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8章 削藩之亂,抗清援朝

根據記載,后金分別在1627年和在1636年兩次大規模攻打李朝,稱為“丁卯之役”和“丙子之役”,意圖解除明朝的牽制、掠奪物資并迫使李式臣服。

不過現在已經與歷史不同,時間提前了兩年,在崇禎六年十月份,皇太極為了突破明朝對其的經濟封鎖,不得不提前發起了進攻。

由于李朝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李朝大臣認為明朝曾經幫助他們擊退過倭寇,也就是萬歷年間的壬辰倭亂。

因此絕大部分人認為理當與明朝交好,歷代的國王均接受明朝的冊封,拒絕廢除明朝年號,并依舊保持宗藩關系。

不過他們也知道,自己一個小國,抵抗不了清朝的大軍,所以立即修書一封,向明朝求援。

崇禎上朝后,詢問了諸位大臣的意見,有同意救援的,也有不同意出兵的。

正方的意見是李朝乃是大明的藩屬國,每年納貢稱臣,如今有難,不得不救。

反方的意見是目前大明境內狼煙四起,自顧不暇,援朝必先安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崇禎皇帝聽聞后,同樣也是猶豫不決。

最終他還是需要征求,先生的意見。

朱飛聽說后,給出的結論很果斷:“一個字——救!必須救援!”

崇禎對于斬釘截鐵的話非常驚訝。

“先生,是認真的嗎?”

“是認真的,其實這件事根本不用想!”

因為此時的事態和當初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太像了!

這時候朱飛在心中禁不住暗想,要是崇禎有偉人的十分之一,有那樣的氣魄與胸襟,聯合弱小藩國,共抗清軍,何至于最后亡國?

稍后他立即說出來了自己的理由:“且不說李朝是大明的藩屬國,就算不是,也要發兵救援。

原因有三:

其一,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可別忘了,我們的敵對勢力不僅僅只有清朝,還有東洋的倭寇、西洋的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等這些。

開海之后,這些國家的海盜蠢蠢欲動。幸虧鄭芝龍率領船隊打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使得東南沿海暫時處于和平。”

“其二,工業變革雖然剛剛起步,但大明軍隊的裝備已經今非昔比,尤其是孫傳庭的天狼軍,不敢說以一擋十,至少與清兵一比一肯定不落下風。

因此,不要怕戰!也不要懼戰!”

“其三,現在這個時機,正是宣揚大明國威,是仁義之師、是可交之邦的時候。

幫助李韓,不僅可以獲得國家聲望,而且以后李朝會死心塌地追隨。

如果李朝被攻陷,成為清朝的藩屬國,那么草原已沒了林丹汗的牽制,東邊再沒了李朝,清朝便可以全力以赴地對付大明。”

“有此三點,豈有不救之理?”

崇禎最終被徹底說服了。

隨后下達圣旨,讓孫傳庭出兵援朝!

山海關,這座雄偉的關隘,宛如一條巨龍盤踞在大明北端。

孫傳庭作為久經沙場的將領,在接到圣旨的那一刻,便深知此次增援任務的艱巨。

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從寧錦防線各處調集兵馬,挑選兩萬輕騎,與祖大壽的三萬關寧鐵騎,臨時組成了一支五萬騎兵。

三萬步兵向鴨綠江方向前進,另外還申請李將軍的車隊幫忙調運各種物資。

而皇太極也并非等閑之輩。

他早已料到明朝可能會出兵援朝,于是在鴨綠江沿岸的各個渡口布下重兵,嚴密防守。

這些渡口不僅是明朝軍隊進軍的必經之路,也是清軍防御的關鍵節點。

為了阻止明朝軍隊的前進,皇太極下令收繳所有的漁船和民船,將它們集中起來,不讓明朝軍隊有任何渡河的工具。

同時,他還命令拆除木橋,炸毀石橋,讓明朝軍隊無法通過這些橋梁跨越鴨綠江!

孫傳庭收到探子的報告后,眉頭緊皺。

他意識到時間緊迫,如果此時再去伐木造船、或者繞路尋找淺灘,都將耗費大量的時間,少則幾天,多則半個月。

而在這段時間里,朝鮮王朝可能已經陷入絕境,無法再支撐下去。

所以他考慮再三,決定使用老一套的招數——“圍魏救趙”。

他親率五萬騎兵,從山海關出發,直接劍指清朝的都城!

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率領十萬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李朝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清軍的行軍速度很快,仿佛一陣旋風。所到之處,連續攻克了數座城池。

最后將南漢山城緊緊地包圍了起來。

這座城池不僅是李朝的都城,更是李氏家族的根基所在,承載著整個李朝的希望。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皇太極并沒有急于強攻,而是展現出了卓越的戰略智慧。

他深知武力并非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有時候一紙詔書所帶來的效果可能更為顯著。

于是他下令停止進攻,讓人起草了一份招降詔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李朝不戰而降。

此時的李朝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大臣們的意見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形成了主戰和主和兩派。

主戰派堅決主張與清軍決一死戰,他們認為絕不能輕易屈服于外敵,應該固守待援,等待明朝的援軍。

而主和派則認為,清軍實力過于強大,繼續抵抗只會帶來更多的傷亡和損失,倒不如順應時勢,接受招降,以保全國家和財產安全。

國王李倧在主戰和主和兩個選擇之間猶豫著。

雖然他聽說過大凌河之戰和營救林丹汗之戰,相信大明王朝的實力一定能救自己。

但明軍現在遠在山海關,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此時清軍大軍壓境,已經兵臨城下。

到底該何去何從?

面對著還在打嘴仗卻給不了任何建議的大臣們,李倧禁不住心生絕望!

孫傳庭率領五萬騎兵,直取清朝的都城盛京(沈陽)。

同時把計劃呈報給崇禎皇帝,而且還建議可以從登萊派兵從海上支援李朝。

并把消息轉告給李朝,讓其竭盡全力,固守待援。

朱飛聽到這個計劃后,禁不住對孫傳庭大大佩服:“孫將軍不愧是一個帥才,這么短的時間就想出了應對之策。”

在歷史上的清朝攻朝之戰,大明曾派皮島上毛文龍出兵增援,但毛文龍可能自知不敵,只是做了做樣子,并沒有實施真正的救援計劃。

崇禎自從聽了先生對于李朝的一番言論,越發對李朝這個宗藩的重視,所以同意了孫傳庭的這個計劃,并從登萊派出八千精兵乘船前往江華島。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固原市| 庆元县| 蒙城县| 天峻县| 郑州市| 西昌市| 安新县| 余干县| 水城县| 金秀| 曲阜市| 申扎县| 内丘县| 贵德县| 竹北市| 无棣县| 乐陵市| 开化县| 安乡县| 浦江县| 洛阳市| 禹州市| 文登市| 明溪县| 鄯善县| 屏山县| 许昌县| 翁牛特旗| 武安市| 彭山县| 江城| 昌邑市| 东港市| 巧家县| 鱼台县| 丰原市| 昌图县| 工布江达县| 德保县|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