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諸家反應
- 西游之家?guī)熎刑?/a>
- 小滿如意
- 4000字
- 2025-08-16 22:26:44
李寬神意沉潛,虛極靜篤。
絳府離宮,離火真龍溫順盤踞;
泥丸乾頂,金公肅殺斂作寒星;
腎宮坎水,真精汩汩深邃如淵;
肝宮震位,乙木青龍昂首生發(fā);
黃庭厚土,明黃氣旋斡旋中宮。
諸般氣機,各行其道,各安其位,渾如天成。
彼時,丹房寂寂,唯八卦爐中文火跳躍,如豆如螢。
此丹非金石,乃混元祖炁所凝,人身造化之極!
內蘊一點先天不滅靈光,外顯不朽金霞道韻!
“真土擒真鉛,真鉛制真汞。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
金公木母黃婆三家相見,鉛汞歸土,終成金丹正果!
金丹甫成,異象自生!
李寬盤坐的云床周遭,虛空無聲震蕩,道道肉眼可見的金色漣漪擴散開來。
頭頂三尺,清、白、赤三朵碗口大小的虛幻道花憑空凝現,氤氳蒸騰,載沉載浮!
胸中五氣翻騰,青、赤、黃、白、黑五色光柱透體而出,直沖霄漢,
于頭頂交匯,化作一片朦朧慶云,霞光萬道,瑞氣千條!
整個丹房被映照得金碧輝煌,異香馥郁,非蘭非麝,
乃大道金丹初成時散逸的先天道韻!
水火二童子正在外間嬉鬧,
忽覺兜率宮深處一股難以言喻的威嚴、圓滿、混元的氣息轟然爆發(fā)!
緊接著便見五色光柱沖霄,三花虛影沉浮!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
水靈童子驚得跳將起來,小臉滿是駭然與狂喜,指著丹房語無倫次,
“師兄!是覺正師兄!金丹大道!成了!真真成了!”
火靈童子亦是瞠目結舌,素來沉靜的臉上布滿震撼,喃喃道:
“玄門無上道果!根基之厚,亙古罕見!師兄…真乃神人也!”
兩童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激動之色。
八卦爐前,太上老君本似瞑目神游太虛,此刻緩緩睜開雙眼。
那雙眸子古井無波,嘴角勾起一絲笑意,
他手中拂塵似是無意地朝八卦爐輕輕一拂,爐壁上陰陽魚流轉驟然加速,
爐中那點靜靜燃燒的“六丁神火”,猛地明亮了一瞬,火舌跳躍。
他低聲道:“善。”
凌霄寶殿,祥云繚繞,瑞靄千重。
玉皇大天尊端坐九龍寶座,冕旒垂珠,正聽四海龍王奏報下界水元安瀾之事。
忽見殿外霞光暴漲,瑞氣千條,
一股純正浩大、圓融無漏又隱含菩提清凈意味的金丹道韻,
自離恨天兜率宮方向沛然彌漫而至,
瞬間壓過了殿中仙樂梵音,令滿殿仙官神將心神俱震,面面相覷。
值日功曹步履匆匆,上殿躬身急奏:
“啟奏陛下!兜率宮方向,突現金丹大成異象!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光耀三十三天!
觀其氣象源頭,正是年前奉陛下旨意,了結人間供養(yǎng)因果、
于兜率宮侍爐悟道的菩提祖師門下弟子——覺正道人李寬!”
玉帝聞言,眸中神光流轉。
抬指于虛空輕點,默運大神通推演天機。
片刻,威嚴莊重的臉上露出一絲嘉許欣慰的笑意,
聲如金玉,響徹靈霄:
“善哉!菩提妙法,玄奧精深;老君點化,功參造化。”
“李寬此子,本為人間帝胄,藩王之身,身負黎庶供養(yǎng)之重恩。”
“朕體天心,降旨一年風調雨順,助其圓滿因果,卸卻塵緣。”
“其不負朕望,潛心向道,積功累德,明心見性。”
“今日于兜率宮丹房之內,五行攢簇,三五合一,終成混元金丹正果!”
“此乃玄門正宗之幸,亦是我天庭教化之功!”
“此子根基深厚,心性純良,慧光內蘊,他日成就,不可限量!”
言罷,玉帝目光轉向侍立御階之下的太白金星李長壽,諭旨道:
“長庚愛卿。”
“臣在!”太白金星忙出班躬身,臉上亦滿是贊嘆與喜色。
“速備厚禮一份:取紫府仙金一方、瑤池瓊漿玉液一壺、九天云錦十匹、周天星斗凝露一瓶。
代朕親往兜率宮,恭賀覺正道人金丹大成!
另,著令值年太歲、文昌帝君,將覺正道人名諱、道號、師承、金丹成就之時辰異象,詳錄于《天仙譜錄·金丹卷》首篇!昭告三界,以為楷模!”
“臣,領旨!”
太白金星高聲應諾,殿內群仙聞言,無不艷羨贊嘆。
皆知這位覺正道人,自此一步登天,前途無量。
太白金星身邊的弟子李長壽心中暗道:
‘師兄啊師兄,你這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從今往后,這天庭仙班,方有你真正一席之地!’
西天靈山,大雷音寺。
黃金鋪地,寶樹莊嚴。
如來佛祖端坐九品蓮臺,正宣講《妙法蓮華經》至“藥草喻品”,
舌綻蓮花,地涌金蓮,梵音浩蕩,天花亂墜。
講至“一雨所潤,草木叢林,隨分受潤”精微處,
佛祖聲音忽地微微一頓,面上那恒常的慈悲微笑似加深邃,
目光如能洞穿三界十方,望向那離恨天方向。
座下諸佛、菩薩、羅漢、揭諦、比丘僧尼等,
皆有所感,紛紛側目東望。
只見天際雖隔億萬里之遙,卻隱有五色霞光流轉,
一股清正圓滿、混元如意的道韻拂過靈山凈土,
竟與漫天佛光梵唱隱隱相合,非但無有沖突,反更添幾分和諧圓融之意。
觀世音菩薩手托凈瓶楊柳,合掌微笑,聲若清泉:
“善哉,善哉!菩提一脈,慧根深種,道心堅定。
此子李寬,昔日隨菩提祖師赴我盂蘭盆勝會,曾于蓮臺之下,靜聆我佛妙音,已種善因慧根。
今日金丹成就,道果初成,霞光瑞靄直透幽冥,足見其道基之固,心性之純。
此亦是緣法所致,可喜可賀。”
文殊菩薩騎青毛獅子,智慧之劍光隱隱,亦頷首道:
“南無阿彌陀佛。
道門金丹,佛門舍利,名相雖殊,超脫之階則一。
此子身具王氣而能舍,歷經紅塵而心澄,
更兼菩提祖師點化,老君爐中煅煉,根基之深厚,世所罕見。
觀其道韻,隱有包容之象,未來佛道雙修,圓融無礙,或可期也。”
“此子與我佛有緣啊……”
如來佛祖聞二位菩薩之言,面上笑意更顯慈悲宏大,洪鐘般的聲音響徹雷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覺正道人金丹成就,亦是緣起性空,妙有非有。
善護念之,善付囑之。”
言罷,繼續(xù)宣講經文,令滿座聽經者,如飲甘露,法喜充滿。
西牛賀洲,萬壽山,五莊觀。
仙家福地,松篁交翠。
地仙之祖鎮(zhèn)元大仙,正于那天地靈根人參果樹下,與福祿二星對弈品茗。
棋盤上黑白縱橫,茶煙裊裊。
忽覺天地間一股混元初成、五行歸一、圓滿無漏的道韻沛然蕩開,
其源頭浩渺,直指九天之上離恨天兜率宮!
鎮(zhèn)元子執(zhí)棋的右手微微一頓,白眉軒動,舉目望向東方天際,眼中神光湛湛,
片刻后捋須大笑,聲震林樾:
“哈哈哈!妙哉!妙哉!老君道兄煉丹之術,果然奪天地之造化!菩提道友教徒有方,慧眼識珠!”
“此子李寬,根基之穩(wěn),五行之諧,氣運之隆,實乃貧道這萬載悠悠歲月中,僅見之良材美玉!”
“當日他來我觀中,論及地仙長生之術、人參果育化之理,言語謙沖,不顯山露水,然每每片語只言,皆能切中肯綮,直指本源,貧道便知此子絕非池中之物!”
今日金丹成就,水到渠成,實至名歸!當浮一大白!”
福星紅光滿面,撫掌笑道:
“大仙慧眼如炬,洞徹玄機。此子身負人間帝胄氣運,卻能斬斷塵緣,更兼得菩提真?zhèn)鳎暇H炙,集兩家之長于一身。
如今金丹初成,霞舉飛升只在眼前,前途之遠大,實不可限量!
三界之內,逍遙真仙之列,當再添一尊矣!
老朽看來,日后若有機緣,當與此子多多親近,結個善緣才是。”
祿星在旁亦連連點頭稱是。
九幽地府,陰氣森森,鬼哭神嚎。
唯那翠云宮中,一片清凈佛光,照亮無間。
地藏王菩薩端坐千葉金蓮之上,諦聽神獸伏于座下,閉目禪定,
忽地,諦聽神獸抬起頭,耳廓微動,
望向虛空深處,發(fā)出一聲低沉而蘊含警示的輕鳴。
菩薩緩緩睜開雙眼,那雙蘊含無盡慈悲與智慧的眼眸中,悲憫之光流轉。
“善哉,善哉。”
地藏王菩薩低宣佛號,其聲雖輕,卻仿佛能安撫整個九幽的躁動,
“菩提道友法脈昌隆,后繼得人。此子心系蒼生,曾解弱水之厄,消弭大禍于無形,已種下無邊善因福田。
今日金丹成就,慧光愈顯,道基彌堅。
輪回苦海,浩瀚無涯,彼岸雖遙,終有舟楫。
望他持此清凈道心,秉菩提本念,廣行方便,濟度幽冥,莫負這一身造化機緣。”
言罷,復又閉目入定,座下金蓮光華流轉更盛,
道道慈悲愿力化作無形漣漪,滌蕩九幽。
南瞻部洲,大唐長安,太極宮。
貞觀天子李世民,正于御書房秉燭批閱奏章。
自楚王李寬入山修道,大唐已享了整整一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海晏河清,國力蒸蒸日上。
此刻,李世民朱筆疾書,忽覺心頭一陣難以言喻的清明舒暢,仿佛卸下了某種背負多年的無形重擔,
又似有溫潤清泉自九天而落,洗滌靈臺,通體舒泰。
他手中朱筆一頓,一點墨跡滴落奏章亦渾然不覺,不由自主地起身,踱至雕花龍紋窗前,舉目望向天際。
只見長安城華燈初上,夜空澄澈,雖凡人肉眼難見真容,
但冥冥之中,那份天地間新添的和諧圓滿之意,那份仙道功成的宏大祥瑞,
卻讓這位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人間帝王,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寧、祥和與釋然。
“莫非…是寬兒…”
李世民喃喃低語,心中感念如潮,眼中泛起欣慰釋懷的微光,
話分兩頭,再說那兜率宮丹房之內。
沖霄的異象已緩緩收斂。
五色光柱如百川歸海,盡數沒入李寬頂門。
三朵道花虛影也漸漸淡去,隱入泥丸深處。
慶云霞光內蘊,唯余那枚懸于黃庭的混元金丹,依舊散發(fā)著溫潤永恒、不朽不壞的金霞寶光,緩緩旋轉。
李寬周身氣息,圓融內斂,返璞歸真,再無半分外泄,
“吱呀——”
丹房之門被小心翼翼地推開一道縫隙。
水火二童子兩張激動好奇的小臉探了進來,眼巴巴地瞅著。
只見李寬盤坐云床,緩緩睜開雙眼。
那雙眸子溫潤依舊,卻深邃如浩瀚星空,
又如古井深潭,映照大千萬象,仿佛蘊含著無窮大道至理。
那層阻隔身心圓滿的“樊籬”徹底消失,
內外通透,光明朗照,與道合真之感油然而生。
他感受著體內那枚混元金丹所蘊含的磅礴偉力與不朽真意,
心中無悲無喜,無得無失,
唯有對菩提祖師授業(yè)之恩、太上老君點化之德、玉帝成全之旨、諸方道友助緣之情的深深感恩,
“恭喜師兄!賀喜師兄!”水靈童子按捺不住,第一個雀躍著沖了進來,小臉因興奮漲得通紅,
“金丹大成!霞舉飛升指日可待!師兄真乃神人也!”
火靈童子緊隨其后,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激動:
“恭喜師兄證得金丹大道!從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逍遙長生,大道可期!”
李寬微微一笑,那笑容平和寧靜:
“多謝二位師弟護持之情。此金丹之成,非我一人之功。
乃恩師菩提祖師于三星洞中諄諄教誨,種下慧根;
老君祖師于八卦爐前慈悲點化,指明丹途;
玉帝陛下恩旨了結塵緣,卸我重負;
更有諸位道友如賢弟等,日常切磋,論道談玄,相助良多。
此乃眾緣和合,方得此果。
道途漫漫,長生路上,猶需砥礪前行。”其言謙沖平和,毫無驕矜之色。
他起身下榻,道袍無風自動,周身氣息圓融無礙,
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混元如一的道韻流轉。
成就金丹,他已真正踏入了長生逍遙的門檻,褪去凡胎,鑄就道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