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流砥柱
- 勤勞勇敢的故事(中華典故故事全集)
- 周治主編
- 413字
- 2015-03-31 12:03:23
【釋義】像砥柱山一樣屹立于黃河急流之中。砥柱:黃河中流像柱子一樣的山。比喻在艱難險惡的環(huán)境中起巨大支撐作用的力量或英雄人物。
【出處】戰(zhàn)國·佚名《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
在河南西部三門峽東邊的黃河里有座砥柱山,據(jù)《水經(jīng)注》上記載,上古時代,因這座山堵塞了黃河的河道,河水不能暢通,夏禹治水時,便鑿寬山兩側(cè)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過,這座山就橡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黃河的急流中。于是人們把這座山叫做砥柱山。
黃河的水,在三門峽一帶,是最急最險的,三門峽那兒的河底橫著一道高高低低的巖石,因而形成了三股急流,俗稱北邊一股為“人門”,中間的一股為“神門”,南面的一股為“鬼門”,而以“鬼門”最險。三門峽這個名稱,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從前,船只經(jīng)過三門峽的時候,觸礁遇難的事故,履見不鮮,從三門峽洶涌東下的黃河急流,以萬馬奔騰之勢,直對著砥柱山?jīng)_去,而這根高大的“石柱”,卻迎著險惡的水勢,巍然屹立,毫不動搖。故后人把“中流砥柱”比作強(qiáng)大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