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赤旗漫卷

遼沈戰役的硝煙散盡,東北全境沐浴在解放的曙光之中。林沐陽所在的野戰醫院,隨同東北野戰軍百萬雄師,揮師入關,如同不可阻擋的鐵流,席卷華北大地。平津戰役的勝利凱歌,敲響了蔣家王朝覆滅的喪鐘。1949年的春天,當長江天塹被英勇的人民解放軍突破,南京總統府上青天白日旗頹然墜落時,一個嶄新的時代,已如噴薄的朝陽,在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1949年秋,林沐陽和陳婉如,作為經歷過抗戰烽火和解放戰爭淬煉的模范醫務工作者代表,接到了前往北平參加重要會議和活動的通知。當他們乘坐的列車緩緩駛入北平站,站臺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歡迎四野老大哥!”“慶祝北平解放!”“毛主席萬歲!”的歡呼聲浪此起彼伏。這座曾經見證過林沐陽流亡困頓、“一二·九”血淚、最終奔赴光明的古都,如今已徹底洗刷屈辱,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漫步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上,林沐陽和陳婉如心潮澎湃。天安門城樓巍峨莊嚴,金水橋下水波粼粼,廣場上人群熙攘,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喜悅和希望。這與當年“何梅協定”簽署時的壓抑屈辱、“一二·九”運動時的血雨腥風,形成了天壤之別!他們仿佛看到蘇明遠當年在北平引導他走向光明的身影,看到靜姝青春熱血的面龐在歡呼的人群中閃現。

在會議間隙,林沐陽特意抽空回到了當年寄居表舅家的那條胡同。胡同依舊狹窄,但已打掃得干干凈凈,墻壁上刷著嶄新的標語:“建設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他輕輕叩響了那扇熟悉的院門。開門的是一位陌生的中年婦女,聽明來意后,熱情地將他迎了進去。院子還是那個院子,棗樹依舊枝繁葉茂。林沐陽站在院中,十四年前的景象歷歷在目:母親周淑儀強忍悲痛為他縫制棉衣,妹妹林靜姝倔強地塞給他那張寫著誓言的紙條,自己懷揣著蘇明遠給的介紹信,在暗夜中踏上未知的旅程……

“媽……靜姝……老趙……”他心中默念,眼眶微熱。父親、妹妹、趙鐵柱,還有千千萬萬的英烈,他們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天。但正是他們的犧牲和奮斗,才換來了這古都的新生,換來了整個民族的解放!他們的精神,如同這院中的老樹,深深扎根在這片煥發生機的土地上。

1949年10月1日。BJ的天空,碧空如洗,萬里無云。

天安門廣場,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的海洋,歡樂的海洋!來自全國各界的代表、英雄模范、首都市民,三十萬顆激動的心,共同等待著那個劃時代的莊嚴時刻!

林沐陽和陳婉如身著嶄新的軍裝(此時已是解放軍軍醫),胸佩代表證和閃亮的軍功章,站在觀禮臺上,位置得天獨厚。他們的手緊緊相握,手心因激動而微微出汗,目光緊緊鎖定著天安門城樓。

下午三時整。

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云霄!

一個洪亮、堅定、帶著濃重湖南口音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如同春雷般滾過廣場,傳遍世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剎那間!廣場沸騰了!歡呼聲、掌聲、鑼鼓聲、口號聲,匯成一片驚天動地的狂潮!人們跳躍著,擁抱著,揮舞著手中的紅旗,喜極而泣!淚水模糊了無數雙眼睛,那是喜悅的淚,是揚眉吐氣的淚,是告慰無數英靈的淚!

林沐陽和陳婉如同樣淚流滿面!他們仰望著城樓上那個偉岸的身影,望著那面在萬眾矚目下、在湛藍的天幕上、在無數烈士鮮血浸染的基石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

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十四年國仇家恨的沉重,十四年血火征程的艱辛,父親臨終“救國人”的囑托,靜姝“為新中國死而無憾”的誓言,趙鐵柱“替俺看看新中國”的遺愿……所有的犧牲,所有的奮斗,所有的期盼,都在這面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上,得到了最莊嚴、最崇高的兌現!

“爸!靜姝!老趙!你們看到了嗎?!新中國!我們的新中國——成立了!”林沐陽在心中,用盡全身力氣嘶喊著,滾燙的淚水肆意流淌,仿佛要將這二十八年的悲歡與信仰盡數宣泄!

陳婉如緊緊依偎著他,同樣泣不成聲,她指向那面鮮艷的旗幟,哽咽著:“沐陽!你看!那是靜姝他們的血染成的……那是我們所有人的希望!”

開國大典的震撼與狂喜漸漸沉淀,但建設新中國的豪情卻更加澎湃。回到東北,林沐陽和陳婉如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挑戰。

組織上考慮到林沐陽精湛的醫術、豐富的戰地救護經驗和堅定的革命信念,任命他擔任東北地區一所重要醫學院的副院長,并兼任附屬醫院的院長。陳婉如則擔任醫院護理部主任。他們的戰場,從彌漫硝煙的前線,轉移到了守護人民健康、培養醫學人才的后方。

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困難重重。醫院設施陳舊,設備匱乏,技術力量薄弱,而飽經戰亂的人民對醫療健康的需求卻空前迫切。

林沐陽脫下軍裝,換上樸素的干部服,開始了新的征程。他白天深入病房、門診,了解情況,處理繁雜的行政事務,晚上挑燈夜戰,學習管理知識,制定醫院發展規劃。他將在戰爭中錘煉出的那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勁頭,帶到了建設中來。

他力主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大力推動基礎建設;他親自上手術臺示范教學,將戰火中積累的寶貴外科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的醫生護士;他特別強調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推動建立基層衛生防疫網絡,改善城鄉衛生環境,努力降低傳染病發病率。

一天傍晚,林沐陽在辦公室加班,窗外傳來幾個年輕實習醫生激烈的爭論聲。他們似乎在對一種新療法的效果和風險爭執不下,言辭間充滿了年輕人的銳氣和書卷氣。

這熟悉的情景,讓林沐陽不禁莞爾。他放下手中的文件,走到窗邊,靜靜聆聽。這朝氣蓬勃的爭論,讓他想起了當年在沈陽協和醫學院實驗室里,那個專注研究病例、夢想科學救國的自己;想起了在延安窯洞醫院里,與“土醫生”們熱烈討論中西結合的自己;更想起了戰火紛飛中,與陳婉如、趙鐵柱在簡陋手術臺前爭分奪秒搶救生命的日日夜夜……

他輕輕撫摸著辦公桌玻璃板下壓著的幾張照片:一張是父親林文淵穿著白大褂、神情專注的舊照;一張是靜姝在北平學生時代、笑容燦爛的留影;還有一張是遼沈戰役前夕,他與趙鐵柱、陳婉如三人的合影,趙鐵柱咧著大嘴,笑容豪邁。

一股深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涌上心頭。他拿起筆,在信箋上鄭重地寫下:

“致全院青年醫護工作者:醫學之路,道阻且長。精湛技術是立身之本,仁愛之心是行醫之魂。勿忘歷史,銘記先烈以血火換來的和平與尊嚴;勇擔使命,將畢生所學奉獻給人民健康事業,守護這來之不易的新中國!……”

他決定,明天就在醫院的大禮堂,給這些年輕的“后來者”,講一堂特殊的課。不是講深奧的醫學理論,而是講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講那件染血的白袍,講靜姝的筆記本,講趙鐵柱的臨終囑托,講開國大典上那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所承載的千鈞重量!

他要告訴他們,這潔白寧靜的醫院,曾是多少先烈夢寐以求卻未能看見的景象;這救死扶傷的手術刀,承載著多少未竟的遺志和沉甸甸的期望!他要將父親“醫者仁心”的教誨、靜姝“為新中國”的理想、趙鐵柱“看新中國”的渴望,連同自己對這片土地和人民深沉的愛,化作薪火,傳遞給下一代!

窗外,華燈初上,新中國的夜晚安寧而祥和。林沐陽望向遠方,目光深邃而堅定。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思南县| 桂林市| 呼玛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凤山县| 南丰县| 苏尼特右旗| 三门峡市| 余干县| 潼关县| 阿拉善盟| 德江县| 南宫市| 万年县| 大渡口区| 清河县| 德化县| 丹棱县| 威宁| 鲜城| 和顺县| 黔江区| 滨州市| 溆浦县| 云和县| 余江县| 莒南县| 牟定县| 赫章县| 湘潭市| 神农架林区| 泰宁县| 鹤山市| 林州市| 米脂县| 华蓥市| 原阳县| 历史| 靖西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