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憶故園與塾堂(二)
- 如花夢
- 岹塵夜耗
- 1455字
- 2025-07-03 21:08:04
一、故園之趣
青磚黛瓦間,故園如璞玉藏幽。園中有一方天地,雖無蘭亭曲水之雅,卻自有野趣橫生,恰似陶潛筆下“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之景,予我兒時無盡歡娛。
園中草木,皆為天然妙筆繪就。紫藤攀墻,如紫霞垂落,似《楚辭》中“扈江離與辟芷兮”所寫香草,搖曳生姿;薔薇繞籬,粉白相間,仿若美人面,每至花期,香飄滿園,令人心醉神迷。
園角有一老井,井水清冽甘醇,猶若瓊漿玉露。幼時總愛趴在井邊,看水中倒影,或投石擊水,驚起漣漪,漣漪中仿佛藏著無數神秘世界,引得我遐想連篇。
井旁幾株石榴樹,夏日繁花似火,如“五月榴花照眼明”所狀。待秋日果實累累,圓碩飽滿,咧嘴露籽,恰似孩童天真笑顏,令人垂涎。
園中蟲鳥,亦是妙趣伙伴。清晨,麻雀嘰喳,似在喚我晨起;午后,蟬鳴陣陣,伴我園中嬉戲。偶見蟋蟀相斗,其狀激烈,恰似古時武士交鋒,引得我駐足觀戰,久久不愿離去。
花叢間,彩蝶翩躚,紅的似火,白的如雪,黃的若金,穿梭于花間,恍若《莊子》所云“莊周夢蝶”之境,讓我不知是蝶入我夢,還是我入蝶夢。
墻角常藏著蜈蚣、蝎子等物,其形可怖,卻也令我好奇。每見之,既懼又喜,懼其毒,喜其奇,常邀伙伴共觀,以壯膽色。
園中一隅,雜草叢生,看似荒蕪,實則暗藏生機。撥開雜草,或見蚯蚓松土,或見蟻群搬運,其忙碌之態,令人感嘆生命之頑強。
園中有一小徑,蜿蜒曲折,兩旁竹影婆娑,清風徐來,竹葉沙沙作響,仿若古琴之音,漫步其上,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小徑盡頭,有一石桌石凳,夏日納涼,冬日曬太陽,皆是絕佳之處。與伙伴在此嬉戲玩耍,談天說地,留下無數歡聲笑語。
二、塾堂歲月
及長,入塾堂求學。塾堂坐落于街巷深處,朱門灰墻,雖無皇宮之富麗,卻自有一番莊重肅穆之氣,仿若孔廟之縮影,令人心生敬畏。
踏入塾堂,迎面可見孔子畫像,圣人慈眉善目,似在凝視眾生。畫像兩側,懸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儒家名言,字字珠璣,如晨鐘暮鼓,警醒吾輩。
塾堂內,桌椅整齊排列,案上擺放筆墨紙硯,散發淡淡墨香。端坐于此,仿若置身知識殿堂,只待師長開啟智慧之門。
塾師乃飽學之士,一襲長衫,手持戒尺,面容嚴肅卻不失和藹。其授課時,聲如洪鐘,引經據典,娓娓道來,如《論語》《孟子》《詩經》等經典,經其講解,皆變得生動有趣。
初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朗朗上口,雖懵懂不知其意,卻也能逐字背誦。塾師耐心講解,方知其中蘊含做人道理,如明燈照亮前行之路。
習字之時,塾師要求嚴格。握筆姿勢、書寫規范,皆一一示范。一筆一劃,需力透紙背,仿若顏真卿、柳公權之筆法,力求工整美觀。稍有差錯,戒尺便輕輕落下,以示懲戒。
誦讀經典,需抑揚頓挫,聲情并茂。讀《詩經》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如聞雎鳩和鳴,婉轉悠揚;讀《楚辭》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似見屈原壯志豪情,慷慨激昂。
課余之時,塾堂后院亦有一番景致。幾株古柏,高聳入云,枝葉繁茂,如巨傘遮天蔽日。樹下石徑清幽,漫步其間,可暫忘課業之苦。
后院角落,有一小池,池中睡蓮靜臥,紅白相間,宛如仙子。偶有魚兒游弋,泛起漣漪,打破一池寧靜,亦為塾堂生活增添幾分樂趣。
同窗之間,情誼深厚。課上共習經典,相互切磋;課下嬉戲玩鬧,如“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般,一同觀察昆蟲,探索自然奧秘。
塾堂歲月,雖有課業之累,卻也充實快樂。在經典熏陶下,吾輩漸漸明理,如幼苗得雨露滋養,茁壯成長,為日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奠定根基。
故園與塾堂,一為童趣之源,一為知識之府,皆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記。如今憶起,恍若昨日,歷歷在目,令人感慨萬千,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