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青年劉邦 二
- 穿越到漢朝:劉如意為母報仇
- 洪劉華
- 2014字
- 2025-07-03 19:24:28
第3章 青年劉邦 二
當(dāng)呂公定下女兒和劉邦的婚事,很高興地回家告訴妻子時。呂夫人十分氣憤地說:“你平日總說這個女兒非貴人不嫁,沛縣縣令為他的兒子求婚你都推脫掉了,現(xiàn)在竟然把女兒許配給那個游手好閑的無賴,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呂公強(qiáng)硬地說:“此非兒女子所知也。”于是劉邦和呂雉的婚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呂雉初嫁時攜帶"百乘車馬"妝奩,遠(yuǎn)超亭長身份。按秦制,庶民嫁女妝奩不得超過十金,此舉暗示呂公對劉邦的期許。婚后劉邦"常歸家"的記載,實為獲取呂氏家族經(jīng)濟(jì)支持的政治需要。
當(dāng)時呂雉還是一個豆蔻少女,而劉邦大她15歲已界中年。那時的呂雉性格溫馴,凡事聽從父親的安排。兩人結(jié)婚后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
劉邦結(jié)婚前和鄰居家一個寡婦私通,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劉肥。呂雉婚后得知這一事情時,她不僅沒有責(zé)怪劉邦,甚至還將劉肥接到家中,親自撫養(yǎng)照看。
劉肥按秦律屬"非正"之子,呂雉接納劉肥,既為彰顯大度,更為掌控家族人口。史載呂雉"晨炊蓐食"照顧劉肥,實為培養(yǎng)潛在繼承人。
后來呂雉生下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后來的魯元公主和孝惠帝劉盈。但她對劉肥依然關(guān)心照顧視同己出。
那時的呂雉確實是一個溫婉可人、勤勞持家、孝敬公婆、和睦鄰里的善良女子,劉邦公務(wù)之余經(jīng)常回家?guī)蛥物舴N地,蕭何、曹參、樊噲等人也經(jīng)常和呂雉來往,呂雉對他們都很尊重和愛戴。
歷史人物的傳奇性往往源于集體記憶對事實的選擇性重構(gòu),劉邦形象的塑造過程本身,就是中華文明政治智慧的結(jié)晶。
在劉邦和呂雉短暫而又安逸的夫妻生活中,一切都在悄悄變化著。這時候的秦朝已經(jīng)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各處起義不斷,最為有名的就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這些消息傳到劉邦耳中時,劉邦的心里也蠢蠢欲動。
一日呂雉帶著兩個孩子在田間勞作,有一位老人經(jīng)過向呂雉討水喝。呂雉不僅給老人水喝,還把自己帶來的飯食都送給老人食用。老人喝過水后對呂雉說:“夫人將來必定是天下貴人啊!”然后又看了看在一旁玩耍的劉盈說:“夫人就是因為他才顯貴的啊!”說完之后匆匆離去。這時劉邦正好告假回家,當(dāng)呂雉把老人的話告訴他后。劉邦拔腳就去追趕老人,請求老人為他相面,老人細(xì)細(xì)端詳后說:“您的夫人和兒子將來都很富貴,而您更是貴不可言。因為是天機(jī),請恕我不能明言。”
樊噲是劉邦的同鄉(xiāng),劉邦玩世不恭游手好閑,樊噲勤勤懇懇靠實業(yè)發(fā)家。樊噲狗肉做的十里飄香、聞名鄉(xiāng)里,劉邦分文沒有,白吃白喝。樊噲沒辦法,為了避免劉邦把他吃得破產(chǎn),上街賣肉之前先打聽劉邦的行蹤。劉邦在東他就往西,劉邦在南他就向北。劉邦不好意思白吃,于是將小姨子呂媭撮合給樊噲。樊噲與劉邦算是連襟,以后狗肉只好讓他白吃。
劉邦后來做了沛縣泗水的亭長,有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路上碰到秦始皇的大隊人馬出巡,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fēng)八面,劉邦羨慕得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yīng)該像這樣啊!”
又一次劉邦押送徒役去驪山,很多徒役半路上就逃走了。劉邦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飲酒,劉邦對剩下的所有徒役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逃跑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愿意跟他一起逃跑。
于是劉邦等人夜里抄小路通過沼澤地,一個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吧。”
這時劉邦已醉,便大聲說道:“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趕到前面去斬大蛇。大蛇被斬成兩截。劉邦繼續(xù)往前趕路,這時他醉得更厲害了,于是就躺倒在地上。
后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為什么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兒,我在哭他。”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么被殺呢?”老婦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故哭。”眾人以為老婦人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忽然不見了。
公元前209年,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陳勝、吳廣率領(lǐng)起義軍攻占陳州,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quán),和秦朝公開對立。附近郡縣的人民也殺死官吏與之響應(yīng)。沛令得此消息也想預(yù)備舉事。旁有蕭何、曹參說道:“君本秦之官吏,今欲背卻朝廷只恐人心不服。不如招集亡命之輩劫制大眾方可成事。”沛令探知劉邦住在芒碭山中,就命樊噲往招。
樊噲到山中見了劉邦,備述沛令招集亡命起事之意。
劉邦聽說縣令相招,便率眾同樊噲一徑回來。誰知沛令忽然翻悔,將城門一律關(guān)閉不許劉邦入城。
劉邦當(dāng)時已擁有數(shù)百之眾,乃作書一封系在羽箭之上射入城中。城中人接書一看,只見書中寫道:
天下苦秦已久,各國聞風(fēng)起義。今父老苦心守城,不日各國兵到,全城都受屠滅。若能共誅沛令與各國聯(lián)絡(luò)一氣,則身家可保。不然父子俱死,無益也。
父老得書彼此商議,都以為然。眾人殺死沛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入城。
蕭何、曹參都是沛縣文吏,竭力推舉劉邦領(lǐng)導(dǎo)大家起事。劉邦順從民意,設(shè)祭壇立赤旗,自稱赤帝子,很快義軍擴(kuò)充到三千人。
恰好張良由下邳招集少年百余人與沛公相遇,張良便說服沛公取了下邳,沛公用張良為廄將。
沛公一心想攻取豐邑,便帶百余人來向項梁借兵。項梁派步卒五千,將官十人助之。沛公帶領(lǐng)新兵與老兵并力攻打豐邑。雍齒兵敗投奔魏國去了。