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蒼天注靈
- 無法化形,只好茍成一界之主
- 一團(tuán)軟棉花
- 2340字
- 2025-08-26 00:02:00
一年后。
清虛谷內(nèi),晨光熹微,張觀岳盤坐在屋前。
年僅四歲的他,已將煉氣一層修為穩(wěn)穩(wěn)鞏固。
此刻,他正在張觀陽的引導(dǎo)下,開始接觸法術(shù)修煉。
只是,這個四歲的孩童,卻顯得有些興致缺缺。
張觀陽先傳他御土訣。
他雙手掐訣,引氣凝土,谷中便堆起一座小土丘。
張觀岳看得直皺鼻子,撇著嘴道,“太慢了太慢了!我舞劍三下,就能把這地翻個底朝天,比這快多了!”
張觀陽又換做控火訣。
張觀岳見張觀陽掌心浮現(xiàn)出一個火球,亮起片刻便又熄滅,又撇了撇嘴,嫌棄道,“這火太笨了!還沒火折子好使呢。”
再傳金光術(shù)。
金光方才從張觀陽指尖激射而出,張觀岳便皺眉,“呆板得很!要是有人來打我,我用劍一擋,不比這個強(qiáng)?”
小小年紀(jì)的他,說著抓起腳邊木劍,威風(fēng)十足的舞了起來,滿山亂跑,眉眼間全是興奮的神采。
他大呼小叫:
“哥哥,這些法術(shù)太麻煩了,還是劍最痛快!”
張觀陽見狀,既哭笑不得,又暗暗欣慰。
“觀岳這性子,倒是像極了祖父當(dāng)年,執(zhí)拗得很。”
他搖了搖頭,道,“罷了!觀岳,既然你喜歡劍,那就好好練劍,但你須記得,咱們家現(xiàn)在是在摸索著修煉,我也不會劍法,沒人能真正教你。”
張觀岳卻哈哈大笑,把木劍橫在胸前,“我就是要練劍!有沒有人教,我都要學(xué)!將來我一劍在手,天下誰敢欺我張家!”
張觀陽怔了怔,看著小小年紀(jì)就透出凌厲鋒芒的弟弟,心中微微一嘆,卻也只得順了他的性子。
說話間,他翻出《歸靈訣》玉簡,從中找出一篇御劍術(shù),念給弟弟聽。
不曾想,張觀岳聰慧異常,悟性奇高,他一邊聽一邊學(xué),僅憑借著對御劍術(shù)的模糊理解,便將木劍御使起來,搖搖晃晃的升空。
張觀陽看完,不禁動容。
“觀岳,你的確有練劍的天賦。”
張觀岳聞言,叉著腰大笑起來,稚氣未脫,卻自信十足,“哥哥,那我將來,就做劍仙!”
張觀陽怔了怔,旋即摸了摸張觀陽的頭,笑道,“好,咱們家觀岳將來要做劍仙。”
……
與此同時,靈山城。
張云海正伏案而坐,神色微微有些凝重。
他面前鋪開一張符紙,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符號,不似渝國文字,更像某種古篆與陣紋的混合。
這是半年多以前,他與張云寒約定的一種秘文。
唯有他們兄弟二人,才懂得其中隱義。
也只有借此,他們才能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交流一些不可外泄的秘密。
比如界山中藏有天地奇物一事,比如張觀岳年僅四歲便一瞬煉氣一事。
張云海緩緩撫過符紙,腦海中自動翻譯為渝國文字。
“兄長,半年多來,我輾轉(zhuǎn)多地,旁敲側(cè)擊,終于有些眉目。
在修仙界中,果然流傳著一種說法,名為蒼天注靈。
據(jù)傳,凡是得此機(jī)緣者,皆是天命加身之輩,因此天地會直接灌注一道先天本源之氣入其身。
得此氣者,可以直接洗滌身軀,感應(yīng)定竅,更有極大可能衍生出第二靈根。
還有隱秘記載,說受過蒼天注靈之人,在悟道與修煉百藝方面,往往有異于常人的天賦與靈感。
這種機(jī)緣,向來只存在于古籍傳說中,極少有人親見,可若真有此事,那必是修仙界最頂尖的天大機(jī)緣。
觀岳四歲便煉氣,且靈根衍生,極可能就是此道跡象。
然我揣測,他的機(jī)緣未必全是天命,或與界山中那天地奇物息息相關(guān)。
若真如此,其品秩之高,遠(yuǎn)非我等所能揣度。”
信中內(nèi)容,讓張云海良久不語。
片刻后,他生火燒毀符紙,發(fā)誓此事將永生永世爛在肚子里,不再與任何人說起。
……
又是一年過去。
清虛谷內(nèi)。
夕陽西下,橙黃色的余暉傾灑而下。
一個稚子身影,持木劍而立,腳步輕靈,劍影呼嘯。
他不過六歲,身形幼小,但舞得劍光獵獵,氣勢洶洶。
張觀岳!
短短一年,他在劍術(shù)一道上的修為,已經(jīng)精進(jìn)到張觀陽咂舌的地步。
那本《歸靈訣》玉簡里的御劍篇,他幾乎爛熟于心。
木劍在他的掌控下,已不再是孩童的游戲,而是真正帶著一絲劍修的凌厲之意。
張觀陽站在不遠(yuǎn)處,看著弟弟步斗踏罡,劍光迭起,不時化虹,電光般激射而出,面上不禁動容。
“才練劍一年,就能把御劍術(shù)修煉到如此地步,若是繼續(xù)安穩(wěn)成長下去,將來劍道之成就,定然可以引領(lǐng)張家無數(shù)代人,做張家的劍道老祖!”
他定期將張觀岳的修煉進(jìn)度告知張云海,而張云海每每也會將兩人的消息,寫信告知張云寒。
不久后。
張云海接到張云寒的一封信,信中專門附了個玉簡。
“此《小天罡劍術(shù)》,乃是我外出所得,雖只是中品劍術(shù),但也可養(yǎng)劍心,錘劍骨,磨劍膽。
觀岳癡于劍道,可從此入門。
劍修之路,孤高險絕,須得戒驕戒躁,持之以恒,若能成,將來成就必高如山岳。”
張云海讀完書信,心中又是擔(dān)憂,又是欣喜,心緒復(fù)雜。
當(dāng)晚。
他獨自一人前往清虛谷,將《小天罡劍術(shù)》的玉簡親手交給張觀岳,并叮囑道,“岳兒,這是你姑父專門為你尋來的劍訣,你要銘記在心,千萬要用心修行,不可半途而廢,更不可辜負(fù)你姑父的一番心意。”
張觀岳接過玉簡,開心的大叫起來,“《小天罡劍術(shù)》,哈哈哈哈,哥哥,我終于有自己的劍術(shù)了,謝謝姑父,謝謝姑父!”
他迫不及待的把玉簡貼緊前額,隨著文字浮現(xiàn),稚嫩的臉龐漸漸專注起來。
明明還是個六歲的孩子,可那一瞬間,張觀陽卻恍惚間看見幾十年后,一位負(fù)劍而立,劍意沖霄的劍修。
見張觀岳沉迷劍訣,張云海把張觀陽叫到一旁,看著外甥道,“觀陽,這次你父親沒給你捎?xùn)|西,你可千萬別覺得他只想著觀岳,卻沒想著你,只是如今沒有找到適合你的機(jī)緣,你父親心里,可是一直惦記著你的。”
張觀陽輕輕一笑,神色溫和,道,“舅父,我明白的,你放心吧,我不會多想。”
張云海聞言,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一笑,“好孩子,我知你心性,但一定要與你解釋清楚,免得你與父親起了罅隙。”
張觀陽微微一笑,道,“舅父說笑了,我怎會與父親計較這些?我心里明白,機(jī)緣未到,強(qiáng)求無用。”
張云海聞言,先是怔了怔,旋即笑起來,“好,好,好,有你這一份沉穩(wěn),我張家將來必不止于一隅小城。你別怪舅父多嘴,而是家族要往上走,一定要同心協(xié)力,不可心生罅隙,岳兒性子跳脫,又是走的劍修之路,將來未必能擔(dān)大任,還得靠你撐起門庭。”
張觀陽神色一正,鄭重點頭,“舅父放心,觀陽定不會讓你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