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佯攻解圍
- 三國,劉封,蜀漢上柱國
- 狼煙九萬里
- 2187字
- 2025-08-20 00:01:00
章武元年六月,成都。
“曹魏先后派遣六萬大軍來犯,眾卿家有何見解?”
劉備問起眾人。
“啟奏陛下,曹魏此番圍襄陽而不攻,意在在柤中。劉后軍雖殲滅徐晃軍,但對曹魏言損失不大。如今張郃一萬騎兵來援,荊州兵寡將微,只能被動防守。臣以為,當派一上將出兵漢中,威脅長安。另外聯系東吳,讓他們在東線佯攻,以解荊州之圍。”
丞相諸葛亮出列啟奏。
之前計劃讓馬超率軍趕往襄陽。
不過隨著江陵的迅速攻陷,孫權退兵求和,這一路兵馬就沒必要去了。
現在曹魏攻打荊州甚急,還調派了騎兵。
劉封兵少將寡,急需成都方面的策應。
這也是隆中戰略的計劃。
曹魏攻荊州、劉備這邊就出漢中,聯合孫權出兵,也無需真的出兵,只需做做樣子,曹魏三線開戰,壓力很大,荊州之圍遂解。
諸葛亮的建議是眼下最佳的方案。
其他人也不好說什么。
東州系、益州系之前或許不太服諸葛亮,但現在諸葛亮是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新官上任誰也不愿意觸霉頭。
劉備略一沉吟,道:“可!”
“誰可出兵漢中?”
劉備又問起這個。
關羽在東三郡,身體也不是很好,自然也無法領兵。
張飛大軍還在荊州,防止孫吳卷土重來,也為了震懾武陵、零陵豪強。
眼下只剩下趙云和馬超。
但劉備對馬超并不放心。
馬超在西涼很有威望,被稱之為神威天將軍,深得羌人信賴。
萬一馬超領兵進入了涼州不回來了,那豈不是損失大了?
至于趙云?
劉備覺得他并無獨自領兵經驗,有些難以擔當如此重任。
再說趙云身為中護軍,負責成都安危,輕易也不可動。
“可以馬超為帥,以魏延為副,領兵一萬出漢中。”
諸葛亮提了個建議,接著又補充道:“此行是佯攻,只需做做樣子而已。”
之前漢中之戰消耗甚重,至今尚未恢復元氣。
此時攻打關中殊為不智。
善!
劉備點了點頭。
只是佯攻的話,讓馬超露露面也可以。
“何人可出使東吳?”
劉備又問起了這個。
荊州一戰,把孫權的野心打掉了,此刻也正是安撫他的時候。
“尚書鄧芝!”
諸葛亮又舉薦了一個人。
“孫權未必肯出兵?”
許靖擔憂道。
雙方因為荊州之戰爭斗了一年,均損失慘重。
曹魏攻打荊州,孫權肯定幸災樂禍。
“可命關平把東吳家眷送歸……”
諸葛亮說道。
江陵一戰,劉封俘獲了東吳不少家眷,一直扣押在江陵。
孫權遣諸葛瑾數次來要,諸葛亮都沒有答應,就等著現在能派上用場。
“這件事,丞相安排吧。”
劉備點了點頭。
若是不給點好處,孫權未必肯配合。
就算是配合了,也未必用心。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孫吳這盟友也靠不住。
“臣,領命!”
諸葛亮躬身。
……
消息很快傳到了東吳。
孫權立即召集群臣商議。
因為劉封的緣故,夷陵之戰并沒有爆發,孫權也沒有向魏稱臣。
曹丕、劉備先后登基,都遣使封賞了孫權。
曹丕封孫權為魏驃騎將軍,武昌侯。
劉備封孫權為漢大將軍,鄂侯。
但孫權都沒有正式接受,也就意味著他既不想當漢臣,也不想當魏臣。
“今魏蜀戰于襄陽,劉備以三千江東家屬遣使邀我出兵合肥,本侯當如何?”
孫權問起手下。
東吳也不是鐵板一塊,主要分為兩大派系。
一個是外來戶淮泗集團,也就是跟隨孫堅孫策打江東的老臣,比如程普、黃蓋、周瑜魯肅等人。
另一個就是江東四大家顧陸朱張。
孫氏早期,江東大族都不怎么服氣他。
也難怪,孫家不過是個小門小戶,孫堅也靠著軍功才當上了一個太守。
比底蘊、比實力、孫家都上不了臺面。
孫策打下了江東,以武力壓服了江東大族,不服者殺。政治上壓制江東大族,重用淮泗集團的外來戶。
但武力壓服終究是下策,最終也遭到了反彈。
孫策死于刺客之手。
孫權就聰明多了,他對江東士族采取了懷柔之策。
政治上給予這些人當官的機會。
顧雍、陸遜、朱桓、張溫四大族的代表也都紛紛進入了東吳高層序列。
這讓江東士族對孫權統治也沒那么大的抵觸了。
當然了,也不是那么的服氣。
畢竟孫權的聲威遠不如父兄。
這也是為啥赤壁之戰前夕,孫權文臣大部分建議投降曹操的真正原因。
“君候,曹丕篡位,天怒人怨,理應討伐。”
張昭站了出來。
張昭是孫吳文臣之首,也是孫策留下來的顧命大臣。
但赤壁之戰主張投降,被孫權所厭惡了一輩子,終身沒能成為吳國丞相。
不過現在他是堅決反對和曹魏講和的代表。
這也不奇怪,開始的時候張昭也懷有輔佐孫氏匡扶大漢的念頭。
但曹丕現在篡位了,那就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至于劉備的蜀漢?
那也是亂七八糟的玩意。
只是此刻魏強而蜀弱,所以連劉抗曹自然是符合張昭的心思的。
“子布此言差矣,魏蜀戰于荊州,我江東坐山觀虎斗便是了,何苦要為他人做嫁衣?”
顧雍站了出來。
作為四大家的代表,他自然要在這個問題上表明四大家的意愿。
荊州之戰,四大族子弟死傷慘重,自然不能算了。
魏蜀爭斗,東吳看著便是了,何苦要蹚這一灘渾水?
“唇亡齒寒,蜀漢若敗,東吳自然首當其沖,焉能坐視不理?”
張昭反問。
眼下魏蜀戰于荊州,荊州若丟,魏國是集中精力進川跟劉備決戰呢?還是順道來滅吳?
所以最佳的應對就是,蜀強則聯魏,魏強則聯蜀。
“主公,荊州一戰,劉備假子劉封屠我五千江東子弟,這個仇尚未報,何來聯盟?”
顧雍抱拳道。
江東大族歷來都看不上劉備,所以攻打荊州時,他們出力甚多。
沒想到最后卻落了個損兵折將的下場。
敵人刀上的血還沒干呢?
這個時候談合作?
豈不是讓江東百姓心寒嗎?
聽到兩位謀臣說的都有道理,孫權有些拿不定主意。
“子瑜,你有何看法?”
孫權忽然問起諸葛瑾。
“當伐不伐!”
諸葛瑾言簡意賅。
意思是可以響應劉備,但不可真幫劉備出力。
好一個當伐不伐!
孫權一拍桌子,笑道:“就依子瑜之意這么辦吧。”
《炎漢史、劉封世家》——曹魏寇荊州,劉備孫權各出兵佯攻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