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整肅開國一脈,開革史家!
書名: 紅樓:我能升級詞條!作者名: 江東一枝花本章字數: 2204字更新時間: 2025-07-27 09:00:00
“賢侄。”
“向當今陛下表現忠誠,這會不會...”
牛繼宗欲言又止,侯孝康、柳芳同樣有些難言。
眾所周知,這個天下真正的主人是太上皇,而不是雍平帝,在這個時候效忠雍平帝,不是相當于自己站在了太上皇的對立面嗎?
“三位叔父以為我要做什么,向當今卑躬屈膝?”
“呵呵。”
撇了撇嘴,賈琰自信道:“我賈家先后效忠了太祖、太上皇、先太子,多少族人為之隕命。”
“姑且不論我今時今日立下的功勛,單論賈家,我們愿意伏低做小,天下人愿意嗎?”
“那....”
這番話聽得牛繼宗三人有些傻眼。
“開國一脈不需要刻意去做些什么,只需要保持中立即可。”
“誰做皇帝都無法忽視開國一脈對國朝的重要性。”
“保齡侯府、忠靖侯府站在了義忠親王一方,這是取死之道。”
“且這一次馳援大同,唯有史家沒有嫡子出征。”
“從今以后,開國一脈與史家再無瓜葛。”
提及史家,賈琰臉上不由得升起厭惡表情,
史公之女嫁給了第二代榮國公賈代善,彼此應該是關系最為密切的姻親,偏偏史家主動和賈家分割,不管是在朝堂上,還是在私下里,無非是仗著一門雙侯的威風。
這一門雙侯的恩典可是史公長子為救太上皇舍身而死換來的哀榮,后有史湘云之父史薡為先太子而死,史家兩個侯爵這才沒有降等,由史鼐、史鼎分別繼承。
然而,二者卻苛待史薡唯一的子嗣史湘云,以至于史湘云經常要做針線活來補貼家用。
“賢侄。”
“史家可是榮府外家。”
“此事是不是要斟酌一下?”
牛繼宗三人對視了一眼,躊躇道。
“無妨。”
“幾位叔父且這么去做。”
“這些事,我自會與赦叔、政叔分說。”
“榮府若是不愿,那便分家。”
大手一揚,賈琰斬釘截鐵道。
“好。”
三人這才答應下來。
...............
目送著眾人離去,賈琰在親衛的陪同下來到了軍營視察。
“哎呦!”
“疼!!!”
“醫匠,這里!”
持續數月的大戰產生了數以萬計的傷兵,傷重的早已趕赴黃泉,輕傷者同樣披甲上陣。
這里的傷兵都是昨日的廝殺留下的,一個個渾身血跡斑斑,斷手斷腳者,比比皆是,整個軍營就像是人間地獄,一片哀嚎遍野。
“呼!”
看到這一幕,賈琰心中驟然變得沉重,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外如是。
“董勇。”
“軍中醫匠不夠用嗎?”
“為何這么多人遲遲得不到救治?”
“將主。”
董勇苦澀道:“大同邊軍的醫匠已經全部用上了,還有從都中帶來的人,攏共不過百人。”
“在這里的傷兵足足有數萬,他們先處理的是輕傷者。”
“大同的藥材早就消耗殆盡,這些都是從山西、河北各地運過來的,不過是杯水車薪。”
在場的親衛臉上充滿了悲戚之色,不是不愿,而是實在沒辦法。
“............”
環顧四周,賈琰看著一個個眼中失去了光芒的傷兵,心在絞痛。
這不單單是缺乏醫匠、藥材,更缺乏處理的手段,18世紀早期,不管是東西方,對于戰場急救都處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態。
“系統,開始升級!”
賈琰暗自做出了一個決定,將4月的升級機會用在了一個白色詞條上。
【恭喜宿主,詞條升級已完成!】
【妙手回春(紫)】:醫道高超,就算是瀕危的病人都能夠救活,生命存活率+50%。
隨著這一詞條的升級,賈琰腦海中對于醫道的知識不斷融匯貫通,有中醫手段,也有現代醫學的智慧,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軍營的現狀做出了醫療方案。
“李擎,你馬上帶人去大同城內所有布行購買麻布、棉布,全買回來。”
“彭禮,讓大同知府立即張榜尋找大同城中針線活絕佳的人,并購置大量針線。”
“牛騫,大同乃至附近府縣所有醫館、藥店的學徒全部征用,
“馬昀,我要大量的烈酒,不管用什么換,統統帶到這里來。”
“時睿、辛澤、禹淵、閔野,我要三七、重樓、冰片、草烏、小薊、紫花地丁、艾葉、白芨、蒲公英....”
“除了購買大同及其它州府的藥材,還要發動百姓去采摘,總之一句話,越多越好。”
“邊頌,傳告全城,軍營需要大量浣洗衣物的婦人及做飯、煮藥的壯年男子,愿意來的,現場發放酬金。”
“陽欽、關燁,征召大同及附近府縣的大夫前來軍營,不從者,行軍法。”
當即,賈琰有條不紊的下達了數道命令。
“是。”
十一名親衛二話不說,轉身下去安排了。
“將主。”
“我該做些什么?”
指了指自己,董勇有些不知所措。
“你去尋大同及附近府縣的孤兒,10歲以上,15歲以下的,稍作清洗,換上干凈的衣服,吃飽喝足之后,把他們帶到這來。”
賈琰補充道。
借著這個機會正好培養一批戰場急救的人才,用以減少軍隊傷亡,來日,這些人或可成為國朝第一批戰場醫療兵,救死扶傷。
“是。”
董勇神情一振,徑直離開了軍營。
于是,十二親衛各司其職,張榜安民。
一時間,整個大同都沸騰了,這一場仗下來,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從平安州逃來的孤兒更是多不勝數,如今有軍隊出面為百姓提供生計,地方官府可謂是欣喜若狂。
軍營白花花的銀子撒出去,大量布匹、針線、藥材源源不斷的送進去,還有府、縣的那些大夫、學徒都集中到了軍營,哪怕他們不愿意,可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從。
這些大夫、學徒是第一批接受賈琰教學的人,也是最先掌握戰場急救手段的人。
烈酒清創,針線縫合,敷上消炎、促進傷口愈合的草藥,再用清水煮過、曬干的麻布進行包扎,一整個步驟看著簡單,實則真正操作起來并不容易。
單單是支起的大鍋就不下三千口,有的煮藥,有的做飯,有的煮沸布條,得虧邊疆民風淳樸,招募身強體壯的婦人、中年男人很容易,要不然,根本不可能這么順利。
而且,還有大量藥工炮制三七、重樓、冰片、草烏、小薊、紫花地丁、艾葉、白芨、蒲公英等藥材,經過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粉末狀,大量應用在傷兵身上,減少了傷亡率。
這可是粗制的云南白藥,能夠起到清血止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就目前而言,絕對是最佳的外傷藥物,堪比神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