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趁亂總攻 善后關中
- 三國:我,曹昂,被曹操偷聽心聲
- 偏執癥重度患者
- 2238字
- 2025-08-25 09:00:00
無邊的憤怒和悔恨瞬間淹沒了馬超,但此刻已容不得他多想。
他翻身上了里沙飛,提起虎頭湛金槍,招呼著龐德和殘余的親信,試圖趁亂突圍。
然而,曹軍攻勢如潮,很快他就被卷入了混戰的漩渦。
正當他奮力沖殺時,一聲如同炸雷般的怒吼在側翼響起:
“馬超小兒!哪里走!”
原來是沖殺中的典韋一眼看到了馬超!
只見典韋如同黑色旋風般殺到,雙戟揮舞,帶著恐怖的風聲直劈過來!
馬超急忙舉槍格擋。
“鐺!”
一聲巨響,馬超只覺得雙臂劇震,氣血翻騰,坐下戰馬都不由自主地倒退幾步。
“這黑漢好大的力氣!”
他心中駭然。若是平日,他或可與典韋一戰,但此刻他剛經歷血戰,身心俱疲,又心慌意亂只想逃走,哪里是養精蓄銳、戰意高昂的典韋的對手?
典韋根本不給他喘息的機會,雙戟如同狂風暴雨般攻來,死死纏住他。
馬超左支右絀,險象環生,幾次想撥馬逃走,都被典韋精準地攔截下來。
眼看著周圍曹軍越聚越多,馬超心中涌起一股絕望。
“難道我馬孟起今日真要葬身于此?!”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龐德大吼一聲:
“將軍快走!我來擋住他!”
他揮舞大刀,不顧一切地沖向典韋,硬生生接下了典韋攻向馬超要害的一戟!
“龐令明!”
馬超驚呼。
“走啊!”
龐德頭也不回,與典韋纏斗在一起,口中怒吼:
“快走!”
馬超看著龐德拼死為自己爭取時間,牙關緊咬,知道此刻不是猶豫的時候。
他狠狠一夾馬腹,最后看了一眼不遠處正在指揮部隊清剿潰兵的曹昂,將那年輕的身影深深印入腦中,帶著無盡的屈辱和仇恨,趁亂向外沖殺而去。
典韋見馬超要跑,怒吼著想追,卻被龐德死死攔住。
龐德武藝雖也不凡,但比之典韋仍有差距,加之體力消耗巨大,幾個回合下來便已險象環生。
典韋一戟震開他的大刀,另一戟帶著雷霆萬鈞之勢直劈其頭顱!
眼看龐德就要命喪當場!
“典將軍!戟下留人!”
就在此時,曹昂的聲音及時傳來。
他一直在關注著這邊的戰況,尤其是認出了那個拼死攔住典韋的將領。
“龐德!是龐德龐令明!歷史上抬棺死戰關羽,寧死不降的忠勇之將!”
曹昂心中瞬間閃過關于龐德的記憶。
這樣一員忠勇兼備的猛將,若是死在這里,太可惜了!
典韋聽到曹昂的命令,硬生生收住了下劈的鐵戟,鋒利的戟刃距離龐德的額頭只有寸許。
龐德喘著粗氣,渾身已被汗水血水濕透,驚疑不定地看著策馬而來的曹昂。
曹昂來到近前,看著雖然狼狽卻依舊不失驍勇氣概的龐德,心中更是欣賞。
“此人若能收服,必是一員難得的忠勇大將!”
他對典韋道:
“典將軍,將此人生擒,不可傷他性命。”
典韋甕聲應道:
“喏!”
隨即上前,輕易卸下了龐德已無力握緊的大刀,幾名曹軍士兵一擁而上,將龐德捆縛起來。
龐德掙扎著,怒視曹昂:
“要殺便殺!休想讓我投降!”
曹昂并不動怒,只是平靜道:
“將軍忠勇,昂甚為敬佩。且稍安勿躁,日后自知。”
他下令將龐德好生看管,不得虐待。
此時,戰場上的廝殺聲已漸漸平息。
曾經聲勢浩大的十萬關中聯軍,在曹操的離間計和雷霆打擊下,短短時間內便土崩瓦解,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馬超、韓遂雖僥幸逃脫,但主力盡喪,再也難以對曹操構成大規模威脅。
曹軍大獲全勝,開始清掃戰場,收編降卒。
渭水之畔,曹操望著眼前一片狼藉卻標志著勝利的戰場,志得意滿。
而曹昂站在父親身側,看著被押下去的龐德,心中思考的則是如何為曹家招攬這員難得的虎將。
關中聯軍主力崩潰后,曹操并未停歇。
他挾大勝之威,以雷霆手段迅速掃蕩關中各地殘留的叛亂勢力。
夏侯淵、徐晃等將分兵出擊,那些原本依附于馬超、韓遂的大小軍閥,或聞風而降,或被輕易剿滅。
負隅頑抗者,皆被無情碾碎。曹操用鐵與血再次向天下宣告,任何挑戰其權威的行為都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關中各地,很快便重新插上了曹軍的旗幟。
戰事雖平,但戰爭帶來的創傷卻觸目驚心。
曹昂隨軍巡視各地,所見盡是斷壁殘垣、荒蕪的田地以及面黃肌瘦、眼神麻木的百姓。
十路聯軍的燒殺搶掠,早已將這片曾經富庶的土地摧殘得千瘡百孔。
流民哀嚎,餓殍遍野,景象凄慘。
【這就是亂世……諸侯爭霸,最終受苦的還是黎民百姓。】
曹昂心中沉重,涌起一股強烈的憐憫和不忍。
【必須盡快恢復秩序,讓百姓得以喘息,重建家園。否則,就算打下了地盤,得到的也只是一片焦土。】
此刻的他忽然想起了歷史上一位治理關中卓有成效的能臣——張既。
此人雖如今官職不高,但能力出眾,熟悉關中民情,且為官清正,正是眼下最需要的人才。
【張既張德容,此刻應在鐘繇麾下為議郎。若能由他主持關中善后,必能事半功倍,讓百姓少受些苦難。】
打定主意,曹昂立刻前去求見曹操。
曹操正在臨時帥府內聽取各部的戰報和繳獲匯總,雖然大勝,但面對關中這個爛攤子,眉頭也微微蹙起。
見曹昂進來,他放下手中的竹簡:
“子脩,何事?”
曹昂行禮后,直接說明來意:
“父親,關中初定,然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當務之急,是選派得力干才,安撫地方,恢復生產,穩固人心。兒臣斗膽,向父親舉薦一人,或可擔此重任。”
“哦?何人?”
曹操抬眼看向他。
“現任議郎,張既,張德容。”
曹昂清晰地說道:
“此人乃馮翊高陵人,深諳關中風俗民情,處事干練,為官清廉。此前在鐘繇大人麾下協理政務,頗顯才能。若委以其重任,負責戰后安撫、招引流民、勸課農桑,必能盡快恢復關中生機,增強我軍在此地的根基和國力。”
他給出的理由是從政治和戰略角度出發,強調盡快恢復國力。
但與此同時,曹昂的心聲卻毫無保留地傳遞到了曹操腦中:
【只要用人得當,政策得當,關中的百姓就能早點吃上飯,蓋上房,不用再流離失所,易子而食……能少死很多人。】
曹操聽著兒子條理清晰的舉薦,又清晰地聽到那番充滿仁慈意味的心聲,目光微微閃動了一下。
他沉默了片刻,手指習慣性地敲擊著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