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月光曬不干的宣紙

在墨水號的一次靠岸補給中,我偶然在一個古老的小鎮上發現了一家傳統的宣紙作坊。這家作坊隱藏在一條幽深的小巷里,周圍彌漫著古樸的氣息,仿佛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當我踏入作坊的那一刻,一股淡淡的紙香撲面而來,讓我瞬間沉浸在一種寧靜而又神秘的氛圍之中。

作坊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師傅正在專注地制作宣紙。他的雙手布滿了老繭,卻依然靈活而有力,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歲月的沉淀和對技藝的執著。我靜靜地站在一旁,不敢出聲打擾,生怕破壞了這和諧的畫面,只是默默地觀察著老師傅的每一個制作步驟。

見我駐足良久,老師傅停下手中的活計,渾濁卻有神的眼睛望向我:“后生,看你盯著這些樹皮稻草好一陣子了,是對這門手藝感興趣?”他的聲音帶著歲月打磨的沙啞,卻透著溫和。

我連忙拱手致意:“老師傅您好,我是路過的旅人,第一次見宣紙制作,覺得特別神奇。您這手藝看著真講究。”

老師傅咧嘴笑起來,眼角的皺紋像展開的宣紙紋理:“講究談不上,都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你看這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得先在山泉水里泡上百天。”他指著墻角浸泡原材料的石槽,“當年我師父說,這水得是活水,帶著山的靈氣,雜質才能慢慢滲出來。”

“泡這么久不會腐爛嗎?”我忍不住問道。

老師傅蹲下身捻起一縷樹皮:“這里面學問大著呢。春泡要防霉變,得三天換次水;秋泡要防凍裂,得在石槽上蓋草席。溫度差一度,發酵出來的纖維就不一樣。我年輕時急功近利,泡了八十天就撈出來,結果做的紙發脆,被師父用戒尺打了手心。”他邊說邊摩挲著掌心,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的力道。

浸泡完成后,老師傅將原材料放入杉木桶中,利用蒸汽進行蒸煮。他用長柄木勺攪動著桶內的原料,蒸汽在他布滿皺紋的臉上凝成水珠。“這蒸煮的火候得像照顧娃娃似的上心,”他指著爐膛里跳動的火苗,“松木火烈,適合初期殺青;杉木火柔,適合后期燜煮。當年公社化時,用煤爐代替柴火,蒸出來的料總有股煙火氣,做的紙寫毛筆字都發滯。”

“后來怎么改回來的?”我遞過一塊擦汗的毛巾。

老師傅接過毛巾擦了擦額頭:“改革開放后,我把自家的幾棵老松樹砍了,重新用柴火蒸煮。那會兒有人說我老頑固,可祖宗的法子錯不了。你聞這蒸汽里的香味,帶著草木本身的清甜,這才是宣紙該有的底子。”

蒸煮完成后,原材料被轉移到溪水中進行漂洗。老師傅脫了布鞋,赤腳踩進溪水里,渾濁的溪水沒過他的腳踝。“這步叫‘踏料’,得用腳把纖維踩松散。”他邊踩邊說,雙腳在料堆中劃出規律的弧線,“我師父當年能在結冰的溪水里踏料,說這樣纖維更緊實。我沒那本事,只能選春秋兩季水溫正好的時候做。”

溪水順著他的腳趾縫流淌,激起細碎的水花。“您這雙腳怕是比秤還準吧?”我打趣道。

老師傅哈哈大笑:“秤能稱重量,腳能摸纖維。你看這料踩得能捏成團不散,就差不多了。當年有個城里來的大學生,戴著手套用機器攪拌,結果纖維斷得厲害,做的紙薄厚不均。這手藝啊,得身體貼著原料,才能摸到它的性子。”

接下來是打漿的環節,老師傅掄起沉重的石錘,一下下捶打著石臼里的原料。石錘與石臼碰撞的聲音在作坊里回蕩,像遠古的歌謠。“這打漿得三千下起步,少一下都不行。”他額頭上青筋凸起,汗水順著花白的胡須滴落,“我師父說,他年輕時能一口氣打五千下,我現在老了,三百下就得歇口氣。”

“現在有機器打漿,為什么還要手工?”我看著他吃力的樣子,有些不解。

老師傅直起腰歇了歇:“機器打漿快,但纖維斷口是平的;手工捶打是鈍力,纖維斷口帶毛刺,這樣的紙能更好地吸墨。你看這紙絨,得像棉花一樣蓬松,墨汁上去才能暈染出層次感。當年給故宮修古籍,特意指定要用手工打漿的紙,機器做的根本不行。”

在漿池中,兩位師傅正協作撈紙。竹簾在漿液中輕輕一點,提起時已均勻附上一層紙膜。“這撈紙講究‘三輕兩重’,下簾輕、蕩簾重、起簾輕。”旁邊的中年師傅解釋道,他是老師傅的兒子,“我跟爹學了十五年,才敢獨立撈紙。當年結婚那天,爹還讓我撈完十張紙才準去接親。”

老師傅在一旁瞇眼看著:“他當年撈的紙邊緣總缺個角,我就盯著他練,直到能閉著眼撈出完整的紙。這手藝傳男傳女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耐心。前幾年有個姑娘來學藝,撈了三個月紙就哭著走了,說手臂都快斷了。”

將濕紙貼到焙墻上時,老師傅特意讓我湊近觀察。青磚砌成的焙墻散發著松木的清香,濕紙貼上墻后迅速變得平整。“這焙墻的溫度得恒定在五十度,高了紙會焦,低了紙會潮。”他用手在墻上比劃著,“我師父能憑手感測溫度,我不行,就用塊老臘肉掛在墻上,肉不硬不軟正好。”

墻上整齊排列的濕紙漸漸變得干燥,松木的香氣愈發濃郁。“這松木得選三十年以上的老松,”老師傅指著墻角的柴火堆,“新松木煙大,燒出來的紙有焦味;老松木煙清,紙香才純正。每年入冬前,我都要去山里選柴火,這是雷打不動的規矩。”

看著老師傅將烘干的宣紙一張張揭下來,紙張在他手中輕如蟬翼卻韌性十足。“這紙能保存千年不腐,”他舉起一張宣紙對著陽光,紙面上的纖維如流云般舒展,“當年敦煌藏經洞的經卷,就是用類似的宣紙寫的,過了千年還能看清字跡。這不是紙,是咱們祖宗留下的時光膠囊。”

夜幕降臨,我帶著從作坊購買的宣紙回到墨水號。此時,月光如水,灑在甲板上,我將宣紙攤開在桌上,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宣紙上,仿佛為它披上了一層銀紗。我輕輕撫摸著宣紙,感受著它那細膩的質感,心中不禁思考起文明傳承與物質載體的關系。

宣紙,作為一種物質載體,它承載著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精髓。無數的文人墨客在宣紙上揮毫潑墨,創作出了一幅幅傳世佳作,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藝術家們的才華和情感,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然而,如果沒有宣紙這種優質的物質載體,這些作品可能無法如此完美地呈現出來,文明的傳承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文明的傳承離不開物質載體的支撐。物質載體就像是文明的容器,它承載著人類的智慧、情感和價值觀,將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在一起。無論是古老的甲骨文、青銅器,還是現代的書籍、電子媒體,它們都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每一種載體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這月光下,我看著眼前的宣紙,心中充滿了對文明傳承的敬畏之情。我知道,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在墨水號的航行中,探尋更多關于文明傳承的奧秘,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閃耀光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哈巴河县| 晋江市| 阳山县| 鹤岗市| 柏乡县| 电白县| 漾濞| 黄大仙区| 华蓥市| 海丰县| 鄂尔多斯市| 连城县| 游戏| 东乡族自治县| 石棉县| 西青区| 咸宁市| 花莲县| 天门市| 巫山县| 家居| 陆河县| 富顺县| 搜索| 湾仔区| 忻城县| 岗巴县| 布尔津县| 高雄市| 罗平县| 正定县| 育儿| 永仁县| 临沧市| 射洪县| 拜泉县| 敦化市| 扬中市| 绥江县| 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