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綱遁
- 巫師世界里的初圣魔修
- 公子不扶腰
- 1918字
- 2025-08-05 19:47:58
這本書到現在,9.4萬字,非常感謝各位的追讀,月票。
唉,不想切的,但是作者還要吃飯。
今年畢業,也需要工作了。
現在的就業環境大家也明白。
這本書成績很差。
是各方面都差,收藏差,追讀和收藏的比例也差。
很多人有因為我前面寫到那個五級巫師,明明看主角天才。
還以約斗的方式對待主角,認為那個巫師要不就殺了主角,要不就處罰那個一層塔主。
但是我自認為我寫到這個之前,沒有寫那種無腦反派的。
所以,這個五級巫師,也不是想打壓主角。
這一章實際上是故意這么寫的。
我已經寫過前面克烈的家族很強。
在深海當中。
所以,按理來說,克烈為什么會到灰塔?
一個血脈巫師不在自己的家族待著,居然到別的地方學習。
這很不正常,所以實際從這里就是有伏筆的。
然后那個五級巫師自身也是火元素巫師。
大家也能看出來。
所以伏筆就是這個巫師實際上是以這種方式打壓主角。
目的就是為了讓主角叛逃。
然后對主角進行奪舍。
因為主角的天賦太好了。
十次穿梭,十枚符文。
打破極限。
但是在灰塔內不可能動手的,灰塔的規則我強調很多遍了。
何況是主角這種被所有人關注的天才。
但是若是主角自己叛逃就不一樣了。
可以順理成章奪舍了。
然后就是一開始就埋下的伏筆。
本源珠。
他吸收的是各大魔獸,人的本源。
巫師和修仙世界為什么會同時靈氣枯竭?
就是因為兩大世界掠奪諸天的過程中,碰到一起了。
所以已經開站過了。
比如我一開始鋪墊的魔石。
能夠以魔元催動。
主角能夠來到這個世界是被設計好的
本源珠的作用就是解析這個巫師世界的本質。
滲透巫師世界的底層法則。
這也是為什么會有推演這一說。
因為了解了一點法則,才能去推演。
世界的大致設定就是,海外有五大海域。
東南西北海,以及中海域。
下面是我自己涉及的巫師等級和等級對應的本質。
也算是花了點心思。
巫師學徒:術,依賴基礎元素調動或簡單符文組合。
一級巫師:咒特點:能量開始凝練為“咒力”,可直接干涉現實規則(如短暫改變局部重力、溫度),無需媒介,通過咒語引導能量流向,
二級巫師:法特點:咒力升華為“法力”,能構建穩定的“法域”,在領域內制定臨時規則(如禁止飛行、強制沉默),術法形態從“單一效果”變為“復合體系”。
三級巫師:禁特點:法力觸及“世界本源禁忌”,術法需以自身生命力或靈魂為代價,強行撬動更高維度規則,威力足以改變地貌甚至種族命運,但可能遭到世界反噬。
五級巫師:道核心特征:突破“禁”的反噬限制,將自身力量與某一世界規則深度綁定,形成專屬“巫道”(如“火焰之道”“靈魂之道”),術法不再依賴代價,而是直接調動規則本身的力量。
表現:舉手投足皆合“道”理,例如火焰之道的巫師,行走時地面會自然凝結火紋,言語可引發局部自燃;其術法無固定形態,卻能讓目標“順應”其道(如被火焰之道盯上的生物,體內水分會自行蒸發)。
本質:從“觸碰禁忌”到“成為規則的一部分”,是巫師與世界規則建立共生關系的開始。
六級巫師:域核心特征:以自身“巫道”為根基,構建獨立于主世界的“領域世界”(簡稱“域”),域內一切規則由巫師制定(如時間流速、元素屬性、生死定義),進入其域的生物相當于“闖入者”,必須遵守巫師的規則。
七級巫師:源核心特征:看穿“域”的表象,觸及世界本源的“能量之源”(如元素之源、靈魂之源、時空之源),可直接抽取本源能量轉化為自身力量,術法威力不再受“域”的范圍限制,能影響主世界的本源結構。
本質:從“創造小規則”到“掌控大本源”,是巫師力量與世界本源深度融合的標志。
八級巫師:劫核心特征:因過度抽取“本源能量”,引發世界的“修正機制”——即“劫”。
八級巫師的力量本身就是“劫”,其存在會導致周圍世界規則紊亂(如晴空突降血雨、生靈無故自燃),而他們必須在“劫”的反噬中不斷變強,否則會被世界徹底抹殺。
本質:從“掌控本源”到“與世界對抗”,力量與危險并存,是巫師試圖超越世界限制的必經階段。
九級巫師:元核心特征:渡過“劫”的最終考驗,將自身力量與世界本源徹底剝離,凝練出“元核”——一種不依賴任何世界規則、獨立存在的“終極能量體”。
此時巫師已不屬于任何世界,可自由穿梭于不同位面,其力量被稱為“界力”,能創造或毀滅一個完整的世界。
本質:從“與世界對抗”到“超越世界”,成為獨立于所有規則之外的“本源存在”,是常規巫師體系的終點,也是邁向更高維度的起點。
最后,結局就是主角暗自推動,巫師與修仙界融合,最后吸收兩界的本質。
然后以本源珠和巫師世界的本源巫器為媒介。
創造出了一個真正的真界,修仙世界的人稱他稱為仙界。
巫師世界稱他稱為天堂。
修仙界本源被抽離,然后分裂為了幾個世界,成為凡人界,修仙界,妖界。
巫師界分割為了巫界,鬼界,魔界。
到此,算是完結了。
對不起各位投的月票了。
后面估計會去寫一本同人練練手了。
謝謝觀看,有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