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劉肥歸國 一
- 穿越到漢朝:劉如意為母報仇
- 洪劉華
- 2029字
- 2025-07-10 13:12:10
第41章 劉肥歸國 一
卻說劉肥是劉邦的大兒子,其母曹氏是劉邦的“外婦”。
什么叫“外婦”呢?從字面上來講,“外婦”就是“外面的女人”,可以理解成“情婦”。曹氏可能是有夫之婦,也有可能是寡婦,不過她跟劉邦生下的兒子就是劉肥。
劉肥出生的時候,呂雉還沒有嫁過來。所以呂雉嫁過來以后,只能承認劉肥的存在。呂雉那時候還比較賢惠,一直在家里照顧父母,帶著子女種田紡織。而劉邦卻經常戴著一頂破帽,到處騙吃騙喝。
漢高祖開國后,按照周朝統治習慣,大封同姓宗室。漢高祖六年,劉肥被封為齊王,建立齊國,定都臨淄,統轄七十三城,齊國是漢初第一大封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相對較為富庶。劉氏宗親子弟稀少,劉肥作為庶長子得到劉邦重視。劉肥封王后,任命平陽侯曹參擔任齊國相,輔佐劉肥治理齊國。
卻說智能晝行夜宿奔到臨淄,問明齊王府所在,即去求見。門上兵役把他攔住,智能道:“我有機密事來報齊王,敢煩通報。”兵弁領他進去,齊王一見書信,不由大驚失色,急忙喝令左右將他拿下。左右不知何故,只得遵了齊王命令,把智能兩手反綁。智能倒也不甚驚懼。齊王出廳親自審問,兩旁兵弁差役齊聲呼喝,令他跪下。齊王道:“你這混帳東西,敢到本王處獻書,勸本王反叛,正是不法已極!我看你一個和尚,哪有這般大膽?劉如意已死路人皆知。你究竟被何人所愚,冒名頂替,叫你投遞逆書?你須從實招來,免受刑罰!”智能微笑道:“王爺系高祖長子,獨不聞戚夫人及諸王故事乎?諸王陸續被害,齊王爺豈能獨活?還請亟早變計,上承祖德,下正民望,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劉肥大喝道:“休得胡說!太后深恩厚澤浹髓淪肌,哪個不心悅誠服?獨你這個逆賊敢來妄言。如今別話不必多說,但須供出何人指使,何處巢穴,我便放你!”智能道:“諸王被殺姬妾被害,這是人人曉得的故事,王爺視作深恩厚澤,真正奇聞!我雖然是個和尚,頗明大義,堯舜禪位賢者為王,乃是孔圣先師的遺訓,如要問我何人指使,便是孔夫子;何處巢穴,便是山東曲阜地方,所供是實。”齊王道:“你不受刑安肯實供?”喝令左右用刑。早走上三四個兵役,把智能撳翻,取過刑杖,連撻臀上,一五一十的報了無數,連臀血都澆了出來。只連叫孔夫子,孔老先生,終沒有一句實供。劉肥復命左右加上夾棍,這一夾,比刑杖厲害得多,真是痛心徹肺莫可言狀。大聲道:“招了,招了。”兵役把夾棍放寬道:“不是孔夫子指使,乃是前趙王劉如意指使的。”劉肥問如意在哪,智能卻又不說!劉肥連拍驚堂木,喝聲快夾。兵役復將夾棍收緊。智能哼了一聲暈絕地上。兵役忙把冷水噴醒,喝問實供不實供?智能道:“寫書的是趙王,指使的亦是趙王,你要殺就殺,要剮就剮。哼、哼、哼!我智能有死而已,趙王在哪里,我死也不會講的!齊王暗想道:“我越用刑他越倔強,這個蠢漢,不是刑罰可以逼供的。”于是退堂,令左右將智能拘入密室。
過了兩夕,忽有一個泰安口音的人走入囚室內問道:“哪個是智能大師?”守卒便替他指引,與其照面,毫不認識。那人開口道:“大師久違了!”智能驚異起來。那人道:“小弟與大師乃是同鄉,只在泰山上見過一次,所以不大相識。”問他姓名。那人道:“此處非講話之所。惟聞大師創傷,特延傷科前來醫治,待大師傷愈,再好細談。”說畢便引進醫生替他診治,外敷內補,日漸痊可。那人復日夕問候。智能感他厚誼,一面道謝,一面問他來歷。那人自說現充王府幕賓,智能越加驚疑。那人說延醫診治,也是奉著王爺差遣。智能道:“王爺與我為仇,何故又醫我創傷?”那人起身四瞧,見左右無人便附耳言道:“前日王爺退堂召我入內,私對我說道:‘你們山東人頗是好漢。’我當時還道王爺不懷好意,疑我與大師同鄉特來窺探,我便答道:‘這種人心懷不軌,有什么好處?’王爺正色道:‘他的言語,倒是正合吾意!劉盈暗弱,呂氏專權,劉氏天下,幾落于呂氏之手!不過他未免冒失,哪里有堂堂皇皇來投密書的?我只得把他刑訊,瞞住別人耳目,方好與他密議。’隨央我延醫診治。我雖答應下來,心里終不相信,所以次日未來此處。不意到了夜間,王爺復私問延醫消息,并詢及大師傷痕輕重如何?我又答道:‘此事請王爺三思,他日傳將出去恐怕未便;況當今呂氏密探甚多,總宜謹慎為是。’王爺悵然道:‘我道你與他同鄉,不論對錯,也須顧點鄉誼,你卻如此膽小。’隨又取出大師所投的密書與我瞧閱,說著:‘書中語語金玉,不可輕視。’我把書信閱畢繳還王爺,隨答道:‘據書中意思,無非請王爺發難,恐怕未易成功。’這一句話惱了王爺性子,頓時怒容滿面說道:‘我與你數年交情,也應知我一二,為什么左推右阻?’我又答道:‘據王爺意見,究屬如何?’王爺道:‘我是屢想發難,只可惜無人幫助,獨木不成林,所以隱忍未發。若得如意相助,不患不成。你且將智能醫好,待我前去謝罪。’又叫我嚴守秘密。我見王爺誠意,且與大師同鄉,所以前來問候。”聽他一派鬼話,似信非信,便道:“王爺如果有此心,我雖死也還值得。但恐王爺口是心非。”那人便接口道:“現今皇上、太后也很疑忌王爺,或者王爺確有隱衷,也未可知。”說畢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