乎……與您的主業相去甚遠?”
周望晃了晃杯中的琥珀色液體,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你知道,明遠集團,或者說,現在整合后的望辰控股,最主要的海外收入來源地,是哪里嗎?”
林平微微一怔,腦海中閃過一些經濟新聞的片段,一個答案呼之欲出,讓她有些難以置信:“不會是……埃及吧?”
“嗯。”周望坦然地點點頭,目光投向窗外夜幕下隱約可見的金字塔輪廓,“能源、基建、通訊……這里,是望辰非常重要的戰略支點。”他收回目光,重新落在林平臉上,那眼神仿佛在說:現在,你明白了嗎?
林平心中豁然開朗,隨即涌起一股更深的無力感。**原來如此!**什么支持學術,什么文化情懷,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鞏固他的商業版圖!她這個“被資助”的考古學生,不過是這場宏大商業布局中,一枚彰顯社會責任、潤滑當地關系的、體面的棋子罷了。她嘴角扯出一個略帶嘲諷的弧度:“周董……真是深謀遠慮。”
周望仿佛沒聽出她話里的諷刺,只是淡淡地說:“各取所需而已。林小姐能在這里實現學術抱負,望辰也能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何樂而不為?”
……
接下來的日子,林平的生活被切割成了截然不同的兩面。
白天,她是尼羅河西岸炙熱沙地上揮汗如雨的考古隊員。戴著寬檐帽,裹著防沙頭巾,穿著耐磨的工裝褲,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隊員以及當地的埃及工人一起,在導師的帶領下,小心翼翼地清理著暴露出來的泥磚墻體、陶器碎片、動物骨骼。烈日的暴曬、風沙的侵襲、繁重的體力勞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帶來的溝通磨合,都讓這份工作充滿艱辛。但每當刷子拂去千年塵埃,露出一段清晰的象形文字銘文,或是一件保存完好的小雕像時,那種與遠古文明直接對話的震撼和喜悅,足以抵消所有的疲憊。她沉浸在探方里,專注地繪圖、記錄、分析,感覺自己的專業能力在飛速成長。
然而,一到傍晚,當她拖著沾滿塵土、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營地,往往還沒來得及清洗,就會被周望派來的司機“準時”接走。
“周先生新成立的‘望辰國際文化交流公司’,剛剛起步,人手實在緊張,尤其是能應對高端商務場合、又懂點文化的助理,一時半會兒真找不到合適的。只好委屈林小姐暫時充個數,幫忙應酬一下。”來接她的助理每次的說辭都如出一轍,客氣中帶著不容拒絕。
這種鬼話,林平連標點符號都不信。但項目的埃及方負責人卻對此樂見其成,甚至私下找她談話,語重心長:“林,你的參與非常重要!周先生是項目重要的贊助人,也是我們在埃及開展工作的關鍵支持者。這些社交場合,是建立聯系、獲取信息、甚至為項目爭取更多資源的寶貴機會!你要積極參與,展現我們團隊的風采,這對整個項目都有莫大的幫助!”
于是,林平不得不脫下沾滿沙塵的工裝,換上晚禮服或得體的套裝,被周望帶入一個又一個奢華而陌生的酒會。開羅的五星級酒店、盧克索尼羅河畔的游艇晚宴、阿斯旺高級度假村的冷餐會……燈光迷離,觥籌交錯,空氣中彌漫著昂貴的香水、雪茄和權力的氣息。
這里的世界與考古工地天差地別。周望永遠是人群的焦點,操著流利的英語或阿拉伯語,與政商名流談笑風生,話題圍繞著油田開采權、港口建設、電信投標、文化投資……那些動輒上億美金的數字和復雜的商業術語,對林平來說如同天書,陌生又帶著一絲詭異的熟悉感——畢竟,她曾短暫地身處過那個財富與權力的漩渦邊緣。
她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努力扮演著“臨時助理”的角色,掛著得體的微笑,卻只想找個角落安靜地待著,或者干脆溜走。但周望似乎總能精準地捕捉到她想要逃離的意圖。每當她腳步悄悄挪向露臺或洗手間方向,周望總能適時地結束一個話題,轉向她,自然地把她引入對話中心。
“林小姐是我們這次中埃考古項目的核心成員,對盧克索西岸的聚落形態有獨到的見解。哈立德先生對古埃及的平民生活很感興趣,不如請林小姐簡單分享一下最新的發現?”或者,“這位是埃及國家博物館的XX館長,林小姐在陶器類型學上頗有研究,你們可以交流一下……”
幾句話,就把林平牢牢釘在了原地,不得不硬著頭皮,用她有限的英語或借助翻譯,磕磕絆絆地應付著那些或真誠或客套的詢問。每當這時,她都能瞥見周望眼中一閃而過的、近乎促狹的光芒,讓她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時間就在這白天的黃沙汗水與夜晚的衣香鬢影、學術的純粹專注與商場的虛偽應酬中,一天天流逝。盡管充滿了被操控的不甘和身處兩個世界的撕裂感,但不可否認的是,埃及這片土地本身,擁有著無與倫比的魔力。
當夕陽的金輝灑滿吉薩高原,將三座巨大的金字塔染成溫暖的赭石色,投下悠長而神秘的影子時;當尼羅河在月光下靜靜流淌,如同一條鑲嵌著星辰的墨藍色緞帶時;當她在卡納克神廟巨大的石柱森林中穿行,觸摸著刻滿千年故事的浮雕時……一種源自大地深處的磅礴、寧靜與永恒感,會悄然包裹住林平,撫平她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金字塔見證過無數王朝的興衰,尼羅河承載了千萬年的時光。與這宏大的時空相比,個人的恩怨糾葛、暫時的身不由己,似乎都變得渺小起來。她開始學著在周望安排的應酬中觀察、學習,甚至偶爾也能捕捉到一些對項目有用的信息;她也開始理解,周望將她帶入這些場合,除了那點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思,或許也真的存了幾分讓她開闊眼界、接觸不同層面世界的用意——盡管方式依然強勢得讓人惱火。
在尼羅河畔的星光與風沙中,林平的心境在不知不覺中沉淀、開闊。她依然不喜歡周望的掌控,但她學會了在夾縫中尋找自己的節奏和空間。
為期數月的田野季在緊張而充實的發掘中接近尾聲。林平收集了大量寶貴的一手資料,曬黑了一圈,眼神卻更加明亮銳利。短暫的交流項目結束,她帶著滿身的沙土氣息和沉甸甸的收獲,以及一份更為復雜的、對那個男人難以言喻的觀感,踏上了歸國的航班。
等待她的,是整理浩瀚的埃及發掘資料,以及碩士畢業的最后沖刺——論文答辯。新的挑戰就在眼前,而她和周望之間那盤未下完的棋,似乎也遠未到終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