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客棧奇遇29
- 客棧奇遇
- 酒鄉的寧
- 3642字
- 2025-08-05 10:12:13
銅鈴在暮色里晃了晃,把最后一縷夕陽抖落在門檻上。我正用新麥秸擦拭柜臺,聽見后院傳來沈硯秋的咳嗽聲,比前幾日輕了些。他這病是陳年舊疾,蘇珩總說當年若不是為了護住那根繡花針,沈硯秋也不至于落下病根。
“新來的住客還沒起?“蘇珩端著藥碗從回廊走過,青灰色的衣袍掃過廊下垂著的干艾草。他袖口沾著些麥糠,該是剛從麥田回來。歸塵棧的后院連著大片麥地,如今正是灌漿時節,風吹過就像綠色的海浪。
我朝樓上努努嘴:“昨兒喝了三壇新麥酒,怕是要睡到晌午。“
蘇珩輕笑時眼角會堆起細紋,倒比他年輕時看著溫和。他站在柜臺前看我記賬,忽然說:“這賬本上的字,倒有幾分像沈硯秋的筆鋒。“
正說著,樓上傳來重物落地的悶響,緊接著是女子的驚呼。我和蘇珩對視一眼,快步上樓時,正看見沈硯秋扶著一位穿水紅裙的姑娘站在房門口,姑娘手里的銅鈴摔在地上,鈴舌還在嗡嗡震顫。
“沈先生怎么在這兒?“姑娘臉頰通紅,鬢邊斜插著朵野雛菊,倒像是從麥田里剛摘的。
沈硯秋咳了兩聲,蒼白的臉上泛起薄紅:“聽見聲響,怕姑娘摔著。“他指尖還沾著些墨跡,該是剛在房里寫字。
蘇珩彎腰拾起銅鈴,鈴身上刻著細密的纏枝紋,看著有些年頭了。“這鈴倒是別致,“他把銅鈴遞給姑娘時,指尖不經意劃過鈴身,“姑娘從南邊來?“
姑娘接過銅鈴的手頓了頓,輕聲道:“從江南來尋親。“她說話時總愛瞟沈硯秋,眼神里藏著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下樓時蘇珩忽然說:“這姑娘的銅鈴,和當年蘇小環的那只很像。“
我握著賬本的手緊了緊。蘇小環是蘇珩的妹妹,也是沈硯秋未過門的妻子,二十年前就沒了。當年歸塵棧那場大火,燒掉了半座客棧,也燒掉了蘇小環的性命,只留下根繡花針,后來不知怎的就化作了麥地里的露珠。
“都過去了。“沈硯秋不知何時站在樓梯口,手里還捏著張寫了字的宣紙。風從半開的窗子里鉆進來,吹得紙頁簌簌作響,上面“歸塵“兩個字筆鋒凌厲,倒像是含著怒氣。
暮色漫進客棧時,穿水紅裙的姑娘抱著銅鈴坐在柜臺前,看蘇珩用新麥釀酒。蒸麥的熱氣裹著甜香飄滿大堂,她忽然說:“我叫阿綰,聽說這歸塵棧的新麥酒最好喝。“
蘇珩往酒曲里撒著桂花,笑道:“姑娘若不嫌棄,等新酒釀成,送你一壇。“
阿綰的目光落在沈硯秋常坐的靠窗位置,那里擺著盆野薔薇,是前幾日沈硯秋從麥地里移栽的。“沈先生總愛坐在這兒?“她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銅鈴。
“他看麥子看得緊,“蘇珩的聲音混在蒸麥的熱氣里,有些發飄,“說這地里藏著念想。“
沈硯秋這時從外面進來,沾了滿身麥香。他看見阿綰手里的銅鈴,忽然停住腳步,眼神里閃過些什么,快得像麥田里的螢火蟲。“姑娘這鈴,可否借在下一觀?“
阿綰把銅鈴遞過去時,鈴舌輕輕撞在鈴身上,發出清脆的響聲。沈硯秋的指尖剛碰到鈴身,就像被燙到似的縮了回去,臉色比剛才更白了些。“好鈴,“他低聲道,“只是年頭久了,鈴舌松了。“
那天夜里,我被后院的響動驚醒。推開窗看見沈硯秋站在麥田邊,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像根快要被風吹斷的蘆葦。他手里捏著張紙,風卷著紙角掃過麥尖,發出沙沙的響。
“又在看蘇小環的字?“蘇珩不知何時站在他身后,手里端著兩碗新麥酒。
沈硯秋接過酒碗時,指尖有些抖:“她當年總說,等麥子豐收了,就把銅鈴掛在客棧門口。“
蘇珩喝了口酒,酒液在月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阿綰的銅鈴,和蘇小環的那只一樣,鈴身上刻著我們三人的名字。“
沈硯秋忽然劇烈地咳嗽起來,咳得彎下腰,手里的酒碗摔在地上,碎瓷片濺起的聲音驚飛了麥地里的夜鳥。“當年若不是我......“
“沒有若不是,“蘇珩打斷他,聲音里帶著些不易察覺的哽咽,“火是意外,你護住了針,也護住了她最后的念想。“
我輕輕關了窗,聽見風穿過麥田的聲音,像有人在低聲哭泣。桌上的賬本攤開著,上面記著今日的開銷,墨跡未干,恍惚間竟像是蘇小環的筆跡。
第二日清晨,阿綰在麥地里撿到支繡花針,針尾纏著水紅的絲線,在朝陽下閃著微光。“這針真好看,“她舉著針跑回客棧,恰好撞見沈硯秋和蘇珩在看當年的舊物,“是誰落在地里的?“
沈硯秋的目光落在那根針上,忽然怔住了。陽光透過客棧的窗欞,在他蒼白的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落了層碎雪。“是......一位故人的。“
蘇珩接過針,指尖撫過針尾的絲線,那絲線竟像有生命似的輕輕顫動。“這針沾了麥香,怕是在地里待了不少時日。“他把針遞給阿綰時,眼神復雜,“姑娘若不嫌棄,便收著吧。“
阿綰把針別在裙角,水紅的絲線垂下來,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搖晃,像極了當年蘇小環總愛在裙角別著的那根。
那天下午,沈硯秋在房里寫了幅字,筆走龍蛇,寫的是“年年麥香,歲歲平安“。蘇珩把字掛在大堂正中,正好在銅鈴下面。風吹過,銅鈴輕響,字幅微動,倒像是有人在低聲應和。
傍晚釀酒時,蘇珩忽然說:“阿綰舀酒的姿勢,和蘇小環一模一樣。“他往酒缸里撒著酒曲,動作慢得像在數麥粒,“連手腕微抬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沈硯秋坐在窗邊,看著麥田盡頭的夕陽,手里轉著只空酒碗。“她總說,新麥酒要加三分桂花,七分月光,才夠甜。“他的聲音很輕,像怕驚擾了什么,“阿綰昨天也這么說。“
我正往酒壇上貼封條,聽見這話,手里的漿糊刷頓了頓。封條上的“歸塵“二字,是蘇珩寫的,筆鋒溫潤,倒比沈硯秋的少了些鋒芒。
夜里起了風,吹得客棧的銅鈴叮當作響。我被響聲驚醒,看見阿綰站在大堂中央,手里拿著那根繡花針,針尾的水紅絲線在月光下泛著奇異的光。她對著銅鈴輕聲說著什么,聲音細得像蚊蚋,可銅鈴卻隨著她的話語輕輕搖晃。
“當年那場火,你都看見了,對不對?“阿綰忽然轉過身,眼睛在黑暗里亮得驚人,“沈先生把針塞進磚縫時,你就在門外,對不對?“
我后退一步,撞到了身后的柜臺,賬本從柜臺上滑下來,嘩啦一聲散了頁。月光落在散開的紙頁上,上面的字跡忽然變得模糊,像是被水浸濕了。
“你不用怕,“阿綰的聲音忽然變了,變得軟糯婉轉,像極了江南女子的語調,“我只是想知道,他當年寫的那封訣別信,到底藏在了哪里。“
這時沈硯秋和蘇珩從樓上下來,沈硯秋的臉色在月光下白得像紙。“環環?“他聲音發顫,幾乎不成調。
阿綰手里的繡花針忽然發出微光,針尾的水紅絲線無風自動,纏上了那只銅鈴。“我找那封信找了二十年,“她的眼睛里漸漸浮起水汽,“你說要等麥子豐收就娶我,可我等來的只有一場大火。“
蘇珩上前一步,擋在沈硯秋身前:“環環,當年的信......“
“我知道信里寫了什么,“阿綰的聲音忽然哽咽,“他怕我跟著受牽連,故意說不喜歡我......可那些麥種,明明是他親手挑選的,說要種出最飽滿的麥粒給我做嫁妝......“
銅鈴忽然劇烈地搖晃起來,鈴身刻著的名字在月光下清晰可見——沈硯秋,蘇珩,蘇小環。風從門外涌進來,卷著麥香灌滿了整個客棧,那些散落在地上的賬本紙頁忽然騰空而起,在空中拼湊出一封書信的模樣,墨跡淋漓,正是沈硯秋的筆跡。
“我從未想過要離開你,“紙上的字跡漸漸清晰,“只是那伙人追得緊,我怕連累你......等這陣風聲過了,我就帶著新麥回來,娶你過門......“
沈硯秋忽然捂住臉,肩膀劇烈地顫抖著。“我以為你看到信了,“他的聲音悶在手掌里,含糊不清,“我把信塞在銅鈴里,以為你會發現......“
“我沒看到,“阿綰的身影漸漸變得透明,像被風吹散的霧,“大火燒起來的時候,我只想著把針護好,那是你送我的第一樣東西......“
繡花針忽然從她指間滑落,在空中化作一道水紅的光,鉆進了銅鈴里。鈴身輕輕一顫,發出一聲清越的響聲,像是嘆息,又像是釋然。阿綰的身影徹底消散在月光里,只留下一陣淡淡的麥香。
沈硯秋撿起落在地上的銅鈴,鈴身溫熱,像是有人剛剛握過。他把銅鈴貼在耳邊,里面傳來細微的聲響,像是風吹過麥田,又像是有人在輕聲哼唱。
蘇珩拍了拍他的肩膀,聲音里帶著些哽咽:“她終于聽到了。“
那天之后,歸塵棧的銅鈴總在清晨和黃昏時格外響亮,像是有人在細細擦拭。沈硯秋的咳嗽漸漸好了,他開始和蘇珩一起打理麥田,播種,施肥,收割,動作熟練得像做了一輩子農活兒。
新麥酒釀成那天,我給沈硯秋和蘇珩各倒了一碗。酒液里浮著細小的金色光點,喝在嘴里,甜得像含著蜜。
“阿綰說的沒錯,“蘇珩喝了口酒,眼睛亮閃閃的,“加了三分桂花,七分月光,果然更甜了。“
沈硯秋望著窗外的麥田,嘴角噙著笑意。風穿過麥浪,送來陣陣清香,銅鈴在門廊下輕輕搖晃,鈴身刻著的三個名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我低頭記賬時,忽然發現賬本上新添了一行字,筆跡娟秀,正是蘇小環的風格。上面寫著:“今年麥收,可作嫁妝。“
筆尖落在紙上,暈開一小團墨漬,像滴落在時光里的淚。抬頭時,看見沈硯秋和蘇珩正望著麥田盡頭,那里有兩只蝴蝶在麥尖上飛舞,一只翅膀是水紅色的,像極了針尾的絲線,另一只青灰色,倒像是蘇珩常穿的衣袍。
銅鈴又響了,穿透午后的陽光,傳到很遠的地方。我知道,從今天起,歸塵棧里只有年年豐收的麥田,和隨風搖晃的銅鈴。至于那根繡花針,大概就藏在銅鈴里,陪著三個名字,在每個清晨黃昏,悄悄聽著麥浪的聲響。
喝新麥酒時,舌尖的甜味越來越清晰,像有人在酒里加了蜜。掌柜說釀酒時總聽見有女人的笑聲,細細的,像銀鈴在響。
我沒告訴他,喝酒時總覺得左肋暖暖的,像有根繡花針在輕輕跳動,針尾的水紅絲線,正化作麥浪,在心底連綿起伏,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