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長安舊夢
- 河圖浮夢回蕩千年
- 辰瀟不問塵
- 2633字
- 2025-07-05 19:53:30
共振模擬再啟,兩人進入秦漢時期的長安城,首次在古代以身份「暮云」與「辟疆」相識。
被隔離的洛書實驗艙,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的靜默。高穎和成簫被限制在各自的監控區域,無法接觸實驗核心模組,更不能再進行任何共振測試。然而,這層看似堅不可摧的物理隔閡,卻無法阻斷他們之間日益增長的心靈連結。在無數個深夜里,他們透過被監控的內部通訊系統,悄聲交流著對「河圖頻道」和那些甲骨文的推測,甚至嘗試在各自的腦海中,憑借記憶碎片重構古時的場景。
高穎發現,自從上次「記憶流錯」之后,她腦中關于「暮云」的片段越來越清晰。她能感受到暮云指尖的琴繭,能嗅到她日常薰香的氣味,甚至能體會到她面對琴弦時那種與世無爭的專注。而最令她心驚的是,她開始在半夢半醒間,看見一個身穿儒袍的身影,他的背影挺拔,眼神深邃,雖然看不清面容,但那份熟悉感卻強烈得讓她心悸。
成簫也一樣。他夢見自己以「辟疆」的身份在市井中游歷,記錄著民間的疾苦與歡樂。他看見自己手持竹簡,筆走龍蛇,將歷史的洪流刻畫入微。而這些夢境中,總會有一縷清越的琴聲若有似無地傳來,引導著他走向一個被翠竹環繞的庭院。他知道,那庭院里,住著「暮云」。
這種非實驗室內的「共振」,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之間的連結,已經超出了洛書計劃的掌控。他們的心率依然會在某些時刻同步,腦電波也會出現微弱的共鳴,盡管遠不如在艙內測試時那么劇烈,卻更顯得詭異而深沉。
「我們必須回到那里。」一天夜里,成簫透過通訊系統,語氣堅定地對高穎說。
「回到哪里?」高穎問道,盡管她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回到長安。回到那個屬于暮云和辟疆的時空。」成簫說,「他們切斷了我們的實驗權限,但他們無法切斷我們的記憶。如果這是命運的安排,那么我們自己就能啟動它。」
高穎深吸一口氣,她知道這很危險。私自啟動記憶共振,可能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后果。但內心的渴望,對真相的追尋,以及那份與成簫之間日益深化的默契,讓她無法拒絕。
「怎么做?」她問道。
成簫沉默了片刻:「我們需要一個介質,一個能引導我們進入深層記憶的介質。」
高穎的目光落在自己隔離室里,那張被允許保留的古琴模型上。那是她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她與「暮云」之間唯一的連結。
「琴。」她低聲說。
成簫會心一笑:「正是。你的琴聲,是我唯一的向導。」
他們商量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在高穎的監控時間結束后,她會利用僅存的權限,微調隔離室內的環境參數,模擬出上次「記憶流錯」時的初始條件。而成簫則會通過他對模組數據流的記憶,在腦中進行高強度的意識映射。最關鍵的是,他們將憑借高穎的琴聲,作為引導他們意識再次進入「長安舊夢」的「鑰匙」。
當夜,實驗艙內大部分燈光熄滅,只剩下監控設備的微光。高穎坐在隔離室內,面前是那張虛擬古琴。她深吸一口氣,將所有雜念拋開,指尖輕輕撥動琴弦。
琴聲流淌而出,不再是刻意的演奏,而是帶著高穎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她閉上眼睛,想像著自己身處竹林庭院,想像著自己就是暮云,而辟疆,就在不遠處。她的琴聲帶著一種古老的思念,一種跨越時空的呼喚。
與此同時,成簫在自己的隔離室內,也閉上了眼睛。他腦海中浮現出高穎的琴聲,那聲音如同一道光,引導著他的意識向深處沉潛。他憑借著對記憶流動的敏銳感知,捕捉著琴聲中蘊含的情感頻率,與高穎的意識建立起一種無形的連結。
時間仿佛在此刻凝固。
當琴聲達到高潮時,高穎感覺到一股熟悉的吸力將她拉入深淵。當她再次睜開眼睛時,她看見的不再是冰冷的白色墻壁,而是古色古香的庭院。她穿著水紅色的襦裙,手邊是那張熟悉的烏木古琴。陽光透過竹林,灑在她身上,溫暖而真實。
她,又回到了「暮云」的身體里。
她轉頭望去,看見庭院的另一端,一個身穿深色儒袍的身影正朝她走來。他的步履從容,眼神深邃,正是成簫!
「辟疆。」高穎,或者說此刻的暮云,輕聲喚道。那兩個字從她口中說出,帶著一種天然的親切與熟悉,仿佛曾經呼喚過千萬遍。
成簫,此刻的辟疆,走到她面前,他的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古琴上,嘴角露出一抹溫和的微笑。「暮云,你的琴聲,總是能引導我找到你。」
這是他們在「長安舊夢」中,第一次以完整的「古時身份」面對面相識。沒有了現代的束縛,沒有了實驗室的冰冷,他們完全沉浸在那個古老的時空里。
暮云輕輕撥動琴弦,琴聲清越。「你來了,辟疆。」她的聲音帶著一種自然的喜悅。
辟疆在暮云身旁坐下,靜靜地聽著琴聲。他感受到暮云琴聲中蘊含的平靜與智慧,那份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情感的深刻理解。他看著暮云的指尖在琴弦上跳動,那份優雅與從容,仿佛是他腦海中早已刻畫下的畫面。
「你最近去了哪里游歷?」暮云問道,她的聲音溫柔而輕柔。
辟疆抬頭看著遠方,眼神中帶著一絲感慨。「去了雁門關,看見了邊塞的風光。記錄了百姓的疾苦,也見證了軍民同心的堅韌。」他聲音低沉,帶著史官特有的沉穩與厚重。
他們開始在夢境中共同「生活」。暮云彈琴,辟疆寫史。他們在庭院里賞花論月,在茶案邊品茗談心。他們分享彼此的見聞與感悟,彼此的心靈也在這種交流中越來越靠近。
高穎在暮云的記憶里,感受到她對辟疆的依賴與敬重,那是一種超越朋友、超越知己的深情。而成簫在辟疆的記憶里,也感受到他對暮云的欣賞與保護,那是一種對靈魂伴侶的渴望與珍惜。
他們發現,暮云的琴聲,不僅僅是音樂,更是一種記錄情感的方式。她將對世間萬物的感悟,對辟疆的思念,都融入了琴音之中。而辟疆的史書,也并非冰冷的記載,而是充滿了對黎民蒼生的悲憫與熱愛,對暮云的思念,也悄然融入了他筆下的字里行間。
一個傍晚,夕陽西下,將整個庭院染成一片金黃。暮云輕撫古琴,一曲《鳳求凰》的變奏悠然響起。琴聲纏綿悱惻,充滿了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辟疆放下手中的竹簡,靜靜地聽著。他的眼神深情而專注,眼中倒映著暮云的纖細身影。
當琴聲結束時,辟疆緩緩伸出手,輕輕握住了暮云撥弄琴弦的手。
「暮云,」辟疆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你可知,你的琴聲,如同我生命中的光,照亮了所有的黑暗?」
暮云抬頭看向他,眼神溫柔得能融化冰雪。「辟疆,你可知,你的文字,如同我心湖的明鏡,映照出所有真實的情感?」
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一種無形的電流在他們之間流淌。他們知道,這并非單純的夢境,而是來自古老記憶深處的連結。在這長安舊夢中,高穎與成簫,以暮云與辟疆的身份,真正地「相識」了。而這份相識,比任何現代的共振數據,都來得真實而刻骨銘心。
他們在這次「自發性共振」中,不僅鞏固了彼此的連結,更確認了「河圖頻道」的真正意義——它記錄的,是跨越時空的情感回響。而這種回響,正是他們愛情的伏筆,亦是他們身世之謎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